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琳琳
[导读] 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李琳琳
        河北省邢台市巨鹿县堤村乡薄庄小学  055250
        摘要: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国家越来越注重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在整个小学教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数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和推理有着很大的帮助,要想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要从基础的知识出发,让学生有思考的意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学生思考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问”中培养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严重影响着学生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教师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丰富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来改变单调教学对学生没有吸引力的问题。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针对性的问题来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锻炼,而且在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讲课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讲课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多说、多思考、要多问为什么,而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遇到问题一定要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解题思路,学生不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会的教师要多对学生进行提问,确保学生真的理解并掌握。有难题大家可以说出来一起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不管对错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勇敢发言,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动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就是从小学数学出发对从“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的提高离不开对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解题思路,还影响着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概括总结、演绎推理等等。而小学生作为刚迈入学堂的小白,对所有的东西都是迷茫的,自己根本不具备解决问题和思考的意识,所以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思维能力印入学生脑海,让学生遇到问题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的依靠别人,这既是对学生负责也是教师提高教学效率的最好办法,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才能更好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曾说过的话,孔子在很早就已经提出了思与学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学离不开思、思也离不开学,只有二者之间充分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更要注意对思的培养,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三、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所面临的挑战
1.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缺乏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意识
        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一般都是以知识点为主、解题方法为辅,一味的把知识点作为重点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讲解,而把解题思路和技巧作为一些辅助性的内容,有时间就多讲一些、没时间就概括的进行讲解,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知识点在面对任何问题时都可以很好的解决,解题技巧只需要大概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不用过多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虽掌握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面对比较难解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不知从哪里下手,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受固有观念的影响认为教师说的都是对的,缺乏反驳意识
小学生从进入学校开始就被家长、教师以及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要听老师的话做个乖学生,使学生盲目认为任何事情只要是教师说的就肯定是对的,事事以老师为主、没有自己的想法,不管老师说的对错与否,学生都只会一味的听从安排,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还造成学生遇事不会思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严重的阻碍。


3.学生知识面狭窄,影响学生思维发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从入校以来一直以课本内容为学习重点,课堂上的时间大多用于听教师讲知识点,课后和放学时间则用于写作业和玩耍,毕竟对孩子来说玩耍的吸引力大于一切,所以学生能接触到的其他知识少的可怜,没有丰富的阅读量和知识来源,导致学生知识面比较狭窄,遇到问题缺少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意识,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更好的开拓和发展。
4.教学环境影响学生思维意识
         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比较简单,大多以板书的形式为主体、多媒体辅之,这样的教学虽然比较方便快捷,也不用制作多媒体课件可以减少许多不必要的操作,所以教师大多侧重板书教学,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无法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的教学缺乏带动性,不管教师的讲解全面与否,学生依然无法掌握全部内容,不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四、如何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1.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有针对性的在问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充分发挥新课改中的教师观,把课堂的主动地位转移到学生身上,让学生主导课堂的进度,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展。教师要从主导变为辅助,在教学中多问学生为什么,让学生产生产生疑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意识。小学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很多内容都可以联系到生活当中进行思考,教师就可以通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学会思考分析。像教师在讲“平移”这节内容时,可以问学生“如果一个人在行驶的公交车上跳一下,落到原地这个过程算不算平移呢?”让学生分组并利用所学的知识点来分析一下在公交车上跳是不是一个平移,并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使课堂教学更活跃有效。
2.注重课堂的提问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
         教师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提问教学,让提问贯穿每个教学环节,包括课后放学要对提问进行延伸,毕竟一堂课并不能完全使学生养成思维意识,这需要长期培养形成一种惯性思维,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思维能力。数学教学并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教学结束时向学生提问一个问题,学生不必立即回答,让学生在下节课上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并且要有理有据。比如教师在讲完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这节内容后,问学生“现在有100米长的一节绳子,要围成长方形和正方形各两个要怎么做,100米长的绳子最多可以围成正方形和长方形多少个。”这样就可以让提问的影响延伸到课后,使学生主动去思考该如何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要通过对所学知识的利用和各种尝试,将绳子进行分解拼图,用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尽可能多的拼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并且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实操,学生用理论知识分析并实际操作看自己的理论是否成立,这样可以更全面的引导学生思维多样性的特点。
3.掌握提问时机,让学生自觉进入思考模式
        课堂的提问都是比较随机的,教师除了在整理教案时所设计的问题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向学生进行提问,可以是各个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课堂上时刻保持思考问题的意识,通过长期的锻炼学生在学习任何知识时都会不自觉的在脑海里进行思考,形成这个理论的原因、影响、对解决问题有什么作用等等,让思维能力深入人心,学生可以积极表达自己的疑惑,对存在质疑的问题可以大胆说出来共同探讨。尤其是数学教学需要涉及计算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教师当时可能发现不了,如果有学生发现并且提出来就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学习,并且还能锻炼学生的质疑精神,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
总结:小学数学肩负着学生逻辑推理和思维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多点疑惑,锻炼学生多分析、勤思考的意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问”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能更好的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从问中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王兴香.创新教育.
[2]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澹志毅.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