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实验小学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并不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但是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小学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有效性,降低了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数学课堂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其实是对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补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性的实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
1科学分组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教师提问学生才会回答,教师不问,学生则跟着教师的思路走,缺乏自主思考的空间。部分教师为了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为了维护基础较差学生的自尊心,课堂问题的学生也是挑选优等生回答问题,基础差或者反应较慢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最终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两极分化严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是为了给学生们提供公平教育的机会,但是若是小组成员分配不合理,小组和小组之间的实力差距大,小组成员间之间无法实现优势互补,也难以达到公平教育目的。因此,在小组成员分配与建设前,教师应对每一位学生具备充分的了解,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能力、优势,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体会到团结的力量,鼓励基础较差学生也能够发表建议,激发学生的合作参与积极性,提升小组成员的责任心、团队荣誉感。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组建小组,并与学生沟通,希望在小组中担任的职务,提升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正确认识,减少小组之间的综合实力差距,有助于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激发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积极性,避免组内同质化,实现小组成员之间的优势互补,为每一位学生都提供公平教育的机会。
2巧设情境,营造和谐氛围
数学本身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容易让小学生感觉到枯燥,加之教师单一化地教学方法,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小组合作学习符合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提升学生主体性思想,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相互合作、谈论、探究,以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情境模式创设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在情境模式中亲身体验与敢于,为数学课堂增加了活力,活跃了课堂氛围。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放飞思维,大胆想象,积极表达,摆脱传统被动学习方法的禁锢,真正解放思想、解放头脑。
3掌握合作技能,制定合作规则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组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的小组讨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时就需要教师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他人的长处,如何归纳众人的意见等。
因此,可在小组合作前这样规定: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把想法记下来,再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然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4小组合作过程中,也应锻炼个人学习能力
如果一味地只依赖小组学习,而忽略了个人的学习能力,就会使很多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不好的学生产生懒散心理,认为只要小组内部学习能力好的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就行了,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样就很有可能会使好的越好,差的越差,产生两极分化,也就无法实现最初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性了。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能力发展也很重要。比如,老师在布置一个小组合作的任务时,也要让每个成员参与其中。如果是纯粹的计算题,一个组六个人的话,就可以每个组分三道,另外三个人再编类似的三道题进行解答;如果是应用题类似的大题,根据题型的难易程度进行分工。并且在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每个组都要标记自己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参与的步骤,这样就会降低部分学生的慵懒心理,提升个人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会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5科学运用评价机制
新课标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期间,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热情是否高涨,思维是否活跃,交流是否投入,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进行巡视,了解学生合作是否有一定的广度,合作学习是否取得预期的效果,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比如说: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小组活动出现问题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如:有的学生参与不够积极,合作不够友好,发言时声音太大影响到了其他组的同学,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教师就应给以具体指导,教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你可以这样说,我与你的观点不同,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的精神,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安排一些针对性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小组合作的有效性,是逐步发展形成的。需要老师和组内成员们的积极配合,合作共赢。小组合作需要长期发展,才能体现它的重要性,要想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要在最开始的时候优化小组构建,分工协作。使组内的每个人都找准自己的位置。再有就是要创设情境,建立和谐合作氛围。同时也需要有恰当的内容作支撑和老师的正确指导。最后就是,小组合作固然对提高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同时也应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独立学习能力。小组合作的有效性,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参考文献:
[1]在小组合作中促进学生进行数学深度学习的探索[J].袁祥.数理化解题研究2018年20期
[2]搭建自主识字平台提高合作学习有效性[J].朱红梅.广西教育2018年21期
[3]提高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技巧[J].彭敏.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