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太伟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河流镇中学
摘要:初中学生开始接触到地理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地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需要采用电子媒体的教育方式,用互联网+微课的形式开展教学,另外,教师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教学技能,第三,教师需要基于任务型教育模式,开展以学定教的模式,让初中地理课堂开展得更加丰富有趣,让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变得更加的强大,让地理学习成为一项愉快的旅行。
关键词: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
一、引言
读图能力是地理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随着教育改革步伐的加速,对地理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相较于旧教材,最新湘教版教材包含的专业性知识较多,知识的难度要更高。地理课程是文科知识中不容小觑的一部分,地理教学的课堂成效不仅仅停留在知识讲授层面,还需要教师需要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地进行创新。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新的探究,让学生对老师的授课有浓厚的兴趣。
二、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课堂教学观念落后
执行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是地理教师授课环节的难点,也是重点问题。地理课程标准有效方法的检验途径,就看学生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提升。地理课程标准指出,初中地理教育是满足学生地理知识需求,指导学生生活实践。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更替,而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直奔分数,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教案的设计始终围绕热门、重点、高频考题展开,很少会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违背了初中地理课标的原则性,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效率。
(二)教学方案不符合有效教学宗旨
在课改的过程中,因受到课改政策的影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设计,偏离了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课堂作为教学标准实施的首要途径,教的师教学方法直接决定了课程质量。当前是网络化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不能满足00后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极大地造成了课堂趣味性的下降,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是初中八大文化课之一,地理知识的涵盖面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初中学生处于知识探索的旺盛期,要想让学生有浓厚的图形学习兴趣,就要顺应学生兴趣点和性格特点展开教学。通常很多学生对地理抽象知识不能直观理解,这时,老师尽可能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法、思维导图等先进的教学理念,扭转自己的教学风格。多穿插一些流行词:安排、我真的太难了、打工人等流行词语进行衔接。例题讲解时,想法使学生轻松的对老师的话题感兴趣。例如在七年级下册的教学中,时差知识的学习,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老师可选用初中生喜好程度较高的明星名字示范讲解。举例:A在澳大利亚,B在香港,两人正在视频聊天,互相问对方正在拍什么戏,此时正在聊微信的他们,之间的时差是多少?通过在时差图形上的标示,对于追星一族的初中生,这样的时差授课方式降低老师教学难度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时差的计算与学习的兴趣。
(二)以生定教进行读图教学设计
在新课改下教育部一直提出向老师要效率,向课堂要效率。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学生参与学习、动起来,才能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相较于学生而言,阅历与知识较丰富。在老师眼里,认为学生年龄尚小,体会不到知识的重要性。故在看待问题以及课堂设计方面,以教师自我为主体,认为自己给予学生的教学是最好的。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其实,初中生已经开始有自己的主观思想,更不喜欢老师灌输式的教学。很多老师意识到了问题点所在,但因时间、精力所限,调整起来较为复杂,也就不了了之。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学生才是学生的主体,忽略了学生需求的教育不能称之为教育。老师需及时调整方向和教学思路,去点燃学生的兴趣。找到学生学习知识的窍门,围绕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设计。近几年来,教育部大力倡导小组合作式教学,老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让学生彼此之间互相探索。比如,当学生对地球认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每个小组的同学准备好地球仪,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从图上找出北回归线、赤道、南回归线等,得出基础的理论知识,如果有不正确的观点,再适当给予指导和解释,让学生真正为自己的学习做主,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
(三)通过微课+互联网+画图的形式开展读图教学
教师需要正确引领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融会贯通。没有一个学生会拒绝一堂生动有趣的知识之旅。要想让课堂氛围活跃,需老师尽可能地借助一切外在资源为老师教学助力。比如多媒体教学、投影仪等,通过声图并茂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的对知识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例如:教师进行河流、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等相关图形识别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图形,让学生更为有效地对图形进行学习和判断。这样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件中不同的地理板块知识进行学习和了解,另一方面,学生在本子上自己制作图片,进行画图。并且需要学生准备不同的色彩笔,根据图上的色彩,跟着进行涂色,然后进行相应的名称标注。这种读图的方式就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的有效方法,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记忆,有效地增强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学习。又如:在进行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绘制每一个国家的轮廓简图,然后在图中相应位置标注出纬度位置,海陆位置,领土组成,地形区,河流,气候,自然资源,主要城市等地理要素。从而通过一张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强化学生对一个国家的全面认识和掌握。
由此可见,多维度的读图能力教学思路,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图形思考的高度,拥有全局观,还能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学生在考试中面对此类问题时,更容易得高分。这就是有效教学,既侧重培养了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还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生活观,有助于环保主义的塑造。
总结:知识不怕有心人,生活处处皆学问。如何对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开展有效的教学策略,是老师核心的教学目标。通过基本的地理读图技能的掌握,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理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地理观和全球观。地理教学是一场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地理读图能力教学的有效探析,是见仁见智的过程。地理老师要不断地为自己赋能,通过自身过硬的专业素质,为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向东.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全文版:教育科学,019:185[]
[2]周军.基于初中地理课程标准的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成才之路》,017:74-74.
[3]杜积荣.浅谈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以地理必修一为例[J].文理导航,0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