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素质 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分析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李华国
[导读] 本文主要以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
       
        李华国
        贵州省盘州市民主镇中学  555506
        【摘要】本文主要以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分析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当下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际情况为依据,首先分析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规划,其次从知识技能与知识素养之间的改革、传统教授与信息资源之间的改革、知识目标与思维品质之间的改革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思路,最后阐述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思考,进一步强化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的运作效率,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素质 专长 初中艺术教育 改革实验 有效思考
        艺术教育成为我国传统文化宣传与发展的关键途径,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国家教育单位以及艺术教育发展的诸多意见等,都强调素质教育的教学主题。即便在教育单位的努力之下,大多数的学校获取素质教育活动的较大进展,然而结合总体情况,学校在素质教育期间依旧存在不足之处,特别是艺术教育层面,针对学生专长的培养与挖掘还需要进一步强化效果。因此要想培养学生专长,提高学生素质,需要进行艺术教育改革的实验,努力强化艺术教育活动的运作效率,以下为笔者给予的相关分析与建议。
        1.初中艺术教育改革实验规划
        对于初中艺术教育的改革实验,实际上成为教育范围内的整体性实验活动,以系统科学为前提,将整体性理念和反馈理念等进行结合,所以要想控制好实验的进程,要对实验内容和环节进行合理规划。
        其一,构建科学的实验组织单位。初中学校可以创设实验组织单位,首先是构建领导小组,制定实验的操作方针;其次是创设实验专题小组,做好实验的计划与方案,解决好实验工作的所有问题;最后是创设实验执行小组,按照主题的实验内容开展实验。
        其二,设计切合可行的实验流程。首先,准备时期。要建立实验组织单位,开展宣传与思想工作,确保教师可以充分意识到艺术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共同努力和实践。并且选择自我培养或者学习提升的方式增强师资力量【1】。针对器材以及设施的角度,建设音乐室以及美术室,适应艺术教育活动进行的需求。与相关企业单位有效沟通,得到社会方面的力量。其次,执行时期。跟随领导小组的安排,执行实验计划与规划,即参考艺术学科课程与教学方法,逐步扩展教学内容;创作文艺节目以及优质的艺术作品;给一级学校输送人才,形成文艺活动骨干。和教学进行融合,第二课堂的目标便是第一个学年创设高素质的活动小组,第二个学年以原有小组活动为基础增添项目,加强创作的质量,第三学年构建专业型的团体组织,在社会各个领域内形成艺术互动的网络。
        其三,评价时期。结合改革实验的目标与要求,进行不断总结与评价,邀请专家检验。
        2.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思路
        2.1知识技能与知识素养之间的改革。现阶段初中艺术教学中总会出现的问题便是,大多数的教师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了解,按照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对学生学习态度以及艺术能力进行评价。所以教学内容比较单调,在教学改革过程中,艺术教师要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意识,巧妙的把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变为知识素养的培养。可以创新艺术教学的方法与过程,促使学生正确的了解艺术创作以及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首先要促使学生明白艺术作品的产生建立在生活基础之上,成为艺术家思想中的产物【2】,然而并不是机械形式的呈现生活,所以艺术作品要高于生活,阐述生活的本质;再次是确保学生掌握艺术教育在社会领域内的存在价值,具备审美知识以及审美品味,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趣味,从本源上进行素质教育活动。
        2.2传统教授与信息资源之间的改革。目前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中,多种科技都广泛的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布满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艺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与先进技术存在不同,依旧存在书本持续教学的现象,无法体现教育教学的新颖性。所以初中艺术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视角上,应该关注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善于使用信息技术加以教学,强调信息化资源的有效优化,全面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所以将信息技术巧妙的结合在艺术教育中,便于完成艺术教学的进一步突破。比如以“线”为主题的课程,若在导入环节中,教师直接组织学生观看范图,无法充分集中学生注意力,所以教师要结合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新型的图片,刺激学生眼球。可以通过“山水画”奠定学生情感基调,以抽象且自如的线进行祖国美丽景象的描绘,表达作者的情感【3】。之后在提问和引导的操作中,带领学生了解线作为美术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接下来使用信息技术呈现《女人像》,直观化开展教学活动,带领学生深入感受艺术的美妙和内涵。
        2.3知识目标与思维品质之间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偏向知识目标,强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导致学生艺术素质停留在原有的层面上。然而素质教育活动的要求存在不同,其关键的任务应该是调动学生内在的潜能,也就是挖掘学生创新性思维。比如美术教学,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空间想象力的激发,围绕写生或者创作设计的方式,给学生渗透更多新颖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并且关注学生个性成长,自主设计问题互相讨论,产生全新的观点,落实美术作品的有效创新比如“生活中的设计”,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认为哪些工艺作品比较好?生活中的工艺品设计有哪些特点?如果你是一名设计师,会怎样设计某个物品呢?这样引起学生创新思维,有些学生会联想到手机充电器以及电池的更新,给充电器自动报警的功能;有些学生会联想到生活厨房以及自行车等,设计更加环保的生活物品【4】,适应人们审美需求等。在烘托良好课堂氛围的同时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艺术专长。另外,在教学改革的进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人文境界的升华,通过艺术课程给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和理念,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播放《救国军歌》以及《战歌》歌曲。或者呈现艺术作品《群马图》,展现战士坚强的品质以及民族气概。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剪纸与素描以及书法的环节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进自然界的大好河山,增加学生歌唱祖国,描绘祖国的学习动力,强化学生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
        3.提高素质、培养专长初中艺术教育改革思考
        初中艺术教育的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与过程,将知识技能和情感与审美教育进行结合,形成师生高效互动的教学模式,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大程度上挖掘学生艺术潜质,培养学生创造美以及鉴赏美的能力【5】。在艺术作品展室中,陈列学生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彰显艺术教学的特色。另外艺术教育的改革增加学生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动力,伴随艺术专长的形成,学生自身素质综合发展,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和生活,达到理想的艺术教育改革目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艺术教育的改革要关注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及学生专长的潜质挖掘,通过学生熟知的生活事物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引进人文理念,为学生健康的成长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葛小琴. 落实“主体参与”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浅谈初中音乐教学改革[J]. 北方音乐, 2018, 38(21):199-200.
        [2]李雅芬. 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内均衡发展的实践与研究——以绍兴市柯桥区艺术教育改革与实践为例[J]. 中小学音乐教育, 2018(5):16-20.
        [3]黄慧. 舞蹈美学视阈下大学生审美素质养成研究初探[J]. 北方音乐, 2018, 38(21):109-110.
        [4]郑荣凯, 何艳芬. 浅析小学素质教育中的艺术教育问题[J]. 考试周刊, 2017:179.
        [5]王启宾. 产学研“定制式”培养模式下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5):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