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霞
长春市双阳区山河中心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613
摘要: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美术教材的作用显而易见。但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在课本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不理想之处。因此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学生失去了美术学习兴趣。学生无法在美术学习中获得良好学习体验,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课本资源;教学实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与发展,美术学科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高效的美术课堂构建,是美术教师一直以来所探讨的热点问题。在小学美术实际教学过程中,美术教材内容的开发利用与利用是提升整体教学效率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课本教材内容的开发以及有效利用,从而推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一,小学美术课本课程开发现状分析
(一)教材运用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进行整个教学的基础,对整个教学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而在以往的教学理念影响下,美术教学并未受到重视教师在美术学科教学时,通常只是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简单陈述,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过于呆板,无法培养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为对教材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只是一味地将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形式会逐渐的,使学生丧失美术学习兴趣,未能体现美术学科教学的真正作用,发挥美术教材的真正价值。
(二)未对教材进行分析,所选择素材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美术课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留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美术教学无法脱离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课本教材进行深入研究,而是随意的选择教学内容,无法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更为考虑所选择素材是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关联性。虽然学生并不具备丰富的生活经验,但每一个学生都是热爱生活的。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美术课本进行开发和利用时,需要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方可是学生在熟悉的环境氛围之中,参与美术学习进行作品创作。
二、小学美术课本教学资源的有效开发运用策略
(一)结合课本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化元素
生活与美术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需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效结合。通过知识技能达到优化学生生活的目的,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美术学习的真正价值美术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为学生设置美术课程,并将学生融入课堂,让学生了解生活自然社会积累丰富的素材,使学生自主发展和表现的机会。
例如,在生活中许多学生都比较喜欢模仿创作,这主要在于学生对于这些内容拥有浓厚的兴趣,而且是可以产生兴趣。这主要在于这些活动比较新奇,操作性较强具有趣味性,并且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因此,学生很容易被这样的活动形式所吸引。因此,教师在课本教材开发的过程中,要让之后教学充满生命力,有效结合生活元素,进行教学融合,从而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
(二)结合教材研究教法,教学内容更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还不够成熟,他们在对待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更加喜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所能够持续的时间比较短,而且情绪波动大不够稳定。当然,这种情况会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而得到改变。因此,老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认真的研究,能够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心理发展特点,来进行知识的拓展。同时,还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延伸。
1、延伸拓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着小学美术教材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适当的进行拓展。在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当的增加一些欣赏性的学习内容以及操作性比较强的实践学习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就能提高学生的修养,加强学生对于教材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例如,在学习“神奇的雕塑”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此基础上延伸一些世界各国优秀的雕塑作品,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去分析雕塑的特点,感受到雕塑学习的价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让学生欣赏一些生活当中常见的雕塑。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来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现,让学生对雕塑的特点有进一步的了解。通过这样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面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
2、教材内容的对比
为了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进一步扩展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对比。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横向上的比较。例如,学生在学习《中国画——学画大熊猫》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横向的对比从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绘画技巧,从观察赏析创意和个性表达等方向进行对比,而纵向的对比可以与同类型的课程进行比较,如《中国画——学画青蛙》、《中国画——学画猫头鹰》等。让学生对国画技法有一定的了解,并进行适当的教学拓展。学生在国画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之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对比,增加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对中国化有更丰富的了解。
3、结合教学内容适当补充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内容体系性比较强,而且很多内容都是引用不同的表现形式来进行有效的展现的,难度上也是循序渐进的。但是,也有很多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存在一定的空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能够进行更加细致的引导,能够填补教学的空白。
(三)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实现教学的有效整合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整合各学科教学优势,如语言描述性、旋律节奏感、舞蹈律动感等,让各学科教学内容,可以有效渗透于美术教学之中。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类教学资源,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例如,学生在平时语文学习中,会发现课本中有许多精美的插图,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抓住时机,让学生了解这些插图的特点,如科普类的插图简洁,小说类的教学内容在提现了作者对其中的情节的想象。通过这些贴近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内容,让学生发现美术学科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结语:总而言之,美术教材是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教学标准的载体,是美术教学活动中非常核心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了解教材的意图探究进行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掌握美术学习方式是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师要有效结合美术教材,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美术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跃庆. 美术课程开发和建设中的问题[J]. 中国美术教育, 2003(06):2-4.
[2]肖军, 文娬. 课程开发中的封闭,开放与综合问题及解决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35):42-44.
[3]郭士军. 试论小学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000(002):14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