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旭日
长春市双阳区朝阳小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600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过程中,体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学方式,也有了新的变化。与传统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中对比,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创新,方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就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进行探讨,结合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探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有效创新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有效策略
体育学科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关键性的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要求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身体、心理发展等因素,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有效创新,从而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比较呆板,教师在教学中将整个课堂划分成固定的环节,而教学内容也是严格按照教材生搬硬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比较枯燥,很多时候学生对于这样的体育课堂缺乏足够的兴趣。这也导致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体育教学无法满足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对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其次,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逐渐的意识到了教学创新的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教学创新的实际过程之中,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并没有结合学生的个体性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相同的标准去要求所有的学生,很难达到良好教学成效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只是通过体育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而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意义
在以往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影响下,许多教师只是将体育学科教学简单的划分成几类体育项目。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小学体育教学有了新的变化,为了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师需要积极地进行教学创新。小学体育学科教学方法的创新具有这样的意义。首先,体育文化在文化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体育不仅可以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而且体育学科之中,还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学体育学科教学的有效创新,对于传承体育精神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通过体育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对于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创新,运用具有特色的体育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再者,小学时期是学生认知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意义重大。在当前的社会以及教学大背景下,体育文化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小学体育教学,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教学中进行有效创新,对于提高整体国民身体素质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有效创新策略
(一)结合教学规律特点,提升教学质量
首先,在小学体育课堂准备阶段,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运动情况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并且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情况,避免体育运动过量而对学生造成损伤。并且教师还需要从学生的性格思想等方面对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在课程开始之前,对运动场地运动设施进行检查,消除一切潜在危险因素。其次,重视小学体育常规训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反复的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中遵守纪律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确保课程有效进行。最后,体育课堂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加强组织,寻找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更符合学生年龄性格的体育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二)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相同教学内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要求也是有所区别的。例如,短跑练习,低年级阶段的学生只需要了解最为基础的跑步姿势和动作就可以了,而教师还要作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参与兴趣。但对于高年级学生教师必须让学生掌握短跑的技巧和动作要领。当然,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拥有的非常丰富多样的运动项目,学生会接触到武术、田径、球类等运动形式。而不同的教学内容,也有对应的运动特点,教师要有效把握教学内容的特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教学因。素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
(三)创新体育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首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让教学多元化发展。小学体育整体教学效果,不仅与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环境因素等有密切的联系,也与教师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场地,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采取多样化教学形式,使课堂变得更加形象生动。其次,教学的游戏化发展,小学阶段学生性格较为活跃,游戏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在小学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组织体育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后,体育运动具有竞赛性特点。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导入竞赛化的活动形式。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班级比赛活动也可以设计小组比赛活动,如,班级足球赛,结合学生喜欢足球类运动的特点,让每个班级组建自己的足球队。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竞赛所带给自己的乐趣。
(四)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小学阶段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生的注意力无法有效集中,并且学生好奇心较强喜欢模仿。在整个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情绪变化都有所区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地运用学生的心理特征,高效的组织教学活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体育课堂的前半部分时间注意力更加集中,而且学生拥有较强的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前半阶段进行新的教学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课堂的后半段阶段,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进步的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选择灵活性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结语:总而言之,课程改革的发展体育学科教学,在小学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其推动了教学改革发展,充分发挥了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学生的年龄因素,学科教学要求,对整个体育课堂进行创新,丰富教学元素,充分调动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发展。
参考文献
[1]许银森.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J]. 考试周刊, 2019, 000(023):153.
[2]于尽洪. 浅谈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 考试周刊, 2018, 000(061):142.
[3]李晗. 创新小学体育学习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效率[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 No.441(08):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