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曜勇
瑞安市第二实验小学325204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教师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性。美术课堂是培养艺术审美水平和鉴赏水平的重要场所,而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身体、心理、思维、智力等各方面都处于待开发阶段,这就将小学美术课程显得更为重要。其中,色彩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色彩感也是小学美术的主要教学任务之一。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理念和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本文将围绕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这一论题进行浅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色彩感;策略
引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色彩感也属于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生因为年级尚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这就使得对于他们的色彩感可塑性极强。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好这个时机,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不同色彩的组合关系,懂得将色彩理论运用到自己的美术作品中,用色彩表达内心的情感。
一、小学色彩教学的主要目标
在课程改革的引领之下,要求学生通过小学美术的学习,能够认识和分辨基础的色彩,并且懂得如何运用色彩对自己的美术作品进行涂色,以及充分遵循自己情感和想法去完成特定的美术作品。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小学生通过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掌握认色、涂色和配色的本领,与此同时,还应该掌握色彩组合搭配和叠加的应用原理,懂得将不同的色彩进行搭配,创造出新的可能[1]。
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策略探析
(一)在教学中引导
因为小学生的年级尚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自控能力,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色彩教学的过程中,不应该采取放任不敢的态度和做法。在学生探索色彩知识的时候,教师应该扮演好组织者、点拨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逐步引导学生按照教学内容进行色彩的探究,对于色彩搭配和叠加一直是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着重进行讲解。在绘画结束后,也要引导学生对色彩运用总结,发表自己的感想。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浙美版第一册《色彩大家庭》一课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认识红、黄、蓝、率、橙、紫、黑、白、灰等基础颜色,带领学生运用以上的色彩完成填色游戏。并且对于三原色的叠加理论进行重点讲解,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将红色、黄色和蓝色三种颜色进行两两的叠加实践,也可以为学生发放配色卡,鼓励学生利用三原色进行配色,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会加深学生对三原色的理解和记忆。
(二)在游戏中感知色彩
小学生因为年级尚小,很容易发生注意力不集中,活泼好动的问题,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小学美术教师如果始终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会使小学生在枯燥乏味的美术课堂中失去学习美术和学习色彩的兴趣。美术学科是充满感性因素的学科,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好本学科的学科优势,并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
游戏教学法就是一条适用于小学生的教学方法,美术教师可以将一些游戏与色彩教学进行融合,寓教于乐,使学生在游戏中感知色彩、应用色彩[2]。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完成三原色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找朋友”的游戏,课前提前告知学生准备好画纸和画笔,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用不同的画笔在纸上画出不同的颜色,接下来,鼓励学生对色彩自行进行搭配,找出色彩的“好朋友”,并且对一定时间内,最快找出所有颜色“好朋友”的学生进行奖励。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色彩教学,可以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激发学习美术和色彩的热情,营造轻松愉悦、热情高涨的学习氛围。
(三)在生活中感知色彩
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术素材,生活是艺术的动力源泉,很多小学生由于缺乏观察力、想象力,认识能力不足,导致常常会忽视生活中的色彩。美术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绘画技巧和专业知识,还要培育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综合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课本,或者图片、视频资料上,可以在学生进行美术创作之前,带领他们去走出教室,走向校园,甚至可以走向公园、博物馆、生物海洋馆等地,使学生可以用眼睛真实观察生活细节,发现生活中的色彩美[3]。引导学生思考色彩浮于生活中的事物的不同含义,将生活中的色彩运用到自己的美术创作中。也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用色彩传递信息和感情,表达自我。
例如,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浙美版第二册《水彩游戏》一课的教学时,可以将绘画主题设定为“我生活的校园”, 在学生用水彩进行绘画之前,带领他们走出教师,观察校园中的人和物,比如,引导学生观察花坛中有什么花和草,这些消化和小草长什么样,是什么颜色的。再比如观察草坪上的小松鼠,杨树上的小燕子,树根上的蚂蚁等等,使学生在绘画使运用的色彩更贴近生活。同时,也要带领学生思考不同的颜色所拥有的不同内涵,比如,在教小朋友过马路的时候,会用到“红灯停,绿灯行。”这个口诀。通过这个生活中的交通规则,应该告诉学生绿色常常代表安全、通行和允许,就比如“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等等;而红色则是代表危险、禁止和处罚,比如“红牌警告”,许多警灯也是红色的,当红色用于表达人的情感的时候,通常有紧张和急迫的意思,而在中国,红色很多时候又有喜庆、欢乐的意思。通过以上的教学,引导学生用这些色彩的含义去表达内心的情感,提升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学生的思维和智力都处于开发阶段,因为缺少生活经验,对色彩的认知也十分薄弱。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并且发挥好美术学科的学科优势,对传统的授课理念和授课模式进行创新,注重学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活课堂氛围,可以鼓励学生多多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学习色彩的运用和色彩的含义,也可以将游戏与色彩教学相结合,在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渗透或者巩固色彩知识,使学生的色彩感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魏海燕.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的方法[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24):115-116.
[2]沈丽娟.探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的方法与路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1):203.
[3]丛丽丽.“色彩是破碎的光”——简谈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色彩运用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8(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