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超群
黑龙江省肇东市三友小学校—
摘要: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目前美术教育在国际教育界正日益受到重视,就是因为它是国民的教育,能够促进国民素质的全面发展。“一个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正如没有空气便没有呼吸,没有艺术的社会和民族无法生存。”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教育改革的显著特征。因为只有改变学生的美术学习方式,我们才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方式 转变 合作
一、关于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即学习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的步骤称之为学习方法。从不同角度划分,学习方式有不同的类型:从主体发挥的作用看,可分为被动学习和自主学习;从学习合作程度看,可分为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从学习的深度看,可分为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从学习范围看,可分为单一学习和综合学习;从学习途径看,可分为媒体学习和实践学习等等。
二、美术学习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突出接受与掌握、强调知识与技能,冷落了发现与探究、忽视了情感与体验,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教师注重的是如何把知识和技能准确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练,考试时用固定的技法把对象表现出来,就算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的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侵蚀。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三、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自主、合作、探究
美术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活动,教学过程活动化的基本属性是主体参与、合作交往、发现探究。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充分自主、高效合作、深入探究必然成为美术学习方式转变的主旋律。这三者之间有所不同,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充分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美术学习方式,对美术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笔者认为,在美术教学中,要提倡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即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学生能提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描述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自己创作的教师不示范。
2.高效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每一个学生应在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并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能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
在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合作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有些困难,于是我从教学环境入手,尝试每节课以学生自由分组变换不同的小组成员。如在《大家动手做条龙》一课中,首先组织学生分组,由每组推选一名组长,负责安排龙头、龙身和龙尾的设计,组员按各自的分工进行剪切、穿插,当时上课的场面令我很兴奋,孩子们的创作想象非常丰富,作品表现形式多样:有的用穿葫芦的方式表现龙身的起伏变化;有的则用上插旁安来强调龙身的凹凸;有的用绘画的方法展现龙鳞;有的则用镂空……我发现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合作能力,要远远超过我对他们的认识。通过合作式的学习,学生会主动的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作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了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语
让我们迎着素质教育理论的强势东风,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识、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