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娜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325204
摘要:在小学数学复习环节中,学生对于学习时间较久远的知识点容易出现遗忘或记忆错乱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理清学习内容的整体结构,巩固基础知识,实现多方面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教师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思维的可视化。本文将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作用进行详细分析与探究,在实践中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方案。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复习
引言:学生对于抽象化的学科内容的认知能力较弱,清晰的思维结构,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其进行复习与巩固练习。思维导图可以采用简单的图形和线段将复杂的知识点进行划分和整理,能够将抽象的学习内容展现在一张纸上。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兴趣、加速认知构建、促进思维发展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习兴趣,巩固基础知识
在小学数学的复习环节中,复习的内容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新鲜感,容易产生缺乏学习兴趣的现象。为了快速吸引注意力,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复习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可在黑板上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或者直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绘制过程的展示,帮助其针对已经学习的内容进行思考和整理,针对部分遗忘或记忆混乱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复习,着重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1]。由于复习的内容都是已经学习过的内容,学生已经基本掌握其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加快绘制思维导图的速度,引导学生在快速的思维模式中实现回忆和思考的内容,令其在大量知识点涌现时难以顾及课堂以外的情况,产生相对集中的听课状态。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语言,让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产生愉快的心理状态,对于提升复习质量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
在“多边形的面积”的复习环节中,为了帮助学生对于整体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绘制一个大型的思维导图,在正中间标出“多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以此为中心进行思考,提出:“这里老师分出两个重点,一个是多边形的分类,一个是面积的求法。”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趣味性,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以使用更加有趣的话语,比如大喊一声:“同学们看好了!这里老师要把他们‘分家’了!”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加快速度的方式营造紧张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紧张的环境中更会关注讲课的内容,比如“快速抢答!这里应该填什么?”在积极踊跃的发言中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
二、加速认知构建,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数学教学中的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复杂的数学知识通过简单的图形和线段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加速完成认知构建。教师不仅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巩固基础性知识,还需要让其学会导图的画法及其应用价值,在绘制导图的过程中找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深度学习数学知识,强化数学素养提供重要的学习方法[2]。
在帮助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可以将相应的练习题目巧妙地穿插其中,让学生一遍整理思路,一遍针对需要重点学习的内容进行强化练习,将知识点的回顾与应用进行充分融合,实现教学模式的全面性,加速认知构建。练习题目的难度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的学习能力制定,选择既能够进行基础知识巩固、又能够让学生陷入思考状态的题目,导图与习题的组合能够在其面前形成图文并茂的景象,带来新的视觉冲击。
在“运算定律”的复习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分别列举出加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内容,并用字母标出其运算定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定律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列出每一条运算定律时设置一个相应的题目,比如在导图中标出“乘法结合律”和“”时,设置“等于多少?”的题目,让学生在理清分类和组织关系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深刻掌握其中的本质内容。在整理完基本的思路后,教师可以设置一道涵盖内容较多、需要进行大量思考才能解答出来的题目,通过导图与练习题的结合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认知,为复习内容增添更多的趣味性。
三、促进思维发展,完善知识体系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点的分类和整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体系的内容,教师在教授学生导图的绘制方法时,应该注重其思维能力的锻炼,让其不仅能够针对某一项内容通过画图的方式进行直观展现并加深理解,还能够在面对全部知识点时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结构体系,在进行某一项内容的练习和深刻理解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的内容[3]。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活跃思维方式,从更加全面的、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整个知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过程,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思维模式时,能够在面对问题时思路能够更加严谨。这一能力的培养对于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同时,对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引导其数学思维能力产生质的飞跃。
在“圆柱与圆锥”的复习环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学习内容自行绘制思维导图,在其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导图进行分享与讨论,根据导图中的内容评价其优缺点,充分结合绘制导图的真正意义选择最合适的导图版本。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引导性问题,比如“是不是将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都画出来了?”“这个图可以和哪个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进行结合?结合点在哪里?”让学生根据问题内容进行深度思考,更能够加深对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的理解。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在图中挑选重点内容并设置题目内容,在计算和解答过程中加深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时可以形成一个清楚的知识脉络,形成一种成就感,推动其继续前进。
结束语:思维导图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思维可视化,通过直观的图形结构将复杂的数学知识进行一一列举,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每一部分的内容,通过系统的复习,能够找出遗忘的知识点,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数学能力的再次提升。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基本的绘制方法,同时将练习题目与导图内容进行有效结合,帮助其在深度思考的过程中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闫婧.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策略[J].考试周刊,2020(A5):87-88.
[2]雒来香.注重因材施教,让数学课堂“活”起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41.
[3]刘冬梅.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2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