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企业支持对策与建议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0期   作者:贾桂红
[导读]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要求,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
        大连市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  辽宁省大连市  116001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在2016年发布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要求,壮大创新主体,引领创新发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从体制改革、环境营造、资源投入、扩大开放等方面加大保障力度。本文以大连市实施科技创新券政策为基础,从七个方面探讨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对策。
        关键词:科技创新  创新券 支持对策
        1概述
        大连市创新券政策是基于政府主导下推动科研机构和中小微企业合作创新的重要举措,自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补助资金每年在不断递增,这不仅仅是政府对企业创新的真金白银补助,也是创新券政策能够大力宣传、具体实施创新券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才能使得这一惠及创新企业政策能够成功落地,被越来越多科技型企业所熟知和接受,为企业创新增添助力。
        本文以科技创新券实施为基础,选取创新券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共计51家作为研究对象,对企业所属领域、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的最关键因素、对政府支持创新政策了解情况、政府在加强企业创新的政策上的不足、企业与科研院所及高校合作通道是否顺畅、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对科技型企业创新因素的分析
        2.1企业所属的领域分析
        从企业所属的领域调查来看,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数量较多,分别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45%、33.3%。其他领域依次是新能源与节能领域、新材料领域、资源与环境领域、高技术服务领域。说明创新型企业中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电子信息领域的企业比较多,政府可以有针对性的出台与该领域相关的细分政策。
        2.2阻碍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的最关键因素分析
        从阻碍企业进行创新研发活动的最关键因素的调查来看,最关键的因素是资金短缺与人才缺乏,分别占所调查企业总数的47%、57%。其他因素还有企业缺乏长远目标和规划、技术更新缓慢、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等。说明资金和人才对于一个企业的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出台资金支持政策来帮助企业融资或减免税收等,以减轻企业的成本和提高研发费用比例;出台人才落户、子女入学、购买住房、申请项目政策来帮助企业吸纳并留住人才。
        2.3企业对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的了解程度分析
        从企业对政府支持创新的政策的了解程度调查来看,92%的企业对支持创新政策有一半了解,知道几项以上政策,但不全面,也不深入,可以代表几乎全部的科技型企业的情况。这说明政府相关政策的宣传不够到位,讲解不够清晰,在以后政策的宣传及新政策的出台方面要加强宣传,要有专业的人员去研究和解读,运用政策为企业谋福利,才能加强企业的创新动力,才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创新能力。
        2.4政府加强企业创新的政策分析
        当调查政府在加强企业创新的政策上还需要做哪些工作时,98%的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制定更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技术创新;65%企业认为应该建立“一站式”创新政策服务机构,进行政策咨询;84%企业认为应该建立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体系,加强政策获取渠道,还有1家企业认为政府应该加快政策的兑现速度。这些数据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对企业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这虽然是企业的外部力量,但是实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政策支持,企业才敢于去尝试,敢于去创新,才有可能做出创新的产品,才可以以创新带动整个城市的增长。
        2.5同科研院所和高校技术合作通道的分析
        在调查企业同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技术合作通道是否顺畅时,50%的企业认为合作通道一般顺畅,33.3%的企业认为合作需要政府牵线搭桥,30%的企业认为合作通道顺畅。这说明大部分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存在障碍。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由政府部门来牵线搭桥,促成校企合作,这样就会促成更多的成果转化、技术转移,更多的实现新技术市场化,实现更高的收益。
        2.6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建设分析
        对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发现,84%的企业在创新人才方面积极引进、培养、选拔;16%的企业激励机制不健全人才流失严重;9.8%的企业在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建设方面是得过且过,不够重视。这说明企业自身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程度存在问题,激励机制不健全,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做人才建设,没法制定出合理的激励机制,这就导致企业自身恶性循环。这就需要政府支持,帮助企业去融资,去申请减免税收,使得企业能够高效的运转,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3对策与建议
        明确支撑创新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加强科学探索和技术攻关,形成持续创新的系统能力,统筹推进科技、经济和政府治理等三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释放创新活力。
        3.1改革创新治理体系
        推动政府管理创新,形成多元参与、协同高效的创新治理格局。强化政府战略规划、政策制定、环境营造、公共服务、监督评估和重大任务实施等职能。建立创新治理的社会参与机制,发挥各类行业协会、基金会、科技社团等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
        3.2拓展自主创新资金来源渠道
        完善激励企业研发的普惠性政策,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投入主体。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拓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创新。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中小企业创新、新兴产业培育等方面基金的作用,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创新。
        3.3培养建立自主创新人才队伍
        一个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创新研发机构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工程技术人才,企业才能具备较高技术的开发能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所以要进行体制创新,建立留住人才的制度,在人才引进、落户安家、子女入学等方面政府要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来留住高水平的人才,为企业的自主创新注入新的活力。
        3.4引导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无论是任何形式的科技创新,其最终目的都是要转化为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服务。企业要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及时获取和掌握市场信息,随时调整科技项目的研究方向;并在自身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举行科技成果展示会、产品推介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等形式,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科技成果,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取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其成功应用于生产。
        3.5给予企业金融上的大力支持。
        突破科技型企业融资困境需要政府、银行、企业三方面共同努力。政府应安排专项的财政资金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对那些可以提供新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就业压力的科技型企业,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财政补贴;对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政府应给予其研发费用相应比例的财政补贴;对那些发展前景良好,但又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政府应该提供财政担保,使得可以从金融机构那里顺利的得到信贷资金;对于那些需要重点扶持行业的中小企业,政府可以直接组建投资公司来对这些中小企业进行股本投资,为众多的中小企业长远发展提高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R],2016年5月.
        [2]邱志强.多元治理+机制创新: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选择[J].《江海学刊》,2015年第6期.
        [3]徐琴平.科技创新券政策的实施与思考[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8年1期.
        作者:贾桂红,大连市创新创业创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政策等。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