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市大渡口区 400000
摘要: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施工质量的要求也在提高。山地地区具有诸多的特点,比如地形起伏大、地势落差大、地质条件复杂等,这也就为山地建筑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山地建筑对总图场地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比较高的难度系数。科学地进行山地建筑总体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更为有效地推进国土资源的开发,还能够实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能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及对自然的追求。山地小区建筑成了“回归自然”的一种选择。山地小区建筑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就山地建筑总图的设计思路展开探讨。
关键词: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思路
引言
丘陵山地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道路非直线系数大,因此对于场地的总图设计来说,难度系数比一般平地增大很多。在实践当中,从规划设计的方案阶段,建筑、总图、景观等专业就应一起共同介入,并明确分工,才能将山地建筑与环境更好地有机融合起来。由于我国是山地多、人口多的国度,为了更合理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行山地建筑设计理论探索就显得极为迫切。
1山地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难点
在山地建筑总图的设计过程中,难点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在山地建筑的基本布局、挖方和填方、城市道路建设、水电管网的建设等方面都有涉及,这些难点就要求在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时解决。需要结合山地的实际情况,最大程度上发挥山地的特色和特点。在总图设计中,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1)充分借助山地地形的基本特征,依据山地地形的基本走向,这样就避免了开山等复杂的处理过程,可以最大程度地节约建设成本。(2)重点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基本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特征,多标高入户等创造山地特色的建筑。(3)利用好山地的地形,还要尽可能的利用山地区域的景观特色,这样就能够实现建筑的使用、观赏的有机协调,从而能够烘托出山地建筑的立体绿化特征。
2山地建筑总图的总体设计思路
2.1科学合理
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使得建筑物的外观、结构、配套景观等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在设计过程中整体轴线要与地形地貌形成辉映,要充分利用自然景观、自然风向、自然采光等山地建筑的有利条件,合理设置建筑高度、间距、朝向,充分利用自然坡度,减少土方大量开挖和建筑施工对固有水流系统和水土保持生态系统的破坏,实现生态宜居、科学合理、节能环保的设计目标。
2.2依据自然条件的设计
山地建筑项目具有比较复杂的地形条件,所以要科学地确定山地建筑的基本朝向,以及建筑与周围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组团关系,从而形成合理的城市建筑结构。同时山地建筑需要结合建设场地的高差、朝向、坡度等方面将建筑划分为多元化的建筑类型,其主要是以带状建筑布局来形成固定的山地建筑组团形式,并且在建筑物的空间内,穿插相对应的绿色植被,从而提升整个建筑区域的绿化面积。结合科学的人车分流理念,外环车行。内环人行的有机交通体系。同时将建筑和山地园林融合在一起,最终建设多元化功能的山地建筑。
2.3竖向布置与土方计算
对于单个楼座场地设计,常用的山地建筑处理手法主要有错层、跃层、退台等多种灵活的方式来处理地形。考虑建筑的自然通风,也考虑地区首层湿潮等因素,在建筑首层不设置宿舍,而多数开敞作为开放活动空间,因此建筑还是考虑平层设计,在场地竖向设计中,仍存在两种思路:(1)对于标高较高的两个山头尽量保留现状,也保留了现状植被,但为了维持原山头标高不变,在建筑临山体一侧的处理上必须设置一道或多道挡土墙。
选择锚杆或重力挡土墙等方法支护山体,使其保持永久性稳定,这样土方的工程量相对较小,但边坡支护等工程量投入较大,并且对景观视野有遮挡影响。(2)从建筑坡脚按照绿地自然放坡的最大坡比值放坡。这种方法土方的工程量大,现状植被能被保留的很少,但节省了为维持山体稳定边坡支护的费用,绿化景观视野良好,通风效果也好。
2.4山地建筑路网设计
山地建筑都会具有一定的海拔和坡度,项目场地前期分析需要梳理场地的高程、坡向、坡度,结合场地的坡向、坡度,梳理场地的山谷、山脊线、分水、汇水线等的位置,山地等高线走向,冬季、夏季风向。巧妙布置建筑的高低错落及朝向,空间序列及视线通廊,让山地小区能显山露水充分挖掘出每个地块的价值。解决竖向交通,按地形特征和不同建筑类型需求合理布置车行道路路网和人行步道系统,做到人车分开。坡度合适,确保人性化,利用凹凸不平地形,采用架、敞、盖、嵌等方式布置地下停车库或半开敞停车库。所以,如何提升山地建筑的应用效果,路网就成为最为关键的部分。一般来讲,山地建筑内部及周边需要具备主干道和次干道,主干道要贯穿建筑群的首末两端,次干道要基本覆盖所有建筑物,确保每个建筑物都能实现交通直达。
主、次干道基本的布置方法包括:南北东西向经纬布置,通过“井”字形的交通网络覆盖所有建筑,这种布置使用于比较平坦、坡度不太大的山地建筑,如果山地坡度过大,这种井字形的布置往往是一个方向上坡度过大,自行车和步行通行不便;放射状布置,这种布置形式适用于建筑群中心有较大空地的布局形式;环形放射状布置,这种形式主次分明,外环是主干道,内环和放射状次干道形成一个网状,将建筑物联系起来,交通方便灵活,但缺点是交通道路占地较大,适用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的地方。
2.5防灾设计
地震灾害、地质灾害和洪水灾害为主要灾害,并综合考虑火灾、突发事件等,划出禁止建设区。对于场地中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行洪道以及抗震不利分区等不适宜作为建设用地的地区,将其规划为禁止建设区,根据建设方提供的地质水文资料,设计防洪堤、截洪沟、泄洪沟、蓄水池、护坡、挡土墙等防灾减灾设施,加强验收监督,将防灾设施高质量建设到位。
2.6给排水系统
给排水系统主要是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布局,山地建筑的给水系统相对于一般建筑而言区别并不大,不再赘述;排水系统的设计是山地建筑设计的关键,主要包括雨水排水系统和污水排水系统,雨水排水系统要结合山地原有的雨水排水自然路线布置,要结合当地的最大降雨量时的水量设计排水系统,尽量按照原有自然排水路线敷设排水管线,排水要以地下管道排水为主,明沟盖板排水为辅的方式,要设置合理的检查井、雨水收集口等排水系统设施,使得建筑物范围内的所有雨水能够充分收集到排水管网中。污水排水系统要与市政污水管网连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
结语
综上所述,山地建筑总图设计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这会涉及到诸多的方面,充分体现出山地建筑的综合性、全面性。这就要求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比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路网的设计、防洪的设计等。总之,必须要对山地建筑的发展目标、设计理念、形态特征等方面进行重点的思考,从而确保山地建筑能够将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生态价值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陆亚娟,杜永洲.浅谈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思路及方法[J].中国住宅设施,2019(Z3):28-33.
[2]连荔,余晓东.谈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设计思路[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7):41-43+50.
[3]吕娟.谈山地建筑总图设计的设计思路与方法[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4):25-29.
[4]刘建华,杨继明.浅议山地建筑结构设计相关问题[J].建筑结构,2019,46(S2):1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