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鹏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613
摘要:小学数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意识,并让学生在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获得认知迁移,以切实践行其育人目标与教育要求。这使得以生活为载体,将数学与生活有机关联起来,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迁移、过渡中更好学习数学知识、深度理解数学内涵显得尤为必要。同时,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驱使与引领下,诸多比较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必将显得更为直观、形象,且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育,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都会产生积极且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助,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辅助性素材、资源、现象、场景等引入小学数学教学领域,促使学生在生活情境的引领下积极投身数学认知实践,带着浓厚兴趣、饱满热情、迫切夙愿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获得认知迁移与发展实现。以借助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作用的发挥,实现对教学效能的提升与学生需要的满足。
关键词: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小学数学;数学教学;运用;研究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是广受社会各界普遍推崇的科学性、实效性教学思想之一。其尤其符合小学学生的认知特性,且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生活经验的丰富、思维潜质的激活都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来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更具必要性与现实性。而且,随着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应用的深入,很多教学内容、问题、知识的难度也会显著降低,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理解、感知自会更加深入,其数学思维的激发、理解的加深、认知的提升也会全面彰显。基于此,教师应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驱动,将诸多趣味性、生动性、实效性生活素材、资源、活动等融入小学数学教学,让学生在近距离接触生活、深层次了解生活、多元化借助生活的基础上充分感知、深入理解数学之间内涵与本真,使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更为科学高效,更利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与认知能力的提升。
一、借助生活案例优化教学设计,开掘学生认知潜能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生活案例,都具有很强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且对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调动会产生重要驱动作用。而将以生活案例为引领的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教学设计的实效性、针对性,以促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集中注意力参与对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理解、探究。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设计时,可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助,借助一些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案例开展教学指导,促使学生在剖析、探究、体验中提炼关键信息,将数学与生活对接起来,积极参与对具体数学问题的分析、理解、认知,达到切实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拓宽学生认知视域,开掘学生认知潜能的目的。例如,在开展“平均分”教学时,教师可以即时引入生活问题,创设导入情境,顺势在课堂上拿出6颗糖,将4颗分给小明,2颗分给小丽。然后设问:同学们觉得老师这样分配,公平吗?为什么?在学生七嘴八舌的争论中,教师继续追问:那么,请问大家,怎么分配糖果才会更加公平呢?大家有没有更好的分配方案?结合这些具有典型性的生活案例引领,学生的认知潜能势必会获得切实开掘,数学教学设计的预期目标自会得到切实达成。既优化了教学设计,又发展了学生数学认知。
二、依托生活情素材构建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针对小学学生生活经验、体验不足的现状,教师在构建教学活动时,也可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驱动,将生活素材迁移至概念解析、公式推导、理解解答等教学过程之中,指导学生将所学数学好自己灵活应用于数学认知实践。
而且,伴随着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作用的深入发挥,教师所构建的教学活动也会更加契合学生认知特性,进而引领学生在最为贴近自身“最近发现区”的认知空间内提升数学理解能力。例如,在开展“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出模拟性销售活动情境,组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充当顾客、售货员等角色,利用不同面额的“人民币”购物,以进一步认识元、角、分,并深入感知其相互之间的关联与换算,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数学理解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游戏、小实验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对具体教学内容的探究与分析,在深度、直观体验中拓宽自己的认知视域,实现对于教学效率的切实提升。这些蕴含着显著生活元素特质的教学活动实施,势必会切实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凸显与数学认知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保证。
三、利用生活资源强化实践应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起更为完备的认知体系,使很多教学措施的落实、思维方法的渗透更具实效性、延展性、开放性,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指导时,同样可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引领,并通过对生活资源的借助,设计一些探究性、实践性教学场景,组织学生在数学实验、数学观察、数学体验中认识不同知识的现实意义,实现思维能力的激发与提升。而且,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作用下,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意识也会区全面激发,更利于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塑造。例如,在开展“计量单位”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拿出两个大小不等的烧杯,一个烧杯的计量刻度是升,另一个烧杯的计量刻度是毫升,向两者烧杯中注满水,让学生猜测那个烧杯中的水多?那个烧杯中的水少?待到学生争论不休时,再拿出两个计量刻度与大小完全一样的烧杯,分别将前面两个烧杯中的水倒入这两个烧杯内,组织学生继续观察、对比、分析。于是可以发现,虽然前面两个烧杯的大小不同,但是其容纳的水容量是一样的,以帮助学生直观、深入理解“升”与“毫升”两种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过程,促使学生在直观感知中塑造数学核心素养。于无形之中实现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应用能力、探究思辨能力的等数学认知能力的塑造,以切实促进小学数学育人目标的达成。
四、结论
总之,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引领,落实小学数学教学,实现对学生各方面能力、意识、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新时代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的必然途径与最佳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在生活情境教学方法的驱使下,学生抽象思维欠缺、直观感知不足、认知能力匮乏的不足也会得到切实弥补,更利于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时,应该以生活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助,并结合学生认知特性与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开掘、探寻、搜集、整合诸多具有实践性、探究性、引领性的生活素材、资源、案例、活动等,将其深度衍射至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方面面,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更好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丰富生活体验。借助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衔接与关联,更好学习小学数学,深度培育核心素养,开启属于自己的全新认知旅途。
参考文献:
[1]周敦顺.生活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途径[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23):25-26.
[2]董军梅.关于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才智,2019(34):159.
[3]郁美华.浅谈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9(34):41+50.
[4]许飞飞.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华少年,2019(32):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