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远慧
桂林市临桂区六塘镇皇望小学 541101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数学教师与家庭双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学生的未来,形成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成长,并掌握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同时,数学不再只是一门科目,也是在数学教师与家长在认识关系,通晓责任时的转换器。
关键词:数学教师,学生,家长,关系,小学数学
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在进行全面学习认知前的启蒙阶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学生的数学教师与父母都非常重视这一时期对于学生数学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而数学教师与家庭也因学生作为桥梁和纽带,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产生了许多微妙的关系。
首先,在学生数学教育中,我们必须要清楚数学教师与家庭两个方面,分别都扮演着什么样子的角色。
学生的家庭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学生的父母。而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数学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影响着孩子,因此,在离开学校这个学习环境后,父母就起到了监督学习的作用。这里我们指的监督,意义更加广泛,它不表示过去呆板的“看管”,在新的社会环境以及教育背景下,父母的监督,更多指的是“引导与促进”。小学数学的知识深度相比较于中学数学并不是很难,能力父母的监督能力就可以进行充分而发挥。例如,在带着孩子前往市场购物时,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去计算购买蔬菜的价钱,如果孩子回答迅速且十分正确,父母就要及时表现出对孩子的肯定,如果孩子回答情况稍微差一些,那么家长就要及时纠正,并和孩子一起找出问题究竟出现在哪里。对于孩子来讲,这就是一次监督。所以,家庭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起到了“监督”作用。
而数学教师与学生的接触地点,基本在学校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中,数学教师最需要把握的时间,也是“直接和学生面对面教学”的这段时间。而数学教师的教育方式,也不仅仅影响的是一个学生,而是整个班级的学生,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负责的范围更加广泛。也由于负责范围的扩大,且时间的有限性,就导致“面面俱到”的教授学生,对于数学教师来讲,成为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数学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引路人”。
在清楚数学教师与家庭在学生的数学教育中,分别有什么作用后,我们再来简单论述一下,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与家庭应当具有怎样的新型关系。
第一,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数学教师与家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有效且良好的沟通关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基本只处于学校与家庭两种范围内,所以数学教师与父母,是这一阶段,学生学习的最好守护者。学生在学校的数学学习表现,与在家庭环境中的数学学习表现,都可以通过数学教师与家长的沟通进行全面的分析与了解。
具体的实践案例有:数学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见简单乘法的时候,最先接触的是,九九乘法口诀。课堂中,数学教师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了九九乘法口诀的背诵,并且每个人的背诵效果都非常好。在后续的假期中,家长回想起孩子已经学习了基础的乘法口诀,就打算考一考孩子,所以就出了这样一道题目,并承诺孩子如果回答正确,会给他一定的奖励。题目:动物园里有三只猴子,每个猴子都会每天都会吃六个桃子,这三只猴子每天一共吃多少桃子?面对这样的问题,孩子并没有及时回答上来,为了得到奖励,就思考到了一个错误的答案。面对这样的情况,学生家长与数学教师进行了有效果的沟通,孩子没有及时回答出正确的答案,并不是不知道如何计算,而是对于之前背诵的口诀产生了遗忘。数学教师和家长清楚原因后,双方都做出解决方案,家长“监督”孩子又重新复习了一次背诵口诀,孩子在复习后,便很流利地进行了完整背诵,对于刚才题目的答案,也进行了自我纠正,家长为了鼓励孩子,也给予了孩子奖励。回到学校后,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以提问的方式,又带领全班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复习。
关于乘法口诀方面的知识,学生的记忆也更加地牢固了。因此,有效的良好的沟通关系,是数学教师与家庭的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第二,互相理解,共同促进是当下数学教师与家庭在学生数学教育中,最基础的关系。
近些年,除了“医患关系”的“医闹”新闻,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数学教师与家长”关系的“校闹”新闻了。无论是数学教师与家长产生矛盾,还是家长与数学教师产生矛盾,这其中的原因,基本都在于孩子(学生)。但是小学阶段,学生尚且处于语言表达不清,内容理解与认知有偏颇的阶段,想要由“中间人”解决,显然不太现实。所以,缓解数学教师与家长之间的矛盾,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的关键就在于“理解”。
家长要理解数学教师,数学教师生活大部分时间与学生有关,但是面临着大量的学生,数学教师难免会有些处理偏颇,例如数学教师以提问方式进行“认识数字”的检查,所以难免会有检查的“漏网之鱼”,并且,数学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学生“考虑周到”,对此,家长应多一些理解与关心。同时,数学教师应理解家长,家长对于孩子的成长,责任众多,除了最基本的物质扶养,也要考虑到生活问题,而家长也往往具有除了孩子的其他问题,需要他们去解决,所以有时候在孩子眼中,“不负责”的家长,也不一定是真的“不负责”。总之,在没有充分了解情况的前提下,数学教师与家长任何一方都应该充分理解彼此,只有充分的理解下,才可以促进双方的关系,从而为孩子(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
第三,数学教师与家庭(家长)的关系是互相平等关系,这也是任何关系的前提条件。
数学教师与家长在相处的过程中,双方作为成年人,习惯上将自己的社会地位,财务收入等相互比较,这也就容易引起“不平等”的关系。因此,我们需要清楚,数学教师与家长是因学生(孩子)产生的关系,对于学生(孩子)来讲,数学教师与家长,都是自己的长辈,都是教育自己的人,所以是平等的关系。
“不平等”现象,基本有两种情况。家长认知上的“不平等”,小学数学关系着孩子未来在数学科目上是否处于“领先状态”,也间接关系着孩子的未来,所以家长就会通过一些“禁止”手段,向数学教师“行贿”,目的也是为了自己的孩子可以被“多多照顾”。数学教师认知上的“不平等”,家长群体职业不同,数学教师主观上将这些职业划分为“三六九等”,对于“高”地位的家长,就对他们的孩子“多多关照”,对于“低”地位的家长,就对他们的孩子“置之不理”。以上两种情况,显然都是错误的。
我们已经清楚了数学教师与家长是以学生(孩子)为纽带的关系,所以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育面前,人人平等,这句话,也是在提醒着数学教师与家长。
新的时代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师与家长不再局限于“数学教师”或者是父母的单一角色,作为小学阶段,孩子的守护者,双方应明确好彼此的关系,而不是只纠结于数学这科目的考试结果。同时,在认识到正确的关系后,双方应在实际生活中掌握住正确的相处之道。
参考文献:
1 王新,《引导农村小学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四步法》,北京家庭教育高峰论坛,2009年
2 傅道春,《数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
3 林六十等,《数学教育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