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冬晓
山东省海阳市新元中学 265100
摘要: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诸如培养初中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提高初中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等等。这就要求初中体育教师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入手探索全新的更适合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新策略。本文探讨的初中体育教学新策略是游戏教学法,即在体育课堂中设置体育游戏。
关键词: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法;应用
游戏教学法是以游戏的方式,使学生处在紧张有序的竞争中,身心处在无比兴奋的状态中,各种感官得到不断的刺激中,不知不觉学习教学内容。游戏教学法将教材内容与游戏邮寄结合在一起。体育教育的特点是有趣性。游戏教学法非常适合体育教学,尤其是初中体育教学;因为体育游戏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运动样式。在体育课上设置游戏环节符合初中学生好动喜好探索的天性,又能使体育课的内容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更好地锻炼了身体;同时,通过游戏竞争培养了学生之间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初中体育课堂可以从三个部分来分析初中体育教师应该如何使用游戏教学法。
一、通过设置体育游戏完成课前热身环节
传统的课前热身活动是劈叉运动、扩胸运动、腹背运动等。学生对这些动作仅仅是因为体育老师指挥做而应付地去做,实际上是觉得很枯燥、无趣,提不起兴趣。这种课前活动很难让学生真正达到热身效果。初中体育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现状,让学生爱上课前热身活动,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热身活动中设置体育游戏。
在我的体育课堂上,我摒弃传统的体育热身活动,而是采用体育游戏来热身,让学生始终对体育课堂充满期待。选取运动量不大的体育游戏,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好地帮助学生课前热身,同时能切实地充实学生的运动体验,优化学生的身体素质。
比如“两人三足”游戏,两个学生并排站在一起,用绑带绑住两人内侧脚的踝关节处,然后双臂搭肩起跑,协作到达指定的地点,或者捡球或者运“粮食”。在游戏之前我会启发学生自己解决游戏中会面临的问题:怎样保证游戏中两人不摔倒?怎样保证两人行进中动作协调,速度更快?经过提示,学生总结出两点:绑在一起的脚先迈步;喊口令统一指挥行动,先迈开步的脚口令为1,后跟上的脚口令为2。
这样的游戏有很多,像“喊数抱团”游戏、“织网捕鱼”游戏等等。喊数抱团”游戏,学生按方队向前行进,老师喊出数字“3”“4”“5”,学生听到后按数字抱成团,最后没有抱成团的学生唱歌或者展示才艺。“织网捕鱼”游戏,在操场上画一个大的圆圈,两个学生手拉手当做渔网,其他学生在圆圈中奔跑当作鱼儿在水中游,跑出圈的或者被捉住的“鱼儿”表演节目。
这些小游戏既能达到热身的目的,又能训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塑造学生机智、勇敢的优良品质。
二、通过设置体育游戏完成主体训练任务
体育教学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只有学生长期有规律地坚持体育运动才能真正提升学生乃至整个青少年群体的身体素质,切实发挥体育学科的强身健体育人效果。这是体育学科的最大功效。
为了完成初中体育课跳远这一主体训练任务,我设置了“斗鸡”游戏和“青蛙跳”游戏来训练学生的下肢力量,提升学生的弹跳力与身体平衡能力。“斗鸡”游戏要求学生用一腿支撑,屈一条腿用手抱住膝盖,然后去与另外一个做好这样动作的学生角逐。这一对抗性体育游戏极易激发出学生的好胜心和行动力,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弹跳力、对抗力、灵活力与身体协调力;所以学生都积极参与。“青蛙跳”游戏是让学生分组做青蛙跳到达指定的位置捡球,看哪一组捡的球最多。青蛙跳的要领是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半蹲,大腿与小腿成90度,起跳时跳出角度和地面呈30度角,两腿向上蹬起时身体向上发力。
立定跳远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体育测试的一个重要项目之一,是发展初中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发展初中学生下肢肌肉群和身体健全发育,让学生体验跳跃的快乐有积极的作用。将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融入到立定跳远的主体训练中,让在轻松、有趣、好玩的气氛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通过设置体育游戏完成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初中生的身体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从事高强度的持续性的运动。高强度长时间的训练尤其是体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的训练,一定会让初中生失去运动热情,厌倦体育运动甚至产生放弃的负面想法。对此,体育教师可以在重难点教学时引入体育游戏,调动学生的运动情绪,利用体育游戏的趣味性与快乐性来吸引学生突破思想障碍,或者是利用趣味游戏来帮助学生放松身心,使其重新调整状态去进入到运动状态中。
坐立体前屈是初中学业水平测试体育测试的重要项目,也一直是初中体育的教学难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动作力根本就触不到脚,自然就产生了挫败感。为了重新唤起学生对坐立体前屈的运动热情,我设计了“手脚对对碰”的小游戏:两个学生面对面坐下,双脚并拢脚掌对脚掌,双手慢慢去牵住对方的双手,彼此的双手尽量向前伸展。“手脚对对碰”的小游戏既能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又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既能让学生及时实现运动进步,更有益于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使用游戏教学法,在体育课堂上设置体育小游戏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便于教师积极推进教学内容,由此全面提升学生的运动
能力,将终生运动的理念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完成体育教育的终极目的。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设计和创造多元的、有、趣味的、与教学内容相吻合又符合初中学生身体条件的体育小游戏,促使学生自觉参与运动锻炼,同时达到全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初中体育教学活动的新要求,为体育课程改革积累可行经验。
参考文献:
[1]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的有效应用[J]. 周志勇. 学苑教育. 2019(20)
[2]论“游戏教学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 易应彪. 新课程(中学). 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