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袁宏
[导读]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因此对于学生而言
        袁宏
        长春市双阳区第一实验小学130600
        摘要: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教学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因此对于学生而言,针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自主习得数学知识,了解潜藏在事物表象之下的规律。为了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究,课堂教学应当以问题为突破口,这样才能体现问题的指向性以及延续性,真正有助于优化数学知识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提问
引言
        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是指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组织学生身心参与学习活动,围绕具有挑战性学习主题深入理解、建构、迁移的学习过程、状态和结果。作为学习的引领者,教师只有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启发性地提出问题,才能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提问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意义
        1.1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自主思考意识不高,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怎样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数学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若是教师能够科学合理设置问题,才能带领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方向,提供相应的习题,让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践,手脑并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口头讲解的方式,那么学生只会按照教师的思路学习,某一个地方未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学生的学习就会中断。而有了课堂提问,学生在思考与回答问题时,也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就是对学生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训练,也同样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关键。
        1.2有效提问能集中注意,强化记忆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质量。研究发现,学生在问答过程中注意力比较集中,而在听讲时注意力易发生转移,这和小学生年龄的特征有直接的关系,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是有兴趣驱使,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因此,教师通过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问号”来钳住学生注意力,从而来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强化记忆,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2.1提问和时机要相契合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师的教学效果,不在于把全部的教学知识一股脑地都教给学生,而是取决于老师能不能把握合适的教育契机,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并掌握。因此,教师首先应当看准时机,适时提问。其次,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追问,碰撞学生思维的火花。与此同时,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课堂提问的环节时,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就是允许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一定是结果思考,运用相关的知识,组织适当的语言,才能进行回答,这就是进行深刻的思考学习。

否则提出问题,教师不给学生思考留有足够的时间就说出问题的结果,这样基本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我们应该留给学生适当地考虑时间,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回答的准确性与创造性的开发。例如,我们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0是没有倒数的,就可以在题目数列中加入数字0,如果有同学误认为0的倒数和1一样都是数字本身而回答说他喜欢求数字零的倒数的话,我们就可以借此给同学们讲述数字0是没有倒数的。小学教师通过课堂提问的环节,对于学生产生一系列的影响,通过思考训练思维能力,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学生对于知识的印象还会进一步地加深。
        2.2提问要有悬念性
        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寻找数学知识与学生心理发展的突破口,将学生的学习带入到问题情境当中,只有他们主动去探究才会获得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较强的学习欲望。在这种状态下,对学生进行提问,教学会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一种寻找问题答案的紧迫感,他们的数学思维会得到有效的激发,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讲解圆的面积相关知识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了解圆的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两个圆形周长完全相同,那么两个圆的的面积也一定相等吗?两个圆的周长不同,那么两个圆的面积也一定不同吗?”对这种问题的思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他们会在数学课堂中展现出非常活跃的学习状态,对自身观点进行主动的表达,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合作讨论,会让学生深入理解圆的面积与周长之间的关系,还让学生对数学公式有了相应地掌握,而更关键的是能够推动小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2.3针对认知错误进行提问,激发学习欲望
        一节如同行云流水的课是无法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往往淡而无味。而真正有味道的却是那些有差错的课。老师和学生共同面对这些差错,从差错中悟出道理,有所收获,使一节课变得回味无穷。心理学中的“试误”“最近发展区”的学说,也为这样的有差错的课提供了理论的诠释。所以要把课堂中的差错作为设计问题的一个资源依据。让差错为开展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问题服务。例如,在“我会用计算器吗”这节课中,学生计算“2345-39×21”时,出现了三种答案:1526、48426、1358。这时要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了解计算器中还有许多奥秘:你认为哪个答案是对的?得数是48426的同学是怎样输入的?按这样的顺序输入的话先算的是什么,可以吗?“M+”“MR”这两个键有什么作用?你能用这两个键输入这道题吗?接下来的课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积极主动地去探索计算器的奥秘。利用课堂中的错误进行设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习活动生动、深刻,并且有更多的探索空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为其设计符合思维标准的数学问题,增加课堂提问问题的趣味性,利用有效的学习情境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从而促使他们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宋来谦.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J].智力,2020(21):113-114.
[2]徐志勇.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J].新课程(小学),2019(11):168.
[3]张学红.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6(05):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