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法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苗壮
[导读] 所谓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

        苗壮
        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第二中学  718499
        摘要:所谓史料就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科学、客观的史料可以帮助后人更为有效地了解此前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对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结果等形成深层次了解与认识。可以说史料就是历史学习的基础支撑,如果缺乏史料,那么历史知识便会成为无根之木,历史教学也就难以有效开展,没有说服力。初中历史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为了促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有必要积极地应用史料,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供不同的史料,以此来引导学生将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和自己的日常生活相互衔接,从而使学生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客观的深层次了解,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悟。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运用策略
引言
        史料实证是学好历史的核心方法,有助于改变传统教学中过于关注事实性和结论性的知识,忽视过程性知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教学的重心之一。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与时代发展同步,采取合理策略,在史料收集、整理、解读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一、呈现关键史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教学法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将史料运用于课堂导入环节,通过不同类型的史料,营造无限接近真实的历史课堂教学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关注史料,逐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便于学生深入思考各种历史现象或问题。一般情况下,诗词歌赋、历史记载、人物传记、历史相关著作均可以作为史料被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史料形式,保证史料符合教学内容、历史事实,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起到拓展与引导的作用。  
        例如,在历史九年级上册“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希腊城邦特点”“掌握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及内容”“理解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将本节课分为“古希腊地理形势与城邦特点”“亚历山大的帝国统治”两部分内容。在讲解“古希腊地理形势与城邦特点”时,教师可以结合《鸟瞰古文明》一书中的“希腊城邦”部分讲解文字与真实的城邦绘制图示,将其作为史料,通过多媒体视频与影音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出来。由于这本书中的各种图示皆是基于真实的考古地图与资料绘制的,具有较强的历史研究价值,能够为学生复原、展示古希腊城邦的真实情况,促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城邦”的概念。同时,利用书中的各种考古资料为学生提供详细、生动的讲解,将其与书中的“地理形势”“城邦特点”等知识点结合在一起,以此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古希腊城邦”的相关知识。
二、融入图像史料,增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图像史料在历史教学中是一类重要的史料内容,并且图像史料具有直观性,图像史料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历史漫画、绘画、照片或者地图,这些都属于历史图像史料范畴,通过图像史料的运用,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提升。以历史漫画史料为例,漫画是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种类型,同时,漫画可以以其夸张的画风表达出最犀利的观点,同时,漫画中还包括许多细节内容,能够明确、直观地表现出漫画的主题。


        比如,初中历史中涉及苏联与美国两国的斗争内容,在二战结束后,两国处于“冷战”局面,那么,在一幅漫画中,其中有原子弹和卫星等一些新的科技成果,通过仔细分析该漫画的内容,发现漫画主要反映的是美国和苏联两国的军备竞赛,绘制这幅漫画的作者主要想借着漫画表达出讽刺的意味,批判了美国和苏联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通过观察漫画,学生也能更加深入地认识到核武器的危害,树立维护世界和平的意识。除此之外,在图像史料中,绘画也是重要的一种形式,对丰富学生的感官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初中历史经济发展内容时,可以利用“男耕女织”“铁犁牛耕”“打制石器”等一些图片,从不同方面表现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和工具,通过观看这些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形式,有利于增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除此之外,照片作为图像史料,最具真实性,说服力更强,能够有效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在讲解初中历史中新石器时代的相关内容时,新石器时代距离我们年代久远,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石器时代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索一些图片,像是研磨板、兴隆洼文化人面形玉饰、彩陶艺术的相关图片等,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这些照片,能够深刻地认识到新石器时代下的一些成就,我们也可以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背景,详细分析这些新石器时代下的历史产物存在的原因和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学习和理解所学的历史知识。
三、结合教材史料,组织探究活动
        在初中历史教材中,史料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许多史料具有代表性,教师可结合史料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所学知识解读史料,是一种极具意义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教师在此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针对材料展开交流与讨论,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洋务运动》一课时,教师围绕课本中“材料研读”板块中的如下内容展开探究活动:“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以上内容来自吴永《庚子西狩丛谈》,是李鸿章晚年对自己洋务事业的评价。教师要求学生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以上的评语,并思考以下问题:“为什么李鸿章无法‘放手办理’?”“慈禧太后称李鸿章为‘再造玄黄之人’,但是他却自认为所做的都是‘纸糊的老虎’,你怎么看待他的说法?”这些问题为开放性提问,不设唯一答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语言回答。如针对“为什么李鸿章无法‘放手办理’?”这一问题,学生的答案包括以下几点:清政府顽固派阻挠;洋务派内部腐败,管理水平低,不可能得到长远发展;落后的君主专制仍然存在。通过对这则材料的探究,学生加深了对洋务运动局限性的认识。教师最后再指出洋务运动只着眼于器物层面,并未解决历史的深层矛盾。通过分析关于重要人物言行的史料,不仅使历史变得生动和立体,也使学生的思维和课堂的氛围活跃起来。学生在运用史料论证教材观点的过程中,掌握了“论从史出”的基本研究方法。
结束语
        总之,史料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需要教师思想上转变历史教学观念,找出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的切入点,为创造各种机会,学生历史学习的能力就会慢慢提升。教师可以通过更新颖的学习方法,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上课时变得更加专心致志,使历史课堂教学在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彰显人类历史的魅力,不断增强历史课堂教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张亚娟,董万波.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6):75.
[2]洪雅娟.运用史料教学法开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0):99-100.
[3]丁兆香.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教学法[J].中华少年,2018(28):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