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琴
重庆市丰都县双龙镇中心小学校 重庆丰都 408208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结合九年义务教育美术课的相关课程标准,其中要求在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中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要与生活中的环境和情境紧密连接,让小学生在学习技能与知识的过程中,融入生活中“美”的元素,让小学生真切感受到美术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本文针对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探讨如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小学生提升学习美术的审美情趣以及学习兴趣,并且引导小学生对生活进行感受。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教学模式;美术与生活结合
引言:美术是文化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美术也是一门很深奥的艺术。在生活中各个方面都能够体现出美术,美术是一种既抽象又直观的表达形式。在小学的美术课堂学习的过程中,美术教师还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训练方式,以此为学生传达绘画的技巧和方式,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让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完成美术的课程作品。在日常教学中,没有了教师当作引路人,学生就对美术学习无从下手。因为小学生学习绘画的整体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没有一定量的审美意识。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生活融入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这直接导致了小学生绘制的美术作品与实际生活中的内容严重脱轨。所以,小学美术教学要融入生活元素,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够让小学生品味到生活中所存在的美感,提升小学生学习美术的质量和效果。美术教学的来源要以生活作为基础,然后通过对生活进行感悟后,对美术进行创造。所以,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对相关知识进行引入,让学生充分对生活进行感悟,所以将小学美术进行生活化教学的模式,指的就是将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学习模式 。
一、吸取生活元素,培养审美情趣
艺术在生活中得以体现,但是又高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创作美术作品的灵感全部来源于现实生活中,所以,生活中的各种元素对美术的创作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其提供了作品的构思条件和文化环境,只有融入生活情境的美术作品,才有生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出适合小学生的情景模式,通过生活中所表达的情境以及情感氛围,让小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进行作品构思,以此对美术进行学习,并且探究其形式的多样性,让小学生在绘画的过程中形成自主观察力。小学生的性格活泼且好奇心强,所以,在小学生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的这种特点为切入点,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创设与学生心理特点相符合的教学进程,将生活和美术教学相结合,在美术学习中渗透生活元素,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比如,在四年级下册《蔬果的联想》一课的教学中,先让小学生对每天吃的蔬菜和水果进行充分的观察,然后让小学生用蔬果组合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力用苹果皮和苹果片在画纸上摆出了一个小房子,有的同学用黄瓜片在画纸上摆出了两个栩栩如生的熊猫,通过教师的指点,同学们将蔬菜和水果对生活中的物品进行充分的结合,制作出了很多精美的美术作品。
二、深入观察生活,绘制精美作品
陶行知老先生曾说:教育起源于生活,所有不是来源于生活的教育,都不算真正意义的教育,由此可以看出,生活是教育的根基,而脱离生活实施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美术是发散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深入观察生活。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生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所以小学生经常会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引领小学生对生活深入观察,从而强化生活于美术的联系,同时教师还要对小学生进行相关的指导,让小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到美,并要让学生自身意识到美,并且将对美的表达融入到美术的作品创作当中,这样才能够真实地体现出小学生的童真和童趣。比如,教师在讲解三年级下册《可爱的汽车》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各种汽车的形状,小学生通过观察各种汽车的特点和外形,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绘制各种汽车的形状,同时,教师还要让小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想一下生活中能够制作汽车模型的材料,并让学生动手进行模型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强化小学生的实操能力,还能够切实的提升学生的审美情绪,实现生活化教学的宗旨。
三、美术渗透生活,进行自主创新
随着新课改的环境要求,教师在美术课堂学习中,要将课堂内容和生活紧密结合,引领学生对生活进行欣赏,通过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水平,所以教师在教学课程的创作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模式,改变小学生的心态,加强小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对绘画过程的探究能力。比如,教师在进行三年级下册《美化教室一角》一课讲解时,教师让小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讨论如何对教室的板书进行设计,让小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融入生活化的情景展示,并让小学生在画纸中展现自己的设计思路,培养小学生形成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个学习过程,不但能够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创造意识,还能够活跃小学生的整体思维,引领小学生在绘画中进行自主创新和设计。
四、美术回归生活,尽显生活本色
作品的创作一般来源于生活,教师在观察学生的美术作品时,发现大多数绘画作品都反映出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况,很多作品都可以呈现出学生的生活经历,所以要将美术作品回归到生活当中,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美术学习。比如,学校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之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回忆整个游玩的过程,并且还要回忆游玩中有趣的情景和景色,以及看到了哪些美丽的风景,让学生对此进行互动交流。在学生对快乐的时光进行回忆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画笔进行表达,学生在此情境下进行的绘画作品,不仅生动而且形象,能够呈现出学生进行户外活动中的心境。这种学习方式,让学生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真实感,而且让课堂的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并且学生也会更加乐于表达并且敢于表达。这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情境下绘制出的绘画作品更加生动形象。除此之外,美术教师还应当与语文教师多进行交流沟通,在课堂中渗透相关联的学科知识,从而促进学科的相互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是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日记书写的时候,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对平时在日常生活中的所看、所想通过绘画的形式绘制出来。比如 ,在进行《端午节》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小学生对节日中家人的表情进行绘画,表现出家人们在过节日时的欢快情景,还可以通过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表情符号进行人脸表示。还可以画出过节时街上的热闹情景,这样以绘画的形式进行绘制的日记就诞生了。相对于一些文字表达的形式来说,图画更能够生动具体地表现出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并且更具有感染力,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力。
五、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生活的美并进行创新,采用绘画的形式进行表达,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美术是一种高雅的生活艺术,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艺术表达形式,只有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生活的精彩,才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魏晓娟. 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9.
[2]傅艺军. 小学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研究[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