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乔淑梅
[导读] 语文学科的学习技巧性不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比较重要的,
        乔淑梅
        长春市第一七五中学 130600
        摘要:语文学科的学习技巧性不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比较重要的,这是因为阅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关键点,因此很有必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形成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反应能力与思维方式,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品质,又能规范学生语言表达的要求,最终提高学生语文能力[1]。基于此,接下来本文就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然后探讨初中生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性,最后重点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策略,以期能为其他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起到助力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良好阅读习惯
引言
        语文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听、读基础,学生只有在基础的学科能力之上才能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语文教师常常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点的积累和学习更为重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字词积累和写作训练等方面,忽略阅读的重要作用。其实,阅读是字词积累的升华,是写作部分的基础,是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采用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十分必要。
一、合作交流分享,营造优良阅读环境
        当前社会快速发展,教育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选的素材更多。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利用互联网阅读,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可鼓励学生应用多种方法阅读,但是要引导学生做好阅读交流工作,使学生在阅读后互相交流阅读内容,又或者是与其他学生谈一谈自己对某一本书或某一篇文章的看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建阅读小组或者是在教室内设置阅读交流专栏,给学生展示自己阅读书籍的机会,在此之后要求其在旁边写下心得体会,如此反复坚持几个月之后,学生对书籍的感悟就越来越多,每个学生都发表了个性见解。良好的小组讨论与交流同样是学生阅读的推动者,这个过程中设置了交流专栏,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他同学阅读的书籍,同时为其查找阅读书籍奠定基础。阅读后学生遇到不同的文字或者是无法理解文章中心时可以进行沟通交流。比如,部分学生在阅读了《堂吉诃德》之后于讨论区写下自己的感悟,其他同学看到之后可能也发表自己的观点,也有同学给这位同学推荐了其他的书籍。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互相交流、讨论,逐步形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增强了生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营造了优良的阅读环境。
二、以文本阅读为课堂阅读重点,以课外阅读为能力提升手段
        课堂阅读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把握好短暂的课堂时间,以文本阅读为重点,带领学生进行阅读领悟。开展课内文本阅读时,首先应该对文章整体进行领悟,有一个大概的把握,然后对文章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脱离文章整体的理解是不科学的,对文章段落的理解也必须从文章整体出发。

同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引领者,应该基于文本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体,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思考的过程能够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深刻,而且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另外,教师还需要引领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可以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与家长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鼓励学生自己在家阅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教师需要与家长做好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让家长帮助学生购买一些书籍,鼓励家长与学生进行亲子阅读。语文是一门实用性学科,具有实践性,需要渗透和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要引领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领悟到“语文来自生活并走进生活”。宽泛而多样化的阅读,能够帮助学生领略更为丰富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探索世界的勇气。
三、开展群文阅读
        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认识到要让学生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阅读大量书籍,使学生培养明确的是非观念。许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限制学生阅读书籍类型的倾向,美其名曰“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学生阅读负能量书籍”。而“负能量书籍”却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这会使得教师开始大规模限制学生读一些娱乐性较强但缺乏文学性的书籍,或者避免学生阅读一些有关情感类的内容。这种限制的目的是将学生保护在象牙塔中,但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种保护难以做到方方面面,将来学生仍有可能受到各种“负能量”的影响。而教师的保护则会使学生由于封闭的环境难以使学生培养起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与辨别是非能力。因此,教师在倡导学生阅读时应避免明令禁止学生阅读一些书籍,而应采取开放的态度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并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书籍。教师不妨采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在开展相关内容的语文教学时,教师应搜集相关的文章,深化学生的思想,借此开展系统的阅读拓展。例如,在开展《智取生辰纲》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题目中的“智”字,分析讨论双方是怎样斗智斗勇的,并通过分析杨志和晁盖、吴用等人的形象特点,掌握设置矛盾冲突刻画人物的方法。此外,教师不妨借此机会为学生系统介绍《水浒传》中的经典人物,并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经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小说的丰富底蕴,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从而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也学习到了人物刻画的不同角度,施耐庵运用春秋笔法将《水浒传》中的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有声有色,这促使学生在阅读中积累写作技巧,提升语文综合素质。通过开展群文阅读的方式,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并以一篇文章带动学生对一类文章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感知与领悟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技巧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当中,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英.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对策[J].考试周刊,2020(18):51-52.
[2]孙丽.略谈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情感读本,2020(05):78.
[3]贾成中.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J].情感读本,2019(26):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