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5
摘要: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给整个建筑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建筑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工程总工作量也在不断增加。现阶段,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建筑类型之一。为了提高建筑物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设置更多的建筑桩基,而建筑桩基的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建筑桩基检测水平,对提高桩基施工质量,保证后续施工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施工桩基检测;危险有害因素;措施探讨
1施工桩基检测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1.1物体打击因素
在建筑物桩基检测中,物体撞击引起的危险事故概率较高。如果在实际施工中,作业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物体带来的危险并迅速避开,物体坠落时会产生强烈冲击,直接威胁到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1.2起重伤害因素
在建筑工程的吊装施工中,对施工人员造成的伤害事件是起重伤害。根据受伤对象的不同,起重伤害因素主要分为挤压伤型、坠落伤型和打击伤型。造成起重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起重设备过于笨重,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任何分心等失误都会造成起重伤害。同时,如果起重机的支撑架不够稳定,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其他物体的撞击,起重机容易发生倾覆。此外,起重机超载、失载等情况也会导致起重伤害事故。
1.3触电伤害因素
触电伤害是指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接触电源造成的伤害。触电伤害主要包括漏电伤害型、导线短路伤害型和局部放电伤害型。造成触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日常使用过程中电缆本身的老化和线路的磨损;其次,受局部放电不稳定性的影响,线路中出现局部电流路径,造成局部放电的破坏;再次,线路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同程度的老化和损坏,导致线路形成短路,直接威胁到施工人员的安全。
1.4机械伤害因素
机械损伤本质上是指建筑桩基施工中实际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因此,为了提高桩基施工的安全性,企业应重视安全设备的设置和使用和安全措施,为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力保障。但是,如果施工人员在进场时对施工设备的性能验证不够重视,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危害因素出现的原因
2.1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摆放不合理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使用的建筑材料,因此在施工工区可以看到大量的建筑材料。一般来说,需要将不同类型的建筑材料放置在相应的位置上,这将为后续工程的建设奠定基础。但为了保证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一些施工企业选择在施工区域堆放建筑材料。由于施工面积的限制,施工材料的随机布置不仅增加了施工桩基检测人员的工作量,而且还完成了施工区的施工工作,同时还会留下大量的建筑垃圾。这将增加建筑工程检测总量,最终影响桩基检测的检测效果的准确性。
2.2建设项目现场作业面积较小
在建设项目开发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申请大量的建筑材料。为保证各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施工企业选择提前将施工材料运至施工现场。比如,水泥、钢筋等建筑材料一旦大量堆积,就会占用大量的建筑面积。为确保作业区域及周围人员的安全,作业人员将对整个作业区域进行围挡。在这种情况下,桩基检测的范围将不断减少,这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对建筑桩基检测的难度,而且还增加了桩基检测中的检测时间成本,损害了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2.3建筑桩基桩孔不能有效处理
在建筑桩基施工中,技术人员要结合施工区的具体地质条件,合理安排桩孔在桩基础上的位置。一旦确定桩孔位置,工作人员就可以很容易地使用钻探设备来进行与桩基相结合的钻孔作业,施工人员还需要正确处理所形成的桩孔来完成钻井作业。
但在桩孔处理过程中,工作人员对这一环节的处理重视不够,导致桩孔作业后,未能及时进行有效覆盖工作,导致残余水渗入桩孔。如果检测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很容易造成员工掉入桩孔。
2.4检验报告质量有待提高
建筑桩基质量检测报告是桩基检测工作环节的总结。由于检测单位检验人员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在同一条检测曲线下,不同技术水平的检验人员很可能得出不同的检测结论。因此,检测报告模板需要在检测单位设置,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检测报告模板中检测报告的原始数据采集、标准整理、审核和发送过程中的检测工作。但由于一些质检单位对桩基检测报告的重视不够,试验报告中的错误频频出现。
3 建筑桩基检测的对策与措施
3.1 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进行安全教育培训。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员工在施工过程中更加重视。此外,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可以降低桩基检测的风险。因此,应加强操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并进行相关的组织学习;为保证施工人员的素质,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即必须经过焊工、电工、起重工等培训。并能掌握桩基检测的基本知识。最后,施工人员应在桩基检测中推广危险有害因素,提高其安全意识。除上述措施外,定期召开检验技术交流会也是一个好办法。通过研讨会的交流,可以增加知识和经验,学习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3.2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分工负责,人人有责,实现施工现场全覆盖管理。明确责任,可以提高人们安全管理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保障操作人员的安全。
建立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是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物、管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桩基检测隐患,并进行有效处理。安全检查制度主要检查管理制度、员工意识、技术能力和隐患问题。
建立安全技术档案。现场检查和用电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技术规范》,现场主管电气技术人员负责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安全技术档案应包括: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全部资料、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资料的修改、技术交底资料、临时用电工程验收单、试验报告等,电气设备检查调试记录、接地电阻测量记录、定期检查(复检)表、电气维修记录。
3.3做好安全验收工作
3.3.1在相应的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闲散人员误用。
3.3.2 检查验收作业人员的设备是否齐全,检查人员是否佩戴作业许可证,衣着整洁,使用统一的头盔型号和颜色,按规定发放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作业人员需要穿安全鞋顶住扎带时,打磨桩头时戴防尘口罩,吊装现场戴安全帽。取芯钻进过程中没有可靠的安全设施时,必须系好安全带,系好安全钩。
3.3.3严格检查焊接作业、起重设备、外协运输设备的合格证。
3.3.4检查相关设施是否有漏电保护设施,电缆是否完好,电源线是否完好,手持电动工具绝缘是否良好,钻芯机配电箱采用建设部统一的施工配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主电缆沿围墙架设。主配电箱接地,防止感应电伤害。
结语
为了提高整个结构的稳定性,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增加桩基。建筑桩基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可以提高检查员的安全操作意识,通过现场优化布料,及时发现建筑桩基的施工问题,提高桩基的应用效果。相关管理系统可以为后续建设活动的顺利推进打下基础,实施网络管理可以提高数据管理效率。针对现阶段桩基施工中遇到的危害,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提高施工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促进工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池禄辉.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J].建材与装饰,2018(49):33-35.
[2]刘益民,王学松.建筑桩基检测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对策与措施[J].安徽地质,2018,20(2):147-14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