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向素娟
[导读] 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有鉴赏能力重要的课程,
        向素娟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龙山县第六小学  湖南湘西  416800
        摘要:小学音乐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还有鉴赏能力重要的课程,目前得到了很多教师的关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是合唱教学一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整个音乐教学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必须要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合唱教学具体的开展策略进行探究,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能够获得音乐能力的提升,推动音乐教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教学有效性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师也要根据新课改具体的要求在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上面做出一定的创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来落实音乐教学活动。合唱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就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从合唱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症下药,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提升合唱教学的效果,发挥出合唱教学的价值,促进学生音乐素养进一步的提升,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进行分析。
        一、目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合唱的积极性有待提升
        音乐教学中对于合唱做出了一定的定义,它是一种对歌词技巧的练习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和实际的演唱活动进行结合。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通过合唱教学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音乐和文化素养,能够让学生在合唱的练习中取得团队协作意识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的性格还有音乐能力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而且在实际的生活中学生能够接触到的优秀的合唱作品相对较少。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没有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不懂得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于音乐的喜爱,不清楚合唱的真正的含义,所以很多时候会把音乐课作为语文或者数学课之外一门娱乐性的课程,无法认识到其教育意义。合唱对于学生的协调性和音色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所以使得学生在学习合唱的时候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但是又不能及时获得理想的效果,这样就容易降低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无法对合唱建立起一定的兴趣,影响到了合唱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二)教师教学方式有待丰富化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合唱的理解还并不是特别的深入,在学习合唱的过程中往往要借助教师的教学进行学习。学生在音色和音乐基础上面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而教师为了尽快的完成教学任务,提升教学的效率,就会在教学形式上面做出形象化的处理,对学生放低要求,基本就是简单的讲解一些易懂的知识,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声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会直接把多声部教学变为单声部教学,也有的教师为了省事,直接忽略了这部分的教学。而且在小学的课程安排中音乐教学所占课时的比重是相对较少的,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把注意点放在了教学效率的提升上面,所以也就忽视了学生合唱实际的学习情况。合唱这部分的内容是完全需要教师耐心和细心地指导的。但是因为受到了实际情况的限制,教师就会忽视对学生进行合唱技巧的培养,类似于对学生语文和数学这种基础学科的教学,教师以自己的讲解示范为主,而没有强调学生的参与学习,使得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注重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合唱教学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一定要转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留给学生更多机会去参与。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合唱训练的曲目是有限的,会采取独唱和齐唱这样的方式进行。

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缺乏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教师如果一味地采取独唱示范,会使得学生注意力得不到集中,对合唱逐渐失去了兴趣,还会出现嬉笑打闹,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一些精彩的音乐歌剧视频,让学生可以通过视频去了解合唱的形式,了解合唱这种音乐形式具体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积极性,或者借助多媒体音频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合适的音乐合唱曲目,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合唱的学习氛围。比如在人教版小学音乐中我们会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曲,那么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春晚表演中这首歌曲的演唱,让学生充分的体验到合唱带给人们的震撼的效果,进而提升学生对于合唱的认识,不断地培养学生对合唱这种音乐形式的喜爱,通过视听的结合,让学生形成了一种更为直观的体验,更有助于点燃学生学习合唱的热情,那么也就为后面落实合唱教学做好了铺垫,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合唱教学的效果。
        (二)适当降低合唱的难度
        不少的小学生对于合唱学习存在着畏难情绪,害怕自己的表现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为了消除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这种恐惧的心理,教师要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并且严格把控好合唱的难度,能够坚持从简单到复杂和循序渐进的原则,落实合唱教学活动。比如《小星星》这首歌曲,学生是再熟悉不过得了,那么教师可以做出一定的创新,把这首歌曲作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的曲目,这样可以降低学生对于合唱学习的畏惧的心理,因为这首歌曲学生比较的熟悉和了解,所以学习起来也就更加的轻松和容易,可以提升学生进行合唱的自信心。在学生学习完了这首合唱的曲目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加合唱难度,这样可以逐步的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三)加强对学生合唱技巧的训练
        合唱教学和个人演唱教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要求参与到合唱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准确的把握自己的音色和节奏,可以和别人之间进行和谐的配合,这样才能协调好各个声部,从而达到合唱的成功,为了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可以展开分化教学的模式,也就是先从提升每一位学生的演唱技巧入手,注重培养学生演唱能力,然后再落实合唱训练。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气息,掌握各个声部之间的转换,然后指导学生在合唱中如何发生,进而落实合唱练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在小组成员的共同纠错,相互鼓励下完成发生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视频教学,让学生根据视频中形象生动的画面来进行发声练习。另外合唱教学有效性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学生的音准问题,为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音准,教师首先需要让学生去认识音准,并且能够了解学生的嗓音特色,帮助学生纠正合唱中不良的习惯,教师可以采取达尔文手势法纠正学生的音准,以此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四)借助多媒体技术落实鉴赏训练
        为了能够真正的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提升学生对于合唱技巧和情感的把握,那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对不同合唱曲目进行鉴赏,比如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拿出不同风格的曲目让学生进行赏析。例如可以拿出《太阳出来了》还有《卖报歌》进行对比赏析,分析两者之间在情感的表达和音乐形式上面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创作的背景故事,通过这种鉴赏训练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于合唱演唱的理解,能够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兴趣,促进提升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但是目前小学合唱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教师必须要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充分认清各种不利因素和有力因素,要积极地分析现存的教学问题,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为主,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以此来提升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群.关于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的有效性探究[J].学周刊.2020,(12).
        [2]朱妍.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神州.2020,(6).2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