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音乐教学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文奇
[导读] 为保证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进程,存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

        文奇
        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 112001
        摘 要:为保证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进程,存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各级、各年段、各科目的教师都应该充分回应国家教育事业的要求,贯彻国家教育事业的理念,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育任务,切实贴近教育目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音乐对于大部分没有系统接受过音乐教育的学生来说,是音乐学科的启蒙阶段,是学生以后是否对音乐产生兴趣,培养音乐爱好的关键性因素,也是学生建立一定音乐鉴赏能力的基础。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完成对学生普及相关基础乐理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通过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进一步树立学生高级的音乐审美,提高学生音乐素养。
        1 我国小学生的音乐学科的教育现状
        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中一直强调对艺术和品德的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帮助学生全面发展,然而在原有的教育体系下,众多教师忽略了除了文化课以外的科目教学。设置存在文化课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追赶教学进度,抢夺其他科目教师的课堂时间。在全校注重学生文化课的大前提下,艺术类学科的教师即便想要培养学生的相关素质也会因为科目不受重视而难以推进课程的持续教育进而选择放弃。
        也有些音乐教师选择了折中的方法,将一节课分成几部分的教学,降低对学生乐理基础的教学难度,选择易于记忆的知识简单教授学生,再利用剩下的时间为学生播放一些世界文明的音乐剧或者乐曲,通过对世界名曲的介绍以及日积月累的欣赏,从学生的欣赏角度直接入手,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鉴赏能力。这样的教学应对原有教育状况也不失一种优秀的方式,只是弊端也很明显,课堂上的几十分钟的作用无法掩盖学生日常听的音乐带来的影响。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教育中的艺术教育以及体育教育逐渐得到学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开启正式的教育培养学生艺术的相关能力、素养、兴趣等能力的教学阶段。
        2 音乐教学的教学策略
        基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教师应当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建立音乐乐理基础知识框架,为日后的音乐学习建立知识基础。因此音乐教师的教学课堂至少应该包含两方面的教学,分别是乐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和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2.1 乐理基础知识相关教学
        乐理知识是音乐学科的基础知识。音乐学科性质特殊,与其他文化课的学科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好便“寸步难行”,在音乐等艺术学科中即便没有基础也有参与到课堂的机会。这是因为艺术类的科目更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其基础知识是基于学生更好的发展设立的,并非强调‘发展’而是注重‘更好的发展’
        任何学科的基础知识都是枯燥的,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特点来看,常规的教学课堂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各音乐教师将知识结合实践,以此方式教学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乐趣抓住学生的目光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学生认知外的专业名词。
        比如,在学习音乐曲目《摇篮曲》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乐谱教授学生音调、音阶、音节等相关基础内容。

一些相关概念也许会涉及更多知识,但是结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只能挑选一些基础的讲,让学生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即可。
        学生能够根据乐谱简单演唱是课程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学生在低年级的教学阶段要在演唱中建立对乐谱的简单认识,能够依据乐谱中的调号、节拍、小房子等因素唱出完整的歌曲即可。
        随着学生年级升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也会提升,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提高教学课堂的难度,可以适当加入三角铁、木鱼等基础打击乐器,让学生跟随音乐敲打乐器,抓住乐曲的节拍,进一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如果学校鼓励,教师可以选择教授一些简单的乐器,比如竖笛、口风琴等。一次加强学生对乐谱的认识。
        2.2 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相关内容
        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可以结合多媒体工具来教学,通过音乐课堂上的名曲、名作欣赏,为学生建立基础鉴赏能力。
        在学生低年级阶段,教师主要任务为帮助学生建立简单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品位的正确引导。教师可以选择比较有趣的音乐形式和音乐曲目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学生浓厚的兴趣基础上,渗透音乐知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低年级的音乐引导,音乐剧是一项非常有利的音乐形式。音乐剧的故事性、直观易于理解的观感都是小学生在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薄弱的阶段喜欢的内容。
        比如在小学一、二年级的阶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音乐剧《猫》,作为教学内容,它内容简单,便于理解。虽然是讲的是英文,却也可以依照人物的动作表情等信息理解大体含义。作为世界闻名的音乐作品,其表达人物情感的方式值得分析、解读,利于建立学生的鉴赏能力;不仅如此,其中的歌曲抛开音乐剧情节本身也是非常值得学生演唱、鉴赏的。等到学生认知、理解等学习能力随着年级增长后,教师可以扩大作品品类,为学生丰富其审美的目光。比如加入我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本土名曲,比如《梁祝》。教师可以将两首具有强烈对比的的曲子放在一节课中,通过让学生欣赏、对比增强学生对旋律的把握,丰富学生的鉴赏角度,提高对艺术的审美包容性。
        音乐是人类宣泄情感、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是对自己的绝佳疗愈。比文章更强烈、比画作更抽象,却更能够与表达者产生共鸣,更容易感受其中的情感宣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体会到音乐相关的感情和共鸣是一件有利于教师教学的事情,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本身的共情加以解释,帮助学生树立认知和理解,如果情况允许教师可以建议有天赋的学生培养相关爱好。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在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建立学生能力的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尽量选择符合大众审美的名曲,考虑到学生建立认知的阶段不能有个性太过强烈的刺激,有些音乐作品不适合在小学阶段解读。一来内容难度偏高不易于理解,二来内容题材有误导的可能性,不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建立和核心素养的培养。比如《歌剧魅影》这样题材和制作风格的音乐剧,教师可以向高年级简单介绍,等到学生在中学阶段再去接触,欣赏。
        
        3 总结语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要为学生引导正确的鉴赏方向,树立高级的审美,丰富学生的素养、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教师应该充分实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教授学生基础乐理,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2]贾荣.关于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思考Ⅱ.考试与评价,2018(11).
        [2]邱艳.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四川工程技术学院学报,201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