汤亚琼
黑龙江省北安市实验中学 164000
摘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初中语文是小学语文的深化和升级,也是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这要求初中语文教师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以更科学的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基于此,本文重点阐释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希望能对课堂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思维能力;课堂教学
语文作为学生时代的重要课程,对学生人格养成及思维培养都有重要意义。传统的语文课堂更多是教师讲解,学生记忆背诵,更关注语文成绩的提升。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理解文学中的人文精神。因此,新课改开始后,教师应调整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学生的形象思维是指通过文字或图画,脑中构建起具体的形象和表象。形象思维利于学生代入情景,更好地感知文章的情感色彩,也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际课程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想象和联想,将学习画面化。这样在学生学习知识时,也能培养学生想象力。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可以让学生代入课本情景,边读边在脑中想象课本中描述的画面,想象作者描述的父亲的背影,如何蹒跚着爬上月台,如何笨拙地抱回橘子,又如何消失在人群中。这样的想象不仅利于学生体会课文的描写,也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感情。
形象思维是发散的,它也可以让人联想,我们也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多联想。例如:在学习《奇妙的克隆》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联想,如果可以克隆出来一个自己,你们会怎么样,让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学生会说,一个上学一个玩耍。教师就可以回答,但是克隆人也有独立的思维,怎么会听你的话呢?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克隆人的伦理道德问题,比如,他应该叫什么名字,他的父母是谁,他是否具有和你一样的社会身份等。通过这样的联想,学生会更好地理解“科学是把双刃剑”,也会明白科学技术的利弊,取决于使用它的人类。
因此,形象思维是学生很重要的思维能力,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便图画记忆,还能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开阔学生思维。
2.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具有较强逻辑思维的人,能更快地吸收知识,学习效率也较高;也能够客观地看待事物;处理问题不拘束于规则,更实用;办事很严谨,不容易丢三落四;有主见,能明辨是非。所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非常重要。受互联网的影响,初中学生能够接受大量的信息,他们的思维很灵活,对某些事情有自己的看法。
但归根结底,他们处在三观的养成时期,思维能力毕竟有限,提出的观点可能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组织的思维才会严谨,才能更好地进行逻辑推理。
对此,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中,要让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课程,然后观察知识的脉络,再用心记忆知识点,最后将知识框架总结好用于复习。这样的学习流程,本就是逻辑思维的养成过程。学生坚持这样的学习习惯,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其次,要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预习,然后找出文中自己十分有感触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与共鸣点;找出文中自己不是很理解的地方,课上一起探讨。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先开展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彼此的看法,在这过程中不断完善补充自己的想法,最后教师在各组同学讨论结果基础上,进行重难点句子的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更多新的想法,也能让学生完善自己的观点,让观点更加全面。
3.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知识整合内化的体现,只有知识融会贯通后,人才能更具有创新力。初中时期的学生思维活跃,敢于想象和质疑,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多制造自主思考和发表看法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样的过程不仅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深化了学生逻辑思维。
例如:学习《石壕吏》时,教师可以用创新思维让学生补足诗的内容。比如,本是“未晚先投宿”的古人,为何“暮投”?官兵为何晚上才抓人?老妇是一次性说完了家里的情况吗?如果不是,这中间发生了什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妇的回答,大胆想象中间官兵的表现和官兵提出的问题,将诗歌的对话内容创新性地补足。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及感情色彩,还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许多新事物最初就是从质疑声中诞生的。比如,《石壕吏》中,官差为什么不带走杜甫?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思考又敢于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的开始。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有很大的联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深入充分挖掘课本中作者的写作思维与写作逻辑,然后在此基础上,设定教学方案,引导学生按照作者的逻辑思维思考,也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高创新意识。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利于学生提高课堂参与度,提升学习主动性,也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刘华杨.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24-26.
[2]张晋会.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5):37-39.
[3]李锐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探讨[J].中学英语之友: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7(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