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红亮
大理州鹤庆县黄坪镇均华小学 671500
摘要:语文作业是体现小学语文素养的一部分,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巩固识字、写字、学习词、句、阅读等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情况的重要方式。有效的课堂作业,能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针对目前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存在着内容机械、形式单一,没有层次,质量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作业内容要立足课程标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人文性,实践性;作业要求要根据差异,分清层次,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作业批改方式要变化,促进反思能力的策略,力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业 有效性 科学性 严谨性 创新性
小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高效率的完成作业,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深化,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深化。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一个学生的智力都各具特点并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方法。”为此,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学会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课堂教学的创新与改革,让课堂中的学生有着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个性发展的可喜局面。在从事二十余载教师生涯中,我认为学生作业,特别是学生的语文作业应讲究科学性、严谨性、创新性。只有达到这三个方面的要求,语文作业才能有效为教学服务,才能进一步提高它的有效性。那么,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达到这三个要求来提高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呢?
一、教师从思想上改变语文作业机械化的特点
在农村,小学语文的课堂作业基本以教材为中心,一般大多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的梳理,归纳和巩固,或者是对生字词的抄写、组词、填空,又或者是课后的有“固定答案”的练习题。学生无法冲破课本的束缚,无法向课外延伸,更不能与生活接轨。长此以往,学生一旦要解决与实际生活比较紧密的问题时,就显得力不从心。生字、新词机械抄写,课后作业围绕参考资料上的抄写。例如教学人教版《晏子使楚》的第一个课时后的课堂作业。一般情况老师会布置给学生这样的作业:写本课的生字或者抄写书中划出的词语。有的老师甚至还要孩子抄十遍或者几十遍,这样孩子就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抄写上,抄写一些课堂上应该掌握和已经掌握的简单知识了。缺乏了有效的训练。每教学完一篇新的课文内容,老师把重复抄生字新词作为学生巩固本课内容的唯一法宝,而老师总是本着面面俱到,多多益善的原则,认为学生抄写得越多,记得越牢,课内阅读及课外阅读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训练。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阅读时间,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二、教师缺乏创新的作业形式
课堂作业形式就两种:一是占统治地位的书面作业,抄写生字词或者做课后练习题;另一种就是口头作业,如读课文、背课文。这两种形式虽然有其实实在在的用处,但是过于机械死板,长期的这种练习会让小学生感觉单调乏味,没有新鲜感,压制了小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作业缺乏创新是当前部分教师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一种表象。其一、教师职业倦怠。其二,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作业内容拘于课堂上所学知识的巩固、运用,作业形式局限于做习题,进行抄抄写写的书面练习。很少有其他形式的作业.如xx小学语文的一次教学业务作业检查:
.png)
其三、课后作业较多,教师把课后作业的巩固当作是学生对知识上的巩固,自觉性不好的学生,作业情况的落实得不到有效完成。在农村寄宿制学校,孩子的作业需要教师全程跟踪,太过于单调,缺乏创新与阅读实践的作业会严重阻碍学生的思维与语文素养的发展。
三、对语文作业没要分类要求,以“一刀切”为主
由于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即分层教学。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
分析语文作业布置中出现上述问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教师的教育观念需要更新。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实现人生理想的必经之路就是要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宰完成认真每次作业的主人;二、要让学生高质量的完成语文作业,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分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三、教师要理性认识新时代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根本目的。不能狭隘地认为学生学习语文目的就只是为了掌握好每一册书上的二十多篇课文,掌握课本上的生字、新词、句子、片段、篇章,从而在学生考试中取得高分。教师的这种意识即“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的错误认识,分层教学,分类管理。最终导致了教师布置语文作业“一刀切”的存在。
小学语文历来被人们成为“百科之门”;在升学率和学校各种考核的驱动下,部分教师仍旧题海战术,多布置作业,反复的练习,教学质量就一定会提高。因此,他们就大搞题海战术。面对大量的课堂作业,学生们疲于应付,或者望题兴叹,或者草草了事。虽然按量完成,至于质量和效果,那就可想而知。
因此,在语文作业的要求中,我建议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对待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精心备好每节课,精心设计每个教学步骤。这样,自然就有高效率的作业。
第二,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更具因材施教的科学性。其一,作业数量的分层。其二、作业难度的分层。其三,作业内容的分层。其四,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其五,作业批改方式要变化,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其六,家校携手。周日孩子回家,要及时翻阅孩子的作业,及时与老师交流孩子的相关情况。
总之,小学语文作业的有效性以新课程标准为载体,以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兼顾课内与课外,特别重视阅读与练笔,以教师的专业素养为突破口。从而真正实现小学语文作业的科学性,严谨性,创新性 。科学的推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肖川主编.名师作业设计经验(语文卷)[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
[2]仲玉英.新课程与新作业[M].教学月刊.小学版
[3]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语文[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4]李海红.如何提高农村小学语文课堂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