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路径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 杨衡
[导读]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课程也有着显著的变化。
        杨衡
        昆明市呈贡区雨花街道中心幼儿园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幼儿教育课程也有着显著的变化。幼儿教育是一项更新观念、转化行为的工作,园本课程是在挖掘幼儿园本身资源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内容体系,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当前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困境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资源
        一、园本课程的内涵
        幼儿园园本课程来自“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术语。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虽然没有对园本课程的定义进行解释,但是《纲要》提出:“幼儿教师要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幼儿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执行”。从《纲要》上看,园本课程建设的关键在于幼儿教师要立足幼儿的学习兴趣,在园内资源的基础上不断培育幼儿的学习观念。与传统的幼儿课程相比园本课程有着全面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课程能够以幼儿发展为本,兼顾幼儿园特色,着力开发幼儿的生活性、和谐性。园本课程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园本课程在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幼儿自身成长规律,将幼儿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相结合,这种科学性的教学内容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全面化发展。园本课程建设要求教师能够在开展幼儿教育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态度,增加与幼儿之间的互动,通过倾听来了解幼儿需求,不断对园本课程内容进行校正。
        二、当前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园本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园本课程认识不统一
        在园本课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幼儿教师对课程认识不统一的情况。部分教师认为,园本教育的关键在于幼儿园独立编写教材。其中一部分教师主张教材的编写需要基于教师的教学经验,这些经验能够明显提升教材的实用性,另外一部分教师认为需要引入新型教材,选用标准在于是否契合幼儿身心发展,教材内容是否全面等。在园本课程建设的方式上也存在着分歧,部分教师认为园本课程需要对原有课程进行重新梳理,在幼儿园本身特色的基础上将幼儿的个性化特点紧密相连,逐渐形成品牌课程,另一部分认为园本课程在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规定下进行建设即可,强调以一种规范的形式开展课程体系建设。
        2.师资力量有所欠缺
        现实情况中,很多幼儿园在园本建设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能够参与到园本建设的教师数量较少。很多幼儿教师对于传统的教辅书依赖性强,缺乏园本建设的积极性,产生消极心理。还有一部分教师自身不具备园本建设所需要的专业技能,在幼儿教育中的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具备更加全面的学科素养,更为专业的教学能力,在具体教育过程中还应该和幼儿进行更多的互动。很多教师团队协作能力较差,受传统思维的影响难以产生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本建设的开展。
        3.开发园本课程的意识薄弱
        受传统幼儿教育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不能以主动的态度进行园本课程开发,甚至一些教师在观念上依旧认为园本课程只是将原有的教材资料进行重新整合,再加上幼儿园本身缺乏园本课程开展的条件,导致园本课程开发意识薄弱。园本课程建设需要和地域文化进行紧密结合,通过对院内外资源的开发,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园本课程。部分教师在开发园本课程的意识上较为薄弱,当发现园本建设需要哪种资源时就会单一寻找,缺乏整合意识,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园本资源建设混乱的窘境。
        (二)园本课程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幼儿园管理制度匮乏
        现阶段我国幼儿园主要是以等级式管理为主,幼儿教师有着职位分别。教师之间的平等的关系被上下级关系取代。因此,在幼儿教师之间的交流会被影响。

在园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园内的决策权会集中在管理者手中,在一系列制度的约束下,幼儿教师可能会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教师之间的不良竞争。幼儿园管理制度的匮乏还会阻碍教师培训以及对课程资源的评价,这些方面的阻碍会影响幼儿园整体园本课程的顺利建设。
        2.幼儿园文化缺失
        园本课程建设的意义在于激发幼儿园文化潜力,逐渐形成特色文化。幼儿园的建设应该涵盖整体文化,其中教师的个人因素十分重要。在当前的幼儿园建设过程中,个人主义因素十分明显。很多教师的教学独立性被过分强调,缺乏团队协作能力,直接导致幼儿园文化缺失。幼儿园需要更加注重文化建设,不断推进教师之间的协作教育,鼓励教师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园本课程设计当中来。
        3.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园本课程的实际建设中,很多教师认为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足以参与到课程建设当中。园本课程建设需要幼儿教师具备更为均衡的教学知识,包括艺术、逻辑等。如果单纯的依靠幼儿教育经验来完成园本设计,会造成难以体现教育价值的情况出现。相当一部分教师会对园本课程教学出现抵触心理,阻碍了园本课程开发实施。
        三、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建设的对策
        (一)转变文化观念,优化管理方式
        幼儿教师文化观念影响着园本课程的建设,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文化观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教师需要让幼儿在园本课程中逐渐了解文化传承,要重视文化的作用,在园本课程的建设中要注意渗透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走入目的论学习的误区。园方也要注意在管理方式上将管理者和教师的角色分离开来,幼儿园事务决策权由管理者负责。在园本课程的建设中,管理者要积极和教师进行协商,加强教师的参与程度,让教师在园本课程的建设中找到归属感。园本课程的建设需要由教师自主开发设计,促使广大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园本课程建设中来。
        (二)加强课程建设管理,规范园内制度
        幼儿园的制度建设是园本课程建设的保障,幼儿园都需要在自身文化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幼儿园需要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对教师进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自我学习的能力,帮助教师在教研活动当中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水平。幼儿园要及时肯定教师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存在的成绩,通过建设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幼儿园要对园本课程设计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总结,让所有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够参与到问题研讨中来,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三)合理开发课程资源,打造多方联动机制
        幼儿园在建设园本课程的过程中需要挖掘园内资源,将资源转换为课程载体。在园本课程建设中关键的资源是家长,作为幼儿的启蒙导师,家长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主导的作用。因此,要和家长建立起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幼儿成长。幼儿园可以和家长建立起互动教育模式,定期和家长一起讨论幼儿教育内容,通过举行亲子活动的方式让家长获得更多的幼儿教育参与机会。幼儿园还要了解社区资源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实际价值,最大限度的激发社区资源的教育意义。有关部门更加应该在政策和财政上对幼儿园进行扶持,确保园本课程资源的合理建设。
        结语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幼儿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幼儿教育需求。园本课程建设旨在保障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园开展园本课程建设需要结合幼儿园实际状况制定相关对策。在园本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这需要幼儿园、教师、家长合理进行规划。本文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对我国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汪萍,陈红,赵丽.幼儿园园本课程创生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科学论坛,2021(11):65-69.
        [2]曹慧.园本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山西教育(幼教),2021(03):34-36.
        
作者简介:杨衡,女,汉族,云南呈贡人,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