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的探讨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黎全
[导读]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加强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使企业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作业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
        佛山高富中石油燃料沥青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省  528500
        摘要: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加强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工程经济效益,使企业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作业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经济收益。基于此,本文将对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的有效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成本控制
        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1 全过程
        在前期的造价管控工作中,通常只注重对施工图纸以及竣工结算内容的审核,此种控制手段具有一定的成本控制作用,但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可确定的因素,一旦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未能参与其中,不能对工程造价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这极有可能产生实际与预算差距过大的问题。由于造价管理工作未能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致使工程投入明显超出预算范围,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实则上,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控制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实现经济最大化方面,还表现在对人力、物力以及资源的合理利用方面。因此,要想实现对工程造价以及成本的有效管控则需将工程造价管控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实施阶段,从决策、设计到最终竣工阶段均需要进行造价控制。施工过程中,通过对被控制者的实际值以及计划值的对比,对施工过程进行检验与监督,以此来实现最终的工程造价管控目标。
        1.2 全方位
        建筑工程具备造价成本高,施工工期长的特性,要想保障工程造价在预期范围内,则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全方位管理工作。最有可能发生变动的因素为施工材料的价格、人工费用以及机械设备费用等。其中,施工材料价格的变化幅度较大,如不能及时发现施工材料的费用变化问题,则很有可能影响工程造价的效果。因此,建议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部门,应与其他部门取得有效地联系,并且及时洞悉市场施工材料价格变化的趋势,确保能够及时制定可行性的成本控制方案,保障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1.3 全生命周期
        全生命周期指的是,建筑工程从建设之初到投入使用后的成本总和,主要包括建设前、建设中和投入使用后各个阶段的成本管控内容。在工程的整个建设过程中,有大量因素会对工程造价产生直接影响,其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因此在进行造价控制时,需要遵循最小化的原则,为工程投资决策以及设计方案的选择提供有利的参考。
        2 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存在问题
        2.1 秉持理念相对落后
        通过一些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在国内目前的情况之下,还比较缺乏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再加上目前的模式都有一个周期性的特点,所以在管理方面也是有一定的限制性的。
        如果将重点过多地放在成本控制方面,就会对后期的管理有所忽视。而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来说,部门和部门之间也并没有针对这类问题展开讨论和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这些都对企业的工程造价管理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成本控制制度不完善
        大多数的建筑工程企业在对企业的成本进行一定的管控时都会存在着相应的不足,比如说奖罚制度建立不完善,不能够对员工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再加上以往制定的相关规章制度得不到科学化的落实,也会为员工营造一种消极的氛围,提升不起工作的兴致。然而,在企业的整个工程管理的过程之中,施工人员也是作为一个主体而存在的,对最终的效率有很大的影响。但在某种方面来说,施工方面的一些问题也在影响着最终的结果。
        2.3 信息管理的问题
        对于目前的建筑领域发展过程中来说,信息化建设是非常有效的技术,能帮助建筑企业实现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传统方式无法适应当下时代背景,导致工程造价水平低下。信息化技术的出现,可以使工程造价工作更加科学,提升造价的合理性。

针对工程造价开发出一系列的软件,对于工程造价提供一定帮助,但是在应用的同时也能发现其中存在问题,比如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也需要收集与工程有关的数据,如果收集的数据不准确会影响造价的准确性。
        3 建筑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管理的有效策略
        3.1 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造价管理与成本管控工作的落实水平
        建议施工企业能够结合目前的市场经济发展现状,针对造价管理制度内容以及成本管理制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并就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管控流程进行有效梳理,争取为具体管理工作的开展指明方向与道路。此外,也需要建立工程造价管理以及成本管控的责任制度,将具体的管理任务落实到个人或者小组,一旦发生成本管控问题或者造价管理问题直接追责到个人或小组,全面提升造价管理人员以及成本管控人员的责任意识,使其在落实管理工作时能够互相监督,从根本上提升工程管理和成本控制工作的落实效率。
        3.2 建立全面的信息处理与运算平台
        造价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大数据技术建立建筑信息平台,提升造价管理的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与建筑领域相结合,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掌握整体工程中的各项关键指标,解决造价工作中出现的误差,提升工作的准确度。在数据平台上,管理人员可以与多方负责的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实时解决施工期间出现的问题。同时,造价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通过不断学习和引进先进技术,实现高效的建筑造价预算,为建筑企业提供更精准的造价数据。
        3.3 制定合理的风险规避策略
        建筑企业应该针对工程造价涉及到的风险因素,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规避对策。制定的前提需要造价管理人员对项目整体各项施工环节存在的风险做合理分析,根据分析得到的数据做详细研究,分析风险因素可能发生的概率,并采取相对应的防控手段进行风险规避。建设期间会出现技术项目风险,其主要是人为和自然因素影响导致,自然因素属于不可抗因素,所以企业应该针对人为因素加强管理,重视整体工程的建设施工。企业还应在实际工程中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体系,检测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风险,保证风险在管理人员的控制范围内,避免风险对工程造成影响。
        3.4 加强管控意识
        一个企业的造价管理工作和成本控制工作是一项高水平的管控工作,因此也需要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去进行管理,这也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相应的工作人员进行各方面的调控,加强他们本身的管控意识。大多数的管控人员都因为制度意识缺乏,对造价工作的进行造成了阻碍。再加上目前我们国家对造价管理工作的认识相对落后,所以在某些方面就更需要加强。技术人员管控意识缺乏,就会造成企业对造价管理有所忽视,各方面的问题都会出现,对施工进程造成阻碍。
        3.5 增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相关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动性发挥情况与工作的最终效率息息相关,所以想要进一步提升相关工作的质量,优化人才队伍是一条可行路径。作为管理人员,必须对当前市场的基本行情进行了解,结合市场当前情况,与本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结合,得到精准的市场分析结果,并以此对工程可能造成的成本部分进行估算,保证工程质量不受到影响的前提下可以尝试寻找节约成本的路径,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日常工作过程中,项目管理人员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集思广益,收集有关工程设计的好思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定期培训,打造更为优质的人才团队。
        4 结束语
        工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工作作为控制施工成本的主要手段,对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在现阶段,大部分施工单位均关注到了造价管理与成本管控的重要性,并将工程造价与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工程的全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本控制效果,这也进一步验证了造价管理与成本管控的重要作用,在今后的管理工作中应深彻落实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推动建筑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华.工程造价中疑难问题及对策研究[J].江西建材,2021(03):246-247.
        [2]邱国林.浅谈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及对策[J].四川水泥,2016(06):175.
        [3]杨建南.工程造价中的疑难问题与解决对策[J].科技致富向导,2015(05):77+2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