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鹏飞
[导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优秀率和平均成绩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高年级数学知识点繁杂,

        王鹏飞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三小学718499
        摘要:小学高年级数学学科优秀率和平均成绩不高。其原因主要在于高年级数学知识点繁杂,教学内容抽象,概念体量变大,应用题型增多。优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不够,不能灵活处理数学习题,学困生知识体系混乱,知识点掌握不牢固,形成了优生不优、“尾巴”过长的教学困境。而随着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使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优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性记忆”和“结构化思考”。通过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的实践摸索,提升教学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引言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思维,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这会影响教学效率。加之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不足,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近年来,思维导图在国内教育中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教师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展开数学教学,能够在提升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数学知识。
一、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内容结构
        教材中的知识点有时候分布得并不合理,而且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调整教学顺序,优化教学内容结构,让数学知识点更为清晰。这一点尤其适用在练习课中,以往教师教学时往往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其中运用到不同知识点的题型也是混在一起进行练习,这样就使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很难被培养出来,练习课的教学效果也并不佳,对于学生而言并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明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思维导图优化教学内容与结构,根据清晰的思维导图对题型进行归类,此时再进行数学练习,这样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能够有效增强。
        以“四则运算”的教学为例,本单元主要是需要学生能够明确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正确运算顺序以及括号的特殊用法,小学生在这些问题上很容易出错,尤其是带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这一个运算原则,为此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将这些运算规则制作成为思维导图,每一条运算原则后面紧跟的是有关这一原则的类型题,然后先带领学生复习这一原则再进行练习,以此类推,在每条原则的计算题学生都做过后再进行各个规则混合运算,有了前面运算练习的基础,学生对四则运算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计算准确率也会有所提升,练习课的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除此之外,像是乘法的实际应用这样的知识也是有很多类型题的,结合思维导图对这些知识点进行练习课的运算对于学生而言练习效果也会更加明显,这也能够有效降低数学练习的难度,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利用思维导图,组合分支、梳理层级关系
        数学学科极其讲究知识点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只有理清了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学生才能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以多种思路有条理的从容应对。学生通过对分支的组合,较为清楚地发现隐藏在知识点之间的层级关系。


        在讲授“圆柱与圆锥”的时候,圆柱与圆锥是主干关键词,下面分出两个大分支,一个是圆柱,另一个是圆锥。分支之间也是存在层级关系的,大分支是体现主干中一级主题的重要形式,圆柱和圆锥在教学中自然是并列的分支关系,学生可以使用不同颜色标注各分支,这样方可保证思维导图的脉络更加清晰和简洁。在圆柱这个分支中又分出来很多知识点节点,比如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的定义,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以及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表达等知识点,这就需要联系知识点节点的整理方法进行梳理。在整理圆锥这一分支的相关思维导图时,应该是和圆柱分支相似的,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建立圆柱知识点的相关思维导图,然后引导学生效仿制作圆锥思维导图。学生需要在思维导图中以主干分支的形式整理,并在分支中标记节点,梳理不同知识点的层级关系。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思维导图中的核心知识点和典型例子进行强调,如可以在其下方以下划线或者颜色标注的方式突出强调,也可以绘制图形,在图形中加以强调知识点和案例,运用多种方式呈现知识点中的层级关系。
三、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数学高年段的课本学习内容较为分散,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观察能力较弱,不容易发现各个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传统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忽略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以至于学生很难找到数学课堂的重点内容,学生的想象联系能力和数学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清晰地找出各个知识间的推理过程和方向,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短小且内容丰富也有利于学生课堂信息摘抄记录,方便课后的知识总结。
        例如:在学习五年级数学下册的长方体与正方体内容时,面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学生容易产生知识混淆,遗漏或者记错一些计算规律,不能灵活地运用这些面积或体积单位换算来简化计算。在这里我们采用树状图的思维导图,树的主干是长方体和正方体,其分为三个主要的树干,分别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表面积、体积,其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分出一些树叶,分别为面、棱、顶点、长、宽、高等;在表面积树干上分散出三个枝干,分别为表面积定义、表面积单位、面积单位换算,最后在表面积单位上添加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充当树叶,在面积单位换算上列出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之间的换算,绘制体积部分的思维导图时也是和表面积类似。使学生在运用思维导图学习时能够清晰地发现各部分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
结束语
        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思维导图,将其与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知识、掌握重难点内容,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来提升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引领下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先明.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20(10):4-5.
[2]王双.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董泽芳.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的运用研究[J].名师在线,2018(23):60-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