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 邢晓丽,张文婷,陈金金
[导读] 案例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典型的临床案例为基础,
        邢晓丽,张文婷,陈金金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淮南 232001
        案例教学方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是以典型的临床案例为基础,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学习的方法[1-2]。研究发现,案例教学能改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扩大知识来源等优点[3]。《护理学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求积极开展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决策的能力[4]。目前,护理本科生学习多以单一的知识点记忆为主,综合运用基础医学与临床护理知识的能力较弱[5]。案例教学可以有效提升护理本科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深度学习[6]。基于此,我院自2018年对护理本科实习生实施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现介绍如下。自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理专业本科学生52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48名,男4名;年龄为(19.17±0.81)岁。实习生的知识背景:已        在校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的学习,入院理论考试合格,具备一定的医学理论知识。
1.2研究方法    护理部按实习大纲要求制订《护理本科生业务学习计划》,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对实习生进行培训,共8次,2学时/次。前4次培训方式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后4次培训采取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2.1传统教学方法  授课老师根据授课内容准备PPT、教具进行讲授,实习生听的模式。
1.2.2典型案例教学模式
1.2.2.1 教学前准备  成立典型案例教学小组,护理部负责教学工作的副主任任组长,根据授课内容选择在本专科从事专科护理工作5年以上的4名护理本科生为授课老师,基        础护理教研室主任为总负责人。小组成立后,由基础护理教研室主任对参与研究的成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此项工作的目的及意义、专科典型案例的设计、授课方法等。
1.2.2.2 授课前  授课老师完成课程设计后,由临床教学小组组织进行集体备课,设置案例相关问题,问题涉及所授疾病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审核通过方可对学生进行授课。将52名护理本科生分为5组,每组10-11人,设小组长1名。授课前3天,授课老师将案例通过建立的微信学习群上传给学生,由组长进行分工,分别负责案例分析、提出问题、文献检索等。
1.2.2.3  授课中  授课老师介绍案例,提出疾病相关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点的发表与交流。对实习生提出的问题,老师给予分析解答,最后授课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就相关前沿知识进行补充讲解。
        1.2.2.4  授课后  授课老师教学中涉及的案例、学习目标、重难点及课后作业发布于微信平台,学生可以在线上与老师进行讨论互动。
1.3  评价方法
1.3.1  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每次授课后第二周对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由郑夙芬教授等[7]编制的自主学习能力量表。由学习动机、计划与实施、自我监控和人际沟通4个维度组成,共有20个条目。使用Likert 5点计分法,非常同意为5分,非常不同意为1分,总分为20~100分,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3.2  评判性思维能力评价。每次授课后第二周对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彭美慈教授等[8]编制的中文版批判性判性思        维能力测量表(CTDI-CV)来测量评判性思维能力。该量表包括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统化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7个维度,共70个条目,采用Likert 6级评分法,非常赞同为1分,非常不赞同为6分,总分为70分-420分,本量表在国内使用广泛,其信度及效度较高。
1.3.3 学生对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的效果评价。在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教学团队讨论后自行设计并形成的问卷调查表,经院内专家修改后最终确定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本次教学模式的评价。问卷共16个条目,分别设置非常不赞同、不赞同、中立、基本赞同、非常赞同5个选项,分别赋1-5分,以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体会和感受。前15个条目分值越高,说明教学方法应用后的相应效果越好。
1.3.4调查方法  教学实施前后在网络平台发放问卷并收回        ,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 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人数和百分比表示,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教学前后自主学习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评分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样本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实施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前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分比较
对学生实施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总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0.005

2.3学生对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的评价
90%以上的学生对以对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的评价较好,认为此种教学方式能在其学习自主力、知识掌握、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方面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3 讨论
        3.1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护理学科知识体系日益扩展,高等护理教育面临着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无限的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学校无法将所有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并且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在进入临床实践后存在不断地更新、淘汰。因此,护理本科生只有具备较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入临床实践后不断更新知识、技能,才能适应当前临床护理工作的需求[9]。传统讲授式教学中,大多数学生课前往往没有主动预习的习惯,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通过网络平台、案例设置、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在课前的产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可以很好的让学生们有计划的完成预习,同时引导学生进行了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0]。表1显示,在实施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后,学生在自主学习能力总分明显提高(P<0. 05),说明应用以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护理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2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高于教学前(P<0. 05),说明在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教学中,以典型案例为基础,学生们之间组队学习,对案例设计的知识点及问题进行交流、讨论,加以教师的引导和协助,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有效提高护理本科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以典型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学习教学法应用于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学生喜欢该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升,值得在护理本科临床教学中推广。


参考文献:
[1]McLean S.F.Case-Based Learnin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edical and Health-Care Fields:A Review of Worldwide Literature [J].J Med Educ Curric Dev, 2016,3:39-49.
[2]Gholami M,Toulabi T,et al.Iranian Nursing Students’  Experiences of Case-Based Learning:A Qualitative Study [J].J Prof Nurs,2017,33(3):241-249.
[3]李振霞,张晶.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教学中的研究进展 [J].护士进修杂志,2018,33(19):1755-1758.
[4]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815.
[5]栗新,于洪宇,张佩.“以器官为中心”的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6,37(2):87-90.
[6]栗新,崔慧霞,任素芬,等.情景模拟教学对护理本科生临床推理能力的影响 [J].锦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20,34(4):532-534.
[7]Cheng SF,Kuo CL,Lin KC,et al.Development and preliminary testing of a self-rating instrument to measure self-directed learning ability of nursing students [J].Int J Nurs Stud,2010,47(9):1152-1158.
[8]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等.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 [J].中华护理杂志,2004(9):7-10.
[9]焦艳会,宋梅.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护理研究,2018,32(13):2110-2114.
[10]罗先,申玲,庄嘉元,等.以案例为基础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0(3):109-1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