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5003831989****XXXX 重庆 402160
摘要: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教育素质的重要因素,在国家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环境之下,群众舞蹈成了迅速兴起的活动项目。如今,群众舞蹈出现在各个社区的街道与广场,已经被大多的社会公众所接纳。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背景下的群众舞蹈的发展,文章对群众舞蹈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借助此文为我国的群众舞蹈文化建设贡献一点薄力。
关键词:文化建设;群众舞蹈文化
1群众舞蹈的概述
群众舞蹈是以非职业舞者的普通群众为主体,以娱乐为目的而编排并表演的舞蹈形式。群众舞蹈的“群体”性特点,使其大多以群体舞的形式呈现,且以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群众舞蹈,主要源自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群众舞蹈的面向群体主要是普通大众,具有构图层次简单,抽象理念少等优点,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能够真实地反映出群众的情感和审美需求。
群众舞蹈的特征大致表现在:源于生活的动态性。人们在观看群众舞蹈作品时,往往都能够产生共鸣,主要是因为舞蹈的元素来自生活中的动态元素。如《担鲜藕》表现了农家少女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其中最精妙的舞蹈动作莫过于少女担筐迈步和上步掖腿的姿态,《踩咸菜》中则以扭摆踩挤的姿态最为吸引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种源于生活的动态性是群众舞蹈的基准点,它使得群众舞蹈作品能够反映出人民群众的生活动态。优秀的群众舞蹈作品,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同身受,置身其中;遵循“三步加”的行为模式。群众舞蹈是一种舞姿动作和作品构成十分单纯的舞蹈类型,这种单纯的形态特点既能够反馈出群众的心理状态,使得群众舞蹈的主题更加鲜明。即在表演者的双腿行进过程中,将舞蹈所要表现出的主题动机重复三次,进行稍做变化的动态,如《担鲜藕》中就是连续三次担筐迈步强化“采摘鲜藕的喜悦之情”这一主题,再通过一次上步掖腿进行变化使得主题更加的生动。需要注意的是,“三步加”并非群众舞蹈所独有,而是继承自民族民间舞蹈,如维吾尔族的多郎、土家族的摆手等,都采用类似的动态展开原则。
2文化建设背景下群众舞蹈所形成的特点
2.1参与人数多
群众舞蹈与专业舞蹈不同,对于舞蹈活动的参加者没有具体的要求,无关于其身体素质与技巧水平,只要对其有兴趣都可以参加,因此群众舞蹈的整体覆盖范围较广,大部分人都喜欢参与其中。根据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群众舞蹈在社区中的兴起,主要的参与群众其年龄集中分布在40—60岁的年龄段,在此年龄段的群众基本处于退休状态,或者其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压力逐渐变小,生活作息等方面逐渐稳定,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会有充足的时间与旺盛的精力需要发挥,为避免其无所事事对身体产生影响,通常会选择一种较为轻松且能够调动情绪的活动参加,从而群众舞蹈形式逐渐盛行在社区文化活动中,且随着群众舞蹈形式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其中的参与人员在年龄方面也逐渐趋向青年人,随着广为流传且韵律较强的音乐播放,群众在热闹的氛围中不仅锻炼了身体,更加有助于社交关系的促进,十分有助于当代群众身心健康需求的满足。
2.2趋向专业化
随着当前群众舞蹈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专业教师的加入使得舞蹈的表演形式与表演水平逐渐趋于专业化。通过专业舞蹈教师的参与指导,对以往单一的舞蹈形式加以改变,同时对简单的队形进行了调整,创新了表演格局。通过专业舞蹈教师的指导与训练,群众在辅助下能够很快地对舞蹈风格与节奏做到充分的把握与良好的运用。随着社会文化建设,促进了众多活动的举行,更有部分专业能力较强的群众舞蹈团队在活动中主动表演,以社区为单位建立了舞蹈活动团,且在日常的舞蹈活动展开中,通过一些动作的加入丰富基本功的训练,使得在表演内容方面更加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促进了文化形式多样化发展。
2.3媒体的积极引导
在现阶段的发展中,随着媒体传播力的不断扩大,群众舞蹈的表现形式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从而吸引了更多的舞蹈热爱者,随着团队规模的不断壮大,最终使得群众舞蹈被广泛普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群众舞蹈规模的更好建设。在社区文化发展下,虽然其所形成的群众舞蹈形式并非专业,但是其文化在发展中通过媒体资源的便利逐渐趋向于正规化,发展形势呈现出蓬勃之态。
3文化建设背景下群众舞蹈文化的开展路径
3.1加大群众舞蹈文化投入
想要有效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投入是关键。一方面,相关文化主管部门,根据自身管理区域实际的群众舞蹈文化发展现状,积极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通过引进群众舞蹈活动相关器材,以及增加群众舞蹈活动硬件设施等,完善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条件,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另一方面,相关文化主管部门,还应积极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建设的政策支持,通过合理调配场地资源,提高区域内体育馆、公园等公共资源的利用率,拓展群众舞蹈活动的开展范围,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建设。此外,相关文化主管部门,积极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建设工作的人力投入,通过安排更多专业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及加强对现有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培训,提升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优化群众舞蹈文化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进而有效完善区域内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水平,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深入开展。
3.2丰富群众舞蹈文化开展形式
想要快速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建设,丰富群众舞蹈文化开展形式很重要。一方面,相关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应积极完善群众舞蹈文化管理方法,对当前群众舞蹈文化的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总结,并深入到群众舞蹈活动参与者内部,全面了解群众舞蹈活动参与者对群众舞蹈活动开展内容的想法与建议,丰富群众舞蹈文化的开展内容,使群众舞蹈文化的开展内容可以切实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进而有效扩大群众舞蹈文化的影响范围,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对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热情,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相关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积极创新群众舞蹈文化管理观念,优化群众舞蹈文化开展形式,将流行音乐与个性化元素合理融入群众舞蹈活动中,使群众舞蹈活动可以更具时代气息与青春气息,进而有效改善当前群众舞蹈活动参与比例不平衡的问题,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加入群众舞蹈活动中来。
3.3加强群众舞蹈文化宣传
一方面,相关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应加大对群众舞蹈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积极开展各种群众舞蹈文化宣传活动,例如,“舞蹈活动进社区”“青少年舞蹈大赛”等,有效加强人们对群众舞蹈活动的认识与了解,激发人们对群众舞蹈活动的参与热情。另一方面,相关群众舞蹈文化管理人员,还应积极创新群众舞蹈文化宣传形式,通过将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传播形式与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传播形式充分结合,大幅度提高群众舞蹈文化的曝光率,加强人们对群众舞蹈文化的认识,促进群众舞蹈文化的深入开展。
4结语
总之,我国的历史文化悠远,各种各样的群众文化形式络绎不绝。现阶段的群众舞蹈已在群众活动中散发着耀眼的光芒,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与编导工作,需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和思想诉求。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升华舞蹈艺术形象,以及加大情感的表达力度,才能从根本上引导群众参与舞蹈表演,体验文化舞蹈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谢娟.群众文化舞蹈的创作及编导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20,3(07):149.
[2]张月娥.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与编导思路分析[J].大众文艺,2017,(13):5.
[3]徐琴.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中国群众舞蹈变迁的深层逻辑[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8,25(04):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