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审题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陈亚文
[导读] 审题是数学解题的基础环节,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

        陈亚文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第三小学  722300

        摘要:审题是数学解题的基础环节,为使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推动小学数学教育发展,必须重视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当前学生审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意识、方法、流程三方面,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学生审题的有效性,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获得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观察;检查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化,对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学生在小学数学审题中仍旧存在诸多问题,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意识到审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
一、当前学生在审题中存在的问题
        审题是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培养学生有效审题能力,不仅符合教学发展的要求,也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尤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审题至关重要,由于教学水平和学生自身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在审题中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解决。第一,获取信息不完整及处理信息能力较差。为了提高审题效率,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其他方式全面收集信息,但对于一些文图类型题,学生通常无法准确地提取有效信息,增加了审题的困难性。此外,小学生的思维意识和逻辑分析能力较差,有识字障碍,在审题中常会遇到文字阅读的困难,致使学生难以确切把握解题思路,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和错误;第二,缺乏生活实践经验及有效的解题策略。生活化教学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极其受用,教师可以采用生活实例导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但小学生普遍存在生活阅历少,经验不足对等问题,对事物的理解是片面的,无法正确解读数学问题;第三,数学知识审题和推理方式过于单一化。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解决数学推理类型题时,除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而部分学生所采取的推理方式比较单一,很难将习题含义理解透彻,难免会在分析和审题中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审题方法
(一)重视学生审题意识培养
        审题在解答数学习题中尤为重要,教师在强化学生知识与学习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采用激励教学法,鼓励学生主动审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应注重审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对于接触数学知识有限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耐心,尽可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数学习题。例如,在学生完成《生活中的数》这一课习题时,教师可以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构建生活场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

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数豆子、数铅笔,使学生明确数的概念,学会数数方法,从中摸索数数技巧,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审题的关键,除了要让学生养成审题意识,还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充分发挥审题技巧在数学习题中的应用作用,提升习题审题能力。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激发学生的审题兴趣,将文字习题转化成图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习题的理解,使学生主动加入课堂学习中。其次,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问题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阅读和观察问题,探索解题奥秘。最后,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完善评价奖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审题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主动性[2]。例如,在学生解答《加与减(一)》中加减法运算相关习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加减法运算有关的动画视频,如青蛙吃害虫、小兔请客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三)基于教材优化审题流程
        小学数学教学审题大致可以分为读题、观察、检查三个步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在立足课内教材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确审题流程,引导学生学会读题、独立观察、重视检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解题的准确性。首先,把握好读题这一基础环节。部分学生在读题中存在马虎、盲读等不良习惯,甚至在未完全理解问题含义的情况下着手解题,导致学生的解题准确率不高。因此,教师应让学生明确读题是审题的前提,引导学生在审题过程中,仔细阅读问题,开动脑筋,弄清楚问题的含义及出题人的主要意图,找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加强观察步骤的有效落实。观察是有效审题的紧要环节,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所学知识,深入分析数学概念在应用中的含义,并做出正确的解释。教师也应给学生留足观察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合理利用时间有效审题;最后,注重审题中检查的有效性。检查在审题中尤为关键,通过检查可以使学生发现审题和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错误,及时改正自身马虎的缺点,培养学生的审题意识和纠错能力,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习惯。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可行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反复检查,确保答案无误,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3]。例如,在学生完成这两道除法算术题时,应让学生仔细阅读和观察题目,再运用除法运算法则解答问题,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确保审题质量。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审题,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解题分析能力,还能拓展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这也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审题意识的培养,通过审题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降低学生的审题难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明确读题、观察、检查等审题流程,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萧雪玲.探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审题[J].文渊(中学版),2020(1):642.
[2]王先贵.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审题[J].科学咨询,2020(14):194.
[3]胡晓梅.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审题[J].读与写,2020,17(8):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