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芳 黄冬梅
官渡中心学校 云南昆明 650100
摘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新形势下,要求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完善基层组织架构体系,凸显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官渡中心学校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的方式,对当前和过去学校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教育教学、师生发展四项党建和校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学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
一、学校党建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
从工作性质和目标上看,学校基层党组织主要担负着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任务。如何在“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这个主题下探讨学校的基层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结合的方式方法,以及如何开拓思路、开阔视野,用创造性思路开拓学校党建工作的新局面这两个问题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将长期困扰中小学学校党建工作的瓶颈所在。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唯有用新思路、新视角,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理性分析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创新的工作思维指导学校的党建工作,使基层学校党建工作在新形势下保持与时俱进。一方面,这将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及服务社会能力的提升;另外,这也符合“两个一百年”背景下创新党建工作与创新学校教育理念的新要求。
二、学校(官渡中心学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和问题
为厘清本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校党建课题小组对本校教师、家长及学生三个群体的基层党建工作及相关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三份问卷附在后)。具体对象为全校97位教职工、分年段随机抽取的400名家长和400名学生。通过SPSS问卷分析软件对相关问题进行数据统计,使用 KMO 和 Bartlett 检验进行效度验证得出 KMO 值大于 0.8,证明研究数据有效度较高。在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类,对数据进行分析后,结合调查团队针对教师、家长的访谈材料,形成了以下的分析报告。
(一)优势条件
家长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了希望,教职工对本校和自身的认可度较高,学生积极上进,热爱学校。可见本校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有序、合理。党建带团建,团建带队建的工作形成了常态化、制度化。
(二)存在问题
1.中共党员的比例相对较低,党员模范作用的辐射范围难以扩大;
优秀党员、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和家长沟通情况都较为理想,但由于党员教师占比有限,未能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2.学习的态度亟待改变;
教职工对时事政治的关注度不高,对中央及教育部的相关教育思想、教育精神和教育文件没有很好的学习和领会;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薄弱,被动学习的情况普遍;家长终生学习的态度不明显,教育基本依赖学校和教师。
3.校园文化建设有待提升,学生特长发展不明显;
校园文化建设基本围绕上级部门要求而开展,没有自主建设和创新意识不强。学校、老师和家长被成绩至上的思想牵绊,学生的特长发展被压抑和限制。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造成了影响,素质教育变为了空谈。
4.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力需加强;
一方面,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过于死板,部分检查出现了形式化。如在学生每日常规教育以制度化形式开展的情况下,值日教师过于依赖监督岗的学生,对自身职责不清楚,对检查结果没有分析和反思。监督岗的学生在未有值日教师陪伴的情况下,不敢当担。另一方面,党组织建设制度不完善,执行力较弱。党员的活动虽按照制度执行,但由于课程教学、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的压力较重,多数教师参与党建及相关校务活动时,多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另外,在家长、学校和学生的互动中,存在沟通方式单一、沟通内容模式化、学生成长评价方式过时等情况。如教师和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是成绩和作业;学校负责人和家长沟通的主要内容是餐务、校服等;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微信、手机;学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依据评价手册等。
5.教师语言艺术有待提升;
教师与家长在沟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谈论一些敏感话题,在与学生交流,同样需要依靠语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其艺术魅力来改善缓和两者的关系。目前的情况看,本校教师语言艺术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学校(官渡中心学校)党建工作有效路径
通过对学校党建工作现状把握,结合学校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出以下的有效路径。
(一)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三培养”工作
1.找准教育教学工作与党员发挥作用的结合点,根据每个党员的实际,从课堂教学理论学习、困难学生帮扶、教学研究、职业道德、服务学生等不同侧面树立榜样。 深入推进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倡导党员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党员教师充分发挥教学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争当教学带头人和业务骨干,成为教学一线的中坚力量和中流砥柱。
2.关注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问题,拓展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使其有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充分发挥中高级职称教师带领作用,使中青年教师发展更有方向性,形成高效、合理的教师团队和研究团队。带动一批思想进步,业务精湛的年轻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发展壮大党员队伍,要把教育教学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教育教学骨干的工作做好。
(二)严格入党程序,抓好培训工作
1.提高认识,强化入党思想教育;
一是抓实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网上党校等新媒体阵地,依托各级党校平台,通过专题讲座、“三会一课”、交流讨论等形式,组织、帮助入党积极分子认真学习、努力学习,提升理论素养,端正入党动机,树牢理想信念。二是加强对发展对象的培养教育。通过集中与分散、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党章党史、党纪党规等。三是强化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坚持将预备党员的教育培养作为发展党员重要环节,定期举办预备党员示范培训班。
2.坚持标准,严格发展党员程序;
一是抓好入党申请关,对每份入党申请书进行严格审查,主要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申请入党条件、申请书内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与时俱进、入党动机是否纯正等。二是抓好入党推优关,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杜绝“凭关系”“凭印象”确定推优人选现象。
三是抓好入党考察关,党员发展对象着重考察其思想品德、综合素质、实践能力等方面。考察时,坚持把发展对象的一贯表现和关键时刻表现结合起来,增强考察精准度。同时,对发展对象进行严格政治审查,政治审查不合格的,不能发展入党。四是抓好讨论发展关,发展对象在考察合格公示无疑后,提交支部大会讨论,讨论时坚持逐个讨论,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逐一表决,超过半数才能通过接收预备党员或预备党员转正的决议。
3.建立常态长效机制,规范党员教育管理;
一是加强党员日常管理。以“四讲四有”为标尺,引导党员立足岗位作贡献,切实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二是认真落实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进一步坚定党员理想信念,增强党性意识。
(三)认真学习贯彻相关规定与校纪校规
1.落实《云南省中小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和《官渡中心学校常规管理规定及细则》,结合本校实际,切实把我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工作抓实、抓细、抓好。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严格按国家规定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规定,确保学校教学秩序正常化。
3.规范教学工作管理;
为了加强学校的教学工作管理,教务处制定了《官渡中心学校教师教学工作常规制度》,对教师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听课、评课都作了具体要求,下一步工作中应继续严格执行,规范教学和管理。
4.落实教学工作检查;
每学期初,各教师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教学进度授课。为了解各教师授课进展情况,督导组每学期开展三次检查,每周年级组长对本年级教师执行教学常规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学校领导不定时“推门课”。
5.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每学期初,各科组长对该科的教研活动作总体安排,每位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研究课。鼓励年轻教师不断学习昆明市各区名师工作室的同课异构教学模式,在对比中认亲自我、取长补短、与时俱进。
6.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学校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把学生的德育工作渗透在具体教学中,通过开展思政讲座、主题教育活动、兴趣小组、校园广播等活动丰富德育工作。将《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拟制在各班教室,使学生随时都可以此来对照自己的行为。
7.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的联系,创造和谐校园;
我校长期聘请校外法制副校长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以增强法制意识。严格执行家访制度,定期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与家长反馈;不定期召开部分家长会议,建立“家长学校关心下一代”小组,与家长探讨教育问题,达成管理学生的共识共识。
8.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创新特色课程;
我校非常注重班级、团队活动的开展,2021年开展了大课间录制(新增加了篮球操和135跑步)、科技进校园、“中华魂”书法绘画、垃圾分类、爱护河道、科技托起强国梦、生物多样性宣传等多种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课后开设了跆拳道、武术、葫芦丝、小主持人、舞蹈、书法、古筝等特色“三点半”课堂,提升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丰富校园学习生活。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校园建设不仅限于绿化美化校园,也应注重校园文化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发挥育人的功能。
2.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建设;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的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的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适应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基础,能为学生发展个性、释放压力、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空间。
小 结
基层学校党建工作有自身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关系到党务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时刻总结经验,在强化学校党组织建设、完善学校党建工作体制的基础上,将好的做法上升为制度,好的思想提升为机制是未来我校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只有这样才能处理好学校党建与教育教学业务工作的关系,让党建工作和教学业务两不误、两促进。
参考文献:
[1]谭昌勇.党建创新与基层治理研究的只是图谱及演变[A]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6) :118-121;
[2]刘昭含.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径研究[J].农村.农业.农民.2020(38):27-28;
[3]张书林.新时代基层党建创新:困境与路向[A] .理论探讨.2018(1):135;
[4]郑敏.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学校基层党建工作[B]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7(10):104;
作者简介:
刘芳,昆明市官渡区官渡中心学校一级教师。
黄冬梅,昆明市官渡区官渡中心学校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