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西超
卫辉市第一中学 河南 新乡 453100
摘要:2017年教育部重新修订了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这也为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分析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的基本原则,并针对地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命制方式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命制
地理学科也是高中阶段的主要学科,作为必考的科目,最主要目的就是审查高中生的课程学习水平,判断学生是否达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标准。
一、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原则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中,要以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为基础,严格按照高中地理的课程标准来进行,从知识掌握和学习技能、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价值观念以及情感体验这三个层面具体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基本知识原理的掌握与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三个方面[1]。同时还需要结合地理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特点,命制的试题难易程度要具合理性,既要减轻高中生的考试压力,还要能体现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促进高中生的健康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试题命制时,首先要深入地研究课程的标准,对于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要求也要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在遵循下列原则的基础上命制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试题。
1.科学性
命题组在命制地理试题时,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进行,在观点的表达方面要确保准确性。在具体实践中,试题的整体语言要删繁就简并且规范化;选择的试题材料也要源自于学生的实践生活,并且能经过理论的严谨验证;在设置题目问题时要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不以人为的力量添加其他的障碍;试题的参考答案需要具有灵活性特点,答案内容要准确全面[2]。另外 相关的命题人员也要增加部分的原创性试题,可以为这部分题目设置新的题目情境,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但是基本的知识点以及知识技能的考察还是要以教材为标准,难易程度要保持在一致,这样才能让学生活学活用,将地理知识内化。
2.实践性
地理知识要从实际生活中学起,掌握可以终身受益的地理知识,并以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标准下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理念[3]。所以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内容也要具有实践性特点,建立起试题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地理试卷中,还要合理化的考查乡土地理方面的知识点,这不仅是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同时遵循其认知发展的规律,深入贯彻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以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开放性
地理试题还要围绕社会的热点问题来命制,创设具有开放性特点的问题情境,以便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信息,将知识与行为两者相互统一。设置的地理试题还要能够激发高中生的创造性思维,主观题的答题重点要立足于多样性以及统一性相结合的原则。
4.结合双向细目表
在命制试题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向环节就是双向细目表的制作。它让命题工作更具有规划性,让命题工作者更为明确的了解试题测试的主要目标,让试题的整体比例和适量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命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高,不仅如此对于指导试题审查的效度问题也有积极的意义[4]。在双向细目表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及考察知识点,都做出了具体点规定,明确各类知识点以及题目类型所占比重、题目数量和分数值。这样既能让命题工作者准确掌握试卷的整体结构,还能有效避免知识点重复或是难易程度不适中等情况的出现。
二、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方式
地理学业水平试题内容主要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种类型。选择题主要为单选,内容要设置的相对简单,确保在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内;非选择题包含简答题以及看图题,难度设置要高于选择题,要起到划分学生学业水平的作用。
1.选择题命制方式
地理学科要注重应用地理的基本原理,不能凭借记忆来学习知识,因此选择题也不能完全摘抄教材中的语句,要将语言进行重新的调整和组合。例如:若冬季冷锋快速南下,则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灾害是什么?题目的选项分别是洪涝、寒潮、台风、干旱。这也是通过创设生活情景的方式,建立题目与生活的联系,并且言简意赅,能让学生深入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选择题还要重视对学生地理信息获取的能力考查。让学生不依靠机械化记忆的方式,可以在认真读图和分析地图后再解答问题。在题目中设置相关的情境资料,但是资料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知识、阅读能力以及学习经验保持统一,确保题干内容符合学生的整体能力。比如通过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公路,判断影响交通线选址的具体因素。
2.非选择题命制方式
借助地图建立问题情境。命制非选择题时可以将课本内容以及实际生活素材作为题目的背景材料,学生则需要将图标信息和资料内容结合在一起,经过分析、判断和思考后得出解答结果。题目要选择覆盖面较广的知识点作为考查重点,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5]。
问题的设置形式要多样化,通过多角度的判断来审查学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命题工作者要由简入难的渐进式设置问题。比如鲁尔区的区位优势、衰败原因以及综合整治的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在考查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借助德国鲁尔区图来设计题目,观察鲁尔区图,填表说明区位的地理位置特点、物产资源、工业生产比以及治理措施等。通过这种方式能给学生答题提供一定的思考方向,借助地区学生也能更为直观的了解区域的地理特征,准确掌握解题的思路,这样也降低了题目的整体的难度。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命制,要遵循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原则,结合双向细目表,合理化地安排题目的比重。并且在选择题和非选择的命制过程中,也要把握好题目的难易程度,在考查高中生学业水平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未荣广.基于“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原创试题的命制[J].新课程(中学),2019(09):226-226.
[2]张文军.基于思维结构评价的地理试题命制与评析——以“热力环流”地理综合思维检测试题为例[J].地理教学,2019(06):20-23.
[3]陈晓婧.2016-2019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过程类试题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20.
[4]贾鸿辉.基于地理学业质量标准的试题命制研究[J].地理教育,2019(04):30-31.
[5]张晓霞.学业质量水平视角下高中地理命题的实践思考[J].地理教育,2020(04):25-27.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命题研究》(JCJYC2012073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