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展开模式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汤晓丽
[导读]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教学形式
        汤晓丽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中心小学  312000
        摘要: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涵盖范围十分广泛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感受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培养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现阶段的合唱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教师要积极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合唱教学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并且教师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唱知识和技巧,进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促进合唱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展开模式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展开
引言
        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音色与宽广的音域,不仅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乐感和音乐涵养,提升他们的演唱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合唱自身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等特性,讲究演唱中把握技巧性,所以必须进行系统的教学指导。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
        纵观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现状,部分教师对合唱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少组织学生开展合唱活动,即便组织大多数时候也是流于形式,很难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积极作用。合唱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方交流互动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教师专业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在把握合唱进度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歌唱指导,促进学生歌唱水平的提升。然而,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大多数音乐教师忽视合唱教学,导致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没有真正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
        (二)学生合唱基础薄弱
        导致小学生合唱能力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生在幼儿阶段接受音乐教育并不多,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还很肤浅,很多学生都是到小学阶段才开始接触音乐,对音乐的接受能力不强,在合唱的时候往往力不从心,不知道该怎么与同学配合,使合唱效果达不到预期。其次,小学音乐教师通常是先给学生欣赏合唱的作品,对合唱做出一些要求,然后就让小学生进行合唱,小学生由于缺乏音乐专业知识,合唱时要么节奏混乱,要么有学生不唱,总是无法达到合唱的要求。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展开的策略
        (一)科学选择合唱素材为合唱教学提供依据
        在合唱的教学当中,教师在创新和改进了合唱教学的教学方式之后,还要科学地选择一些合唱素材作为辅助。教师对于合唱素材的选择一般是以符合学生学习水平,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正面影响的合唱素材作为基础,并结合教材中的一些教学内容进行改编和创新,整合成适合学生合唱的合唱素材。科学地选择合唱素材,为合唱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依据,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合唱知识和合唱技巧,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培养其音乐表现力,进而推动合唱教学的稳步开展。


        (二)指导合唱技巧,把握演唱音准
        针对小学生合唱技巧不足的现象,小学音乐教师要加强对合唱技巧的指导,详细介绍合唱的各个步骤,并且给小学生做好示范,让小学生准确把握演唱的音准,在合唱中展示自己的才华,获得合唱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第一,音乐教师应选择适合的合唱歌曲,有些歌曲超出了小学生的能力,是不适合进行合唱的。要遵循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展现出小学生活泼开朗的精神风貌,活跃课堂氛围,实现音乐的育人功能。第二,开展节奏训练。可以从网络上下载专业的教学视频,指导小学生掌握歌曲节奏,进而确定合唱的音准、音色,锻炼小学生的节奏感,训练小学生的演唱基本功。
        (三)丰富教唱方式,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为了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还要注意打破传统单一化的讲授式授课模式,丰富教唱的方式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合唱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发声训练,在开展合唱教学之前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二声部歌曲演唱中的一些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如声音与气息的运用技巧等。在学生进行学唱期间,教师要认真聆听,如果发现学生没有达到规定的标准声音和气息状态,就要及时加以提醒,并纠正他们的合唱方式,直至学生彻底掌握合唱技巧为止。此外,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柯尔文手势、逆向教学法、律动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唱方式,力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
        (四)巧用伴奏,优化合唱效果
        伴奏是合唱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对提升合唱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凸显和声的织体,展现副旋律,还能起到良好的烘托主题的作用。为此,在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加入钢琴、手风琴、竖笛等伴奏,通过积极配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旋律中快速找到音感,掌握音高和音调,以良好的状态演唱歌曲。例如,在教学《编花篮》这首歌曲时,教师首先教给学生这首歌的基本曲调,引导学生掌握高低声部的韵律,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合唱训练。在学生初次进行合唱练习时,教师如果发现学生对音调的掌握不准确,可用竖笛伴奏,配合学生的合唱练习,快速帮助学生解决音准问题,从而优化合唱效果。
        (五)开展课外合唱活动,夯实基础发展素养
        音乐合唱水平提高需要学生长时间进行一系列合唱练习,教师要合理延伸课内音乐合唱教学,拓展课内实践的同时开展丰富的课外合唱活动,引领、指导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音乐实践,在完成一系列合唱任务过程中复习课内掌握的合唱知识以及技巧,在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夯实合唱理论基础的同时促进音乐素养发展,客观展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特色。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师要从现代教育的新要求入手,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总结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增强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使音乐课堂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汪亚萍.小学音乐课堂童声合唱教学探究[J].小学生(下旬刊),2019(12):48.
[2]王晶.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J].北方音乐,2019,39(22):148+157.
[3]杨富丽.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19,39(22):149+1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