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宗
福建省南安市柳城中学 362300
摘要:高中生的历史观对于个人价值取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重点加强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对其培养策略进行详细的探讨,希望能够推动高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1前言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在新课程标准中主要侧重于唯物主义教育观念的塑造,以史为鉴,以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在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学习历史知识文化的过程中,同时能够强化历史思想的思辨意识,以史为鉴,树立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
核心素养脏中的时空概念主要探讨历史学科的本质意义,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探讨事件背景,能够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有掌握正确的唯物史观,才能够将其作为学习历史的指导思想,对历史学科进行深入层次的探究;对于历史解释来说,需要把握住历史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提高高中生的史料识别能力。高中历史老师需要帮助学生整理历史资料,尽可能还原历史真相,能够保证学生保持积极的观念和史学价值取向。
2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原则
第一,要做到历史论据与历史资料相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应该以历史事件作为基础,以拓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核心,保持正确的历史观,有理有据,尽可能避免与历史脱节的现象,脱节会在一定程度降低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妨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要正确认识历史需要去伪存证,重视历史资料的收集,在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对历史事件进行合理的分析。比如说在学习有关甲午战争历史中,对于战争为什么会失败,要从表面的武器代差以及指挥不当入手,深入分析两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以及工业发展水平,得出农业国与先进工业国家的战争难以取胜的深层次道理,在进行历史事件真相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自身的观点并加以解释的能力。历史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而不是以灌输历史知识培养历史人才为目标。历史学科具有不可触摸性,难以采用直接的观察方法对历史事件进行探讨,高中认识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采用客观的方法去解释历史,让学生学有全面公正的价值取向。
第二,需要做到科学推理。高中历史教学与其他学科具有本质不同,包含多元的人文思想,彼此之间也具有差异性,因此历史推论因人而异。但是不能就此否定历史的真实性,为了把握整体的发展规律,需要学生结合历史现象探讨其本质,这个过程是将原有的感性思维转变为理性思维,并且与逻辑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对待身边的事件可以借助于唯物史观去解决。比如说在学习春秋战国的历史时,可以采用全新方法进行教学,构建经济结构发展导致分封制和瓦井田制逐步瓦解的链条,各个国家生产力得到解放,进行自由变革,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第三,需要适度进行诠释。对高中历史进行诠释是高中历史教学实证资料的主要环节,适当的总结历史结论,不要过度进行解读,需要适度进行理解。对于历史问题进行解答,要建立在多种资料基础之上,不管是利用文献还是考古资料,只是利用孤立的证据难以得出有效的结论,片面解读不利于历史学习中的严谨性。
3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的培育途径
3.1高中历史老师要实现自身的转型
高中历史教学核心素养培育,首先要对历史老师进行转型,历史老师要有新的角色定位:第一,高中历史老师要发挥育人作用,将高中历史课堂变为提升高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重要阵地,加强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第二,高中历史老师要加强角色的转换与定位,将自身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学生获取历史知识途径更为丰富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高中历史老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去探寻历史规律,分辨历史事实本质。
需要树立正确的核心素养的观念。对高中历史素养要做正确的解读,是培养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需要站在历史角度出发,对核心素养进行诠释。高中历史老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主要包括师德师才以及历史学识。师德主要是指教师自身的思想品德,需要以身作则,史学才能主要是指老师的学习能力,利用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等新颖方式进行教学,不断扩散历史学习内容;高中历史老师需要具备渊博的学识,能够灵活的运用所掌握的史学材料进行教学,具备较为敏锐的历史事件洞察和判断能力,通过大量阅读历史著作,在对历史教材理解的基础之上,选择合适的历史拓展材料,并且做出正确的史实价值观判断。
3.2精心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重视教学活动的设置,恰当的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进行精准的认知,逐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历史教学是双向活动,老师应该将传授知识转变为学学生知识学习的引导者,鼓励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研究和分析,以历史事实作为中心,采用科学工作的方法对历史事实进行阐述。教学活动在设置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点策略:第一,要讲究整体性。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难以通过零碎知识来完成,需要将所学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高中历史教材一般按照时间顺序进行编排,历史老师在进行授课时,要明确每一类专题,同时探索单元课以课时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时间顺序的基础上,以时空为角度对整个课堂主题进行构建,明确授课的内容,突出历史主题价值观;第二,具备情景性。高中历史老师在课堂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作为授课中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在情境创建的过程中,需要以史实作为基础,不能自我发挥,构建虚拟的历史事件,所创造的情境要符合高中历史学科的特点;可以适当采用情境式的任务探索模式,利用问题来启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第三,具有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在知识的传输过程中改变以往的灌输式传输模式,更加强调学生对自主实践的探索,更加强调自我参与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感性认知,同时将这种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实现历史认知感的升华。
3.3评价要全方位多角度
多元化的评价手段有利于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绩效评价,促进历史教学的合理展开,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高中历史老师要转变培育观念,需要将素质教育落实到高中历史学科的教育上来,建立完整的评价机制,使得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互结合,借助于成长记录袋以及学习记录袋,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目标与内容,适当设置相应的评价任务,比如说可以设置课前小演讲以及论文演说。量化评价主要是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堂提问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的评价,具有较强的实操性;最后评价的主体要保持多元化,这样也能更加保证评价的全方位以及多角度。
4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格以及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在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中,高中历史老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定位,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做好学生唯物史观的培养,借助于史论结合对历史事实进行阐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历史事件背后的动力因素,借助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促进高中历史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何蕊.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40):151-152.
[2]张芳.基于主题式教学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文理导航(上旬),2021,(05):53-54.
[3]肖敏.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之我见[J].新智慧,2021,(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