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宇
广东省梅县区高级中学 514000
摘要:基于兴趣引导的教学模式在现阶段的高中教育中较为常见,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现代高中数学教学理念中,随着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落地,课堂教学已不再强调“照本宣科”式教学,该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容易抑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高中数学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中,仍旧存在刻板、缺乏灵活性以及趣味性等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数学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更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数学;兴趣教学;学生;专业素养;
一、引言
新课程在新的标准制定上,相较于以往的教学规定,新标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即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教学资源的形式,使学生一方面能够获取较好质量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更好吸收教学资源中的信息。高中之前的数学在内容上主要以基本的运算、公式与定理等方面组成,对于此类知识内容掌握较差的学生,在理解上容易遇到难题,部分学生由于接触的内容过于深奥或者教师教学模式缺乏趣味性的营造,造成心理方面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一定转变与优化,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实施质量。
二、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思维引导
基本学情是教师优化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编制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课堂表现情况以及课后学习的表现情况等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学模式的实施质量。因此,教师在开展趣味引导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多方面的学生信息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编制趣味性、有针对性以及有效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主动参与学习、激发学生思维。对此,教师在结合学情的基本情况上,结合趣味引导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如在几何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手工的形式,引导学生通过多媒体几何图形创作的形式自主理解圆柱或者圆锥所具有的几何特点。该种教学模式在主体上和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一定不同,以往主要以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需要紧跟教师的教学节奏进行学习,缺少灵活性与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培养以及习惯养成。因此,需要在结合学情与趣味引导教学理念的基础上转变教学模式。
三、引入情境提升学生参与性
教学情境在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中,主要指一种类似虚拟的教学环境或者某个固定场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自发应用所学知识处理相关事物。[2]结合趣味引导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情境的营造方面应着重游戏化的模式创建,使学生通过参与轻松娱乐的教学环节,思考与应用所学知识参与游戏情境。比如在应用题方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生活化的场景中进行选取,引导学生结合实际情况、生活场景与自身的生活经历参与教学。[1]比如:引入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尺,问日益几何。”的数学史内容,转变以往固定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课程理论内容的学习。
该题的方法对比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图2
图1为古代解法,图2为现代解法,通过历史性质的数学课程知识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而调动学生对课堂内容学习的主动性。
四、合理构建课堂教学氛围
教学氛围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至教学活动中,由此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相应的帮助。以往的教学氛围在形式与内容上,较为缺少趣味性的内容营造,整个教学流程较为死板,学生的参与性不高,教学质量难以得到较好的保障。对此,在趣味引导的教学理念研究、分析与应用中,需要将其理念应用至教学氛围的营造工作中,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灵活性的教学氛围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在氛围的营造工作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参与至课堂教学中。在现代化信息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方面的教育资源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在教学的应用上,能够较好帮助教师工作的展开,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够较好打造具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更好参与至教学活动中。[2]
五、拓展教学内容构成
高中阶段的学科理论内容学习不同于初中阶段,其氛围与进程较为紧张。该种学习氛围下,学生的思维容易因为该阶段的备考压力与复习压力等影响,进而导致学科理论内容的学习效果受到一定影响。数学史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课堂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理解数学史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的知识拓展新的学习途径,学习内容得到丰富与多样化构造。教师可引入《平方数书》的三次方程根例子,故事内容中的腓特烈二世向民众提出一道数学难题:x3+2x2+10x=20。在场的群众谁能求出结果,可得赏金奖励。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解题的基础上,讲解该历史故事的结局:斐波那契通过近似解的计算最终获取赏金。因为三次方程的根无解,教师在引进数学史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课程理论知识拓展的方式,转变学习视角,以此对数学课程的理论内容逐步产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六、通过问题引导提升教学互动质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结合教材的理论内容进行指导,流程也相对固定。高中阶段课程学习时间相对紧迫,同时对于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论应用能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等要求逐渐提高。教师在制定知识点衔接的教学工作时,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课程理论体系以及当前的教学工作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确保学生能够在当前的课程理论体系衔接中,更好进入学习状态以及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比如在初中与高中数学知识点衔接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是采取问题引导方式、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还是翻转课堂方式,还是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课程论理论内容的指导,可以在大数据分析的帮助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
结语:随着学生主体性得到进一步重视,趣味引导的教学模式在形式上能够以丰富的内容使学生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主动性与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具有一定帮助。因此,在新课程、新高考、新教材的形势下,高中数学教师需要在原本的教学模式、方法与内容编制上进行优化,由此确保学生能够在接受教学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学习兴趣以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缪生莺.如何培养中职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7:87-87.
[2]史光祥.新课改下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高中生学习,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