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时政论坛 培育公共参与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陈召真
[导读] 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我们立足教学内容和目标,以贴近真实生活

        陈召真
        清远市华侨中学511518
        摘要: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我们立足教学内容和目标,以贴近真实生活,创新富有生机和活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落实学生核心素养。通过精心选取具有本土特色和针对性的热点,来创设时政论坛,可以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素养,让高中思政课变得真实、鲜活、有趣,从而全面提升高中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时政论坛,核心素养,公共参与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2017版2021年修订)(下称新课标)提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公共参与素养,是有序参与公共事务,勇于承担社会公共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然而,高中生的公共参与素养并非自发生产的,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定的真实情境活动,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其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逐步培养和提升的。在教学中,本人通过创设时政热点论坛的方式,开展了培育公共参与素养的探索,让高中思政课变得真实、鲜活和有趣,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
    一、创设时政论坛的必要性
        高中思政课教学离不开学科基本原理知识的教学,可是,因其理论性较强,这种教学通常都比较抽象、枯燥和单调,缺少生机和活力,容易使学生疲乏而失去学习兴趣。通过创设时政论坛,结合时政热点进行教学,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变得具体化、多样化,充满实践性、时代性和实用性,彰显学科价值,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可以师生围绕时政论坛进行探究、交流、辩论,更好地激发高中生的公共参与意识,提高公共参与能力,落实教学方式创新,让课堂变得生动和高效;可以实现以正确的新时代价值导向,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落实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领。学生在积极参与时政热点论坛的过程中,会极大促进自己对国家的内政和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同,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的论坛交流中,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天下为公,家国情怀”的公共参与素养。    
        二、创设时政论坛的运用策略        
        在高中思政课中创设时政热点论坛,目的就是让学生关注真实、有趣的生活实践场景,思考和研讨高中思政课的理论知识,在感悟中开启心灵的情感,提升自己对生活实践的认识。
        1.创设时政论坛,引导学生投入情境,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需要调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时政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参与意识、主人翁精神等的美好体验,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科教学的关注度和作为未来合格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我们从时政热点出发,把本土社会热点引入课堂,把时政生活情境运用在高中思政课堂上,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激发和提升社会责任感。例如:必修1《经济生活》第四课讲述“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我设置了“近年来清远飞霞液白酒价格不断上涨的原因”这一社会时政热点问题,引导他们思考究竟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还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并结合生活实例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促使整个课堂活跃起来,激活学生们广泛参与踊跃发言,展现和分享自己的独特看法,进行思维碰撞。
        2.创设时政论坛,调用本土时政热点资源,提升公共参与素养。本土时政热点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比较熟悉,资源丰富和可操作性强等特点,能够促进学科内容与社会、科技和生活紧密相连,夯实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丰富高中思政课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例如:必修3《文化生活》讲述“文化创新”这一课时,我介绍了清远市连南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些做法,让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谈谈以上做法对文化创新的启示。学生结合材料,很快就从教材中获取了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连南民族文化发展既要继承连南民族特色文化,又要从其他民族文化中汲取和借鉴有益的养分,同时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和大众传媒的手段,博采众长创新文化的表达形式。这样的时政论坛方式,激发了学生认识社会,积极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和素养。
        3.创设时政论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在高中思政课中引导同学们开展时政热点话题研讨活动时,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并让他们针对某一问题出点子。例如,在《政治生活》讲述“民主管理”这一课时,结合近年来清远市积极推进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实践活动,我设置了“请你为自己所在社区垃圾分类管理献一策”的专题研讨和分享活动,先分组研讨和组内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然后每组推荐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阐述自己的一条策略并说明理由,最后在课外写成一份详细、具体的方案,并将方案上传至社区微信公众号或社区的官网,为本市的环境卫生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关注和思考了本市的垃圾分类问题,促进了对社区垃圾分类管理问题的理解,锻炼了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自己与他人分工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关注他人、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学会倾听与表达,提升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也提升了自己的公共参与的能力。
        4.创设时政论坛,选择价值导向热点话题,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在课堂中,学生在研讨时政热点话题活动中,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和辩证思维方法,努力对社会公共事务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交流、合作与表达的能力,养成善于观察社会,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切实掌握公共参与的技能,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公民,对其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作为新时代高中思政课教师,要有担当,不断汲取先进理论的养分,积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政,勇于担当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锋。在设置时政热点论坛时,应秉承正确的新时代价值导向,积极选取“以人民为中心,科学民主,利国利民,传播正能量”的时政,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和责任担当意识。例如,必修2《政治生活》“国际社会和外交政策”这单元教学,我设置了课前十分钟左右的“国际政治”论坛,每次播放一集《大国外交》政论专题片,连续播放了6集,虽然占用了一点教学时间,但极大触动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在高中思政课教学中较好地渗透了公共参与素养,使学生自觉形成“有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公民。
        三、创设时政论坛的有效经验
    1.避免有论坛活动没热点主题内容。要选取热点主题明确、富有意义的时政,去推进课堂教学活动。
        2.避免形式化、空谈式。引导学生把高中思想政治课理论与公共参与的实践相结合,要让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公共参与活动,对生活实践产生积极、有益的影响。
    3.精挑细选时政热点,宁缺毋滥,一课一主题就够了。所选主题要有新时代的气息、并有正确的价值引领导向。
    4.创设时政论坛的形式要多样化,努力避免泛泛而谈,更不能搞“程序化、模式化”。可以开展辩论赛、模拟生活场景、主题演讲、主题峰会、角色扮演、专家讲座、主题展览等活动,要让学生感觉新颖、有趣、有启发、有收获。
        5.师生同参与,共进步,避免只有学生参与,教师看表演的现象。
        高中思政课的时政热点论坛的研讨学习活动,不仅是高中思政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多个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获取更多公共参与的新知识和掌握更多新技能的学习过程。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研究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公共参与素养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彦红.高中生公共参与素养的培育研究--以《政治生活》教学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9.
[2]毛思思.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学生公共参与素养培育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