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炎娟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康城幼儿园 361000
幼儿期的前阅读、前书写这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也是多方面的准备工作。它不仅限于知道几个字和学写几个字。它包括儿童对口头语言的理解和使用,对图书的熟悉程度,对文字的作用和读写习惯的理解,对口语和书面语言之间关系的理解和使用,以及对某些词的读写知识。3-8岁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如何促进幼儿前阅读、前书写核心经验不断增长呢,笔者以教学《好饿的毛毛虫》等为例,从“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欲望望、创造“游戏”情景、家园共育”四方面谈谈自己的粗浅做法。
一、护“好奇心”,促同伴探读画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受认知水平和能力的限制,他们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往往来自好奇心。”因此,教师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并利用幼儿“好奇心”这一本能心理因素,引导幼儿同伴去阅读探究。
午饭后陈亦睿来到植物角准备记录,不一会儿,他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的绿箩叶子不见了。”其他孩子听到了陈亦睿的话,也跑过来,围着陈亦睿的植物看。吴习东大喊:“有虫子!”王思伟说:“不,那是蜈蚣!”何晨铭说:“这是毛毛虫!”他们就开始对此争论不休。后来,他们跑来找我要答案。本想直接告诉他们答案,打发他们去睡午觉。转念一想,幼儿难能有这样的探究溯源的好奇之心。我得好好保护它,利用它,于是,我引导他们到阅读区找有关于毛毛虫、蜈蚣的绘本,可以从书中寻找答案!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涌向阅读区,翻阅着那一本本绘本,探究他们心中那一个个神秘世界。孩子们很快的在书架中找出了《好饿的毛毛虫》、《蜈蚣叔叔的袜子》,拿着书和发现的虫子进行对比阅读。最后他们发现吃掉陈亦睿植物叶子的凶手就是——毛毛虫。我进一步引导孩子们动手把毛毛虫吃叶子的样子画出来,并写上毛毛虫的名字。
.png)
幼儿在书中寻找答案
事实证明,幼儿在“好奇心”驱使下会产生困惑,老师及时保护并适时引导孩子,启发同伴一起阅读探究,解决疑惑,最后进行成果分享。孩子在探究的过程养成阅读的意识,在解惑过程中形成阅读习惯,在分享成果过程中分享阅读经验。
二、激兴趣欲望,引师幼共读写
幼儿园教师是幼儿园与幼儿直接接触的主要人员。因此,要培养幼儿的前读写能力,就必须激发幼儿前阅读、前书写的兴趣。同时《指南》指出:要为儿童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经常与儿童一起阅读和讲故事,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与儿童共同阅读可以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帮助儿童更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获得有用的阅读体验。
通过上例的引导,班级孩子对毛毛虫和蜈蚣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但不局限于此,我在班上这样激发孩子:你们知道毛毛虫是怎么变来的吗?毛毛虫和蝴蝶是什么关系呢?老师今天给你们讲讲我阅读过《毛毛虫的前世今生》的故事。孩子们,你们猜猜蜈蚣也是这样变来的吗?老师给你们推荐一本书……孩子们你们还从哪些书了解到毛毛虫和蜈蚣的其他信息呢?把你们读的书推荐给老师,我也借来读一读。教学中,教师经常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把自己阅读的经验、阅读的书目分享给孩子,同时也让孩子向老师分享自己听来的故事或阅读书目,在师生合作阅读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所营造的快乐氛围大多是通过互动获得的。在师生互动中获得的快乐情感体验,可以使孩子喜欢阅读,真正热爱阅读,从而提高他们的前阅读前能力。
三、创“游戏”情景,再助读写升华
游戏是儿童学习的最佳方式,也是儿童活动的核心。且游戏是促进幼儿读写技能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在游戏前创造条件,在游戏中提供适当的支持,丰富体验,引导孩子分享成长,进而促进孩子读写体验的学习和习得。教师要坚持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每个活动区域营造以前期阅读符号为代表的“硬”环境,充分发挥阅读、书写在区域环境中的渗透作用,从而充分发挥环境在激发儿童读写兴趣、引导儿童发展阅读、书写能力方面的支撑作用。
因此,儿童语言学习指导需要丰富儿童语言学习的内容和经验。在活动的推进中,教师将绘本以及与毛毛虫等一系列有关的活动以小组活动、个别活动的方式,有效的调动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区域中他们通过阅读完绘本再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进行表征毛毛虫、蝴蝶还有蜈蚣,在科学区,小朋友们将自己在美工区做好的毛毛虫、蝴蝶贴在墙上,讲述着毛毛虫的演变过程。在表演区小朋友还自己演起来蝴蝶仙子的故事。从图画书中孩子通过自己获得知识经验迁移到了各个领域中,我们应该相信孩子们有能力探索绘本里的细节,理解科学知识,使他们能够自由阅读。他们不应以自己对绘本难度的理解来判断孩子是否能理解,而应尽量控制孩子理解的全过程。让孩子去阅读、去探索、去理解、去体验,让他们在绘本阅读中积累科学的知识和经验,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及书写能力。
除此之外幼儿的角色扮演活动总是和他们的日常经验有关。比如娃娃家的“宴会”、表演区的演出、“建筑工地”上的忙碌等。幼儿把他们获取的经验通过象征的方式在角色扮演区表达出来。
四、借家园共育,共谱读写之乐
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3-6岁是儿童学习早期阅读和识字的关键时期。在儿童正式进入掌握文字阶段之前,一系列的信息可以激发儿童对各种符号的敏感性,激发他们探索和感知读写符号的积极性。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前写”能力的时候,首先应该与幼儿共选绘本。可以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选择。同时在家中,可以将一些家具贴上文字,让儿童接触信件,带儿童去超市时向儿童介绍商标信息等;除此之外制作图画书也是培养儿童语言创新能力和书写能力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运用绘画、符号、文字等汇编成有故事情节的图画书,并以口头语言讲给父母、老师和同伴听,这不仅使幼儿的书写能够表达其思想情感,也培养了幼儿将来写作构思的条理性与创新性。首先,引发幼儿创作图画书的兴趣。可以通过收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来引导幼儿制作图画书。鼓励幼儿书写自己比较了解的话题;曾经做过的事情;自己想象或表演过的故事;设置一个特别的目的而写作,例如创作一本书作为送给奶奶的礼物。其次,听幼儿描述图画书内容。
大班下学期临近毕业,在紧锣密鼓排练各类毕业典礼节目的同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想邀请家人观看他们精彩的表演。因此,于是结合应用书写活动的“毕业典礼邀请信”的想法被孩子们提到了毕业前夕的议事日程中,教师向孩子们提出了完整表达的要求,经过师生讨论,大家达成共识,但由于手部肌肉发育不成熟,大多数孩子在从事写作前活动时只能采取“画画”的方式《毕业典礼邀请信》需要有一定的格式,要将毕业典礼的时间、活动地点、邀请人等内容都写进自己的邀请信中。之后,再安排幼儿根据“毕业典礼邀请信”邀请父母观看毕业典礼。而父母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邀请其他幼儿参观自己家,家长可引导幼儿写一写画一画,重点关注孩子把握“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干什么”等几项信息,尝试根据一般口头表述的顺序依次书写,做到尽可能完整、不遗漏。
毕业典礼的活动,孩子们向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发出邀请,甚至还自发生成了《毕业纪念册》,记录自己的兴趣爱好、制作好各自传递给同伴签名留念。有的孩子精心装饰毕业册扉页上的“自我介绍”,有的孩子则热衷于收集同伴和老师们的联系方式;在这些前书写的痕迹中,我们发现了充满童趣和稚拙的汉字、图画、符号、拼音、数字……等多元化的书写形式,也让我们领略了来自幼儿自主愿望的前书写的无限魅力!
同时开展家长开放日,完善家庭联系栏,为家长普及孩子的早期识字知识,才能获得家庭的支持和帮助,使家长对早期识字发展的正确认识。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书写痕迹和记录,虽然看似幼稚朴素甚至粗糙难懂,但对于孩子们在语言领域的经验积累和提升却是至关重要的。我们班的一位家长曾惊呼:我的孩子日记就像一本天堂的书,我看也看不懂,但是她却能津津有味地读得象天底下最有趣的故事一般。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趣味性和引导性是提升学前儿童语言素养的先决条件,游戏教学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效果。作为家长,需进一步研究游戏教学在学前儿童语言教学中的创新应用策略,从而在重要的学前阶段扮演好孩子的“第一教师”,提升其语言素养。
事实上,“童年前的阅读和写作”可能是开启他们能力之门的金钥匙!正是在这些活动中,有着无穷的创造力和乐趣,为孩子们打开了更多的表达自己的窗口。促进幼儿语言核心素质的逐步发展,为幼小衔接和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欣.前阅读和前书写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续)[J].早期教育,2002 (5):6-7.
[2]魏林彤.语言活动中培养大班幼儿前阅读、前书写能力的尝试[J].新校园·理论版,2011(7):214-214.
[3]周兢.促进幼儿前书写经验形成的教育支持策略[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