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奇康
云南省宣威市第三中学 云南省宣威市 655413
摘要:作为一门人文性、工具性很强的基础性学科,高中地理旨在帮助学生构建起完备的认知体系,并将其应用至新时生活领域,来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塑造提供铺垫。但是,由于高中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冗杂且繁多,加之很多地理现象比较抽象,若不能近距离去接触、感知,势必无法充分理解、深度把握。这使得很多学生在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总会出现一些典型问题。若对此不能科学、充分、有效处理,势必会严重制约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使得目前的很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开展,依然打着厚重的传统教学模式烙印,教学的方式普遍单一、氛围比较沉郁、手段不够多样,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凸显。很多教学活动的组织、设计、开展,仍旧停留在死记硬背、直接讲授、强制灌输领域,并未真正彰显高中地理的育人功能,学生对地理学习也存在倦怠意识,教学效果与学生预期差距很大。这些典型问题的频发,急需以新手段、新对策、新方法予以解决,以切实凸显高中地理在学生认知发展领域的功能与作用,为提升教学效能,强化学生素养塑造而提供助力。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教学;典型问题;对策;探讨
进入新时代,高中地理在教学模式、育人导向、实施途径上也应做出变革与优化,以更好凸显其育人功能,为促使学生认知发展而注入新鲜血液。同时,针对教师教学设计、学生学习实践领域的各类显著、典型问题,教师应从全新站位出发,重审做好地理教学之于学生核心素养塑造的价值。以切实强化对各类教学资源、素材、活动的借用,并使其灵活衍射至学生认知视域,以达到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能的目的。使很多比较复杂、深奥、丰富的地理知识、内容、问题得以灵活呈现,让学生带着浓厚兴趣、迫切夙愿积极参与高中理解教与学活动,充分把握所学内容的内涵与本真,高效学习高中地理,全面提升发展自我。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
综观目前很多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开展现状可以发现,由于教师思想观念的制约,学生认知倾向的不当,以致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呈现着很强的功利化特性。尤其是面对高考的压力,大多数师生都将地理教学与成绩分数关联在一起,并未站在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高中地理的价值与作用。很多典型教学问题也在日渐凸显,其既制约了学生完备认识、健全人格的塑造,又严重影响了课堂目标的达成,教学效能的提升。
1.思想观念依然滞后
随着新课改、新高考的实施,有关高中地理教学的模式变革、路径拓展、方式创新等,都成为社会各界所普遍关注的重点。但是,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以致很多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仍旧比较普遍。尤其是教学设计不够科学,过分关注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关注;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师生定位不够明确;对于知识的生成过程重视不足等典型问题的凸显,与新时代高中地理应落实的育人要求差异很大。
2.学生潜能难以激活
受到不良育人导向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时,将重点落实在死记硬背、题海战术领域,对于诸如地图、案例、工具等的利用少之又少。由于学科方法不够科学,且缺乏应有的实践性,以致面对一些与现实生活关联比较紧密的地理问题时,往往应对乏力,难以解决。而且,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严重不足,其学习活动的开展,缺乏应有的创造性、实践性,势必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认知潜能开掘,地理核心素养的塑造也难以实现。
二、解决高中地理教学中典型问题的有效对策
针对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诸多典型问题,教师应加强研究分析,并积极探寻对策。通过对新思想、新理念、新教法的借鉴与实施,构建出更为宽泛、多元、丰富的教学生态,从不同领域实现对学生认知需要的满足,使高中地理教学向着高质量、深层次方向而发展。
1.科学利用各类图式开展教学指导,激活学生思维
新高考下的高中地理教材,在编排方式、教学内容、知识构建上也做出了很大调整。而诸多地理图式的融入,则为教学指导的科学适时拓宽了路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教材地理分布图、地理示意图等素材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与地理特性获得更为整体、系统的感知,既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感染力、实效性,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供了铺垫。例如,在开展有关“城市区位”的知识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城市区位中所涵盖的自然地理区位、社会经济区位和政治文化区位,教师可以在课堂即时引入“谷歌地图”,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域的地理区位特点,并与教师一起分析其地形特点、地理区位等,在形象、直观、具体的教学引导下,激活学生思维。使教学活动的开展更为高效,为学生认知发展提供助力。
2.灵活运用生活现象开展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兴趣
高中地理中涉及的气候、地貌、地形、民俗等知识,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关联比较密切。而以生活现象为辅助,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探究、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所学地理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深度感知地理的魅力与价值,则更利于教学效能的提升。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运用生活现象的方式来设计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与应用的机会。让学生在借助生活现象来学习地理中获得认知迁移,达到促进教学发展的目的。例如,在开展《我国的气候》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入问题:为什么南方的人们爱吃米饭,而北方人却偏爱各类面食?而川、湘、黔等地方的人们为何喜欢吃辣椒?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问题就生活现象与气候情况开展探究,在师生之间的协作、互动、研讨中,来促进教学效能提升,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3.密切关联历史典故营造教学氛围,促进学生认知
很多地理知识的背后,都有着对应的典故、历史等人文性知识,而加强对这些教育素材的借助,则更利于对学生人文涵养的塑造。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指导时,可以即时就对应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典型案例引入课堂,来营造教学氛围,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开展解析。让学生在鲜活浓郁的认知氛围内高效学习地理,获得人文素养的发展。例如,在开展《气候特点》中关于灾害性天气——寒潮的知识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引入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败的历史事件来创设情境。组织学生通过分析、探究并理解拿破仑兵败的关键因素是受到寒潮的影响。就寒潮的时间、性质、影响范围及对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危害开展深入把握,再开展有关洋流、气压带风带等知识学习。通过对知识的迁移、拓展,帮助学生构建完备认知体系,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结论
总之,地理既是高考的必考科目,更是丰富学生人文涵养,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而面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很多典型问题,教师必须加强研究分析,并积极探寻解决对策。将教学活动的实施,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的延展等与学生认知特性有机关联起来,切实拓宽高中地理教学的开展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学地理、用地理的机会,让学生在丰富教学策略的驱动下,积极投身实践与体验,以切实提升高中地理教学效能,全面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多.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天津教育,2019(35):140-141.
[2]罗发新.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J].试题与研究,2019(35):178.
[3]张玉平,吉小梅.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J].地球,2019(08):92-93.
[4]刘青霞.浅析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J].高考,2018(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