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雪巍
河北省保定市高新区小学 河北保定 071051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小学语文阅读中引入信息技术,不仅仅丰富了阅读课堂教学模式,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措施
1前言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语文词汇、知识,拓展学生的视野具有很大的帮助。学好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而且对老师提升课堂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能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
2信息技术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2.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们的身心特点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这一点,运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多样化,教师可以运用动画、视频、音频等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松鼠》一课时,学生只看书本上的图片难以理解到课文的内容,通过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很好的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通过计算机来播放有关松鼠的生活环境、习性,通过视频的动态性让学生看到文中提到的:“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的视频,结合书本中的阅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节课的知识。
2.2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积累素材
语文作为小学的基础学科,包含了很多的其他学科的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是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的。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积累。以往的素材积累,只能依靠学生平时的观察和纸质图书的阅读,而信息技术可以通过互联网,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将学生、教师、图书馆等联系起来。师生可以在网络中,互相讨论、交流、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学生的学习内容增加了,接收的信息量变大了。通过将各种知识联系在一起,迫使学生吸收大量的信息,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利地增强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2.3有利于拓宽阅读教学的空间
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时,更多的是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本身具有存储和播放的功能,教师可以把大量的阅读材料、视频等存入电脑中,在上课时可以播放给学生看,辅助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可以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自身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四下《乡下人家》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乡下人家的诗意生活,领会到文中的田园风光:“那房前顺着棚架爬上屋檐的碧绿的藤蔓,门前空地上依着时令开发的美丽的鲜花??进入梦乡”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带领学生来看乡下的生活,让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描绘的乡下独特、迷人的风景,提高教学质量。
3信息技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途径
3.1创建情境,理解文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素材体裁广泛,内容十分丰富,从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到科普论文、寓言古诗等,内容包括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无所不包。小学生由于抽象、概括性思维还处于发展中,生活阅历还不丰富,如果要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和文章,仅仅依靠教师的板书和口头的讲解,很难形成直观的印象,掌握阅读素材中的知识。
教师在这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通过创建图文并茂的影像,配合相关的背景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素材中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阅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学习《梅花魂》一课中,需要学生理解梅花开花的季节和梅花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教师可以先收集一些图片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对梅花形成直观的概念,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有关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内涵,让学生理解作者借梅花表达的情感,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3.2采用信息技术提供阅读的资源
信息技术最大的好处便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而且,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阅读素材,就不需要去图书馆一本、一本地寻找,只需在网上输入自己想要寻找的书籍的名字,就可以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要的阅读素材。对这些寻找到的资料,他们还可以同班上的其他同学分享。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师的课前备课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给了教师更多的思考方向及教学方法,也使学生得以打破思维的局限,能遨游在语文阅读的知识海洋中,自觉、主动地寻找自己想要的资源,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和知识,有效提高了语文阅读能力及阅读思维能力,提高了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为将来收集和整理语文阅读资料奠定了基础。
3.3拓展课外阅读
小学课文中,不仅仅有现代的贴近生活的课文,也包括很多有关历史的课文。由于距离小学生比较遥远,在学习有关的课文时,比较难以理解。有了网络的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例如在学习《为在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中,学生可能无法理解当时的中国所面临的环境以及为何需要总理勉励大家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相关的历史背景,从而产生强烈的读书的欲望。在课堂阅读的基础上,还可以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课外扩展阅读,为学生创造欣赏、品鉴优秀作品的机会,让学生在作品熏陶和情感认知中,加深对作品内涵的领悟。课外阅读的拓展,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将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更好地吸收、品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3.4利用信息技术,加强课内外读物的联系
首先,利用网络丰富课内外阅读资源,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在传统的阅读中,人们就是通过书本去阅读,随着现代网络的发展给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阅读资源,可以通过阅读电子书的方式,解决传统纸质书本的重量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的方式,延展阅读的丰富性。其次,通过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网络上有很多视频、音频、图片资源,学生可以根据阅读主题来查询阅读材料。比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作者描写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通过搜索网络上的图片、视频资源,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直观的看到桂林山水的景象,更好地感悟山水之美。最后,运用网络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分析与归纳能力。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优势,登录一些学习平台,比如学而思网校、云校家平台等,学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感想分享到网络平台上。学生间可以互看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在课上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通过课内外的学习,提高学生整体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教师应当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优化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安东.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9):145-146.
[2]白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16(05):16.
[3]王健.谈语文阅读教学的信息优化[J].办公自动化,2016,21(19):41-43+23.
[4]于艳明.运用信息技术创造环境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