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中班“三段式”看图讲述指导策略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焦若郎
[导读] 看图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焦若郎
        梧田飞霞幼儿园325000
        【摘要】看图讲述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幼儿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幼儿发展特点,总结中班“三段式”看图讲述模式,形成多种指导策略,梳理了适合中班段看图讲述的绘本材料、教师“三段式”的指导策略、亲子互动的实施方法及幼儿讲述的有效性的评价方法等。
【关键词】三段式  看图讲述  指导策略
        一、“三段式”看图讲述指导的价值
        1.基于幼儿阅读现状  
        笔者经过调研发现,幼儿在阅读的时候很初浅,只是简单的翻阅,缺乏深入阅读,经常看完一本书就结束了,没有理会到故事背后的价值。因此我们就采用了三段式策略,从师幼,幼幼,亲子三维度出发,聚焦于看图讲述帮助幼儿从浅到深、由表及里理解故事的内在含义,捕捉到图片中的细节,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
        2.追随幼儿阅读体验
        很多教师在活动中对幼儿看图讲述能力培养时不注重对幼儿的引导,教师应选择那些有具体形象、角色较丰富、有一定情节变化的图片,可以是多幅图,但图片不宜过多。否则不但无法使幼儿看图讲述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还很容易导致幼儿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也不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3.挖掘幼儿阅读潜能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的语言正在飞速发展,词汇量的积累,观察画面的有意性、阅读图片的持久性逐步提高。结合现阶段幼儿采用的阅读方式提出由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剖析了目前绘本讲述中的弊端,针对问题提出了绘本看图讲述阅读中师幼互动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三段式”看图讲述模式
        第一阶段: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大多数幼儿独自阅读时,关注书中的图片,且简单的表述故事画面。老师可以在处理一些扣人心弦的故事时,图片的出示一定要精心的预设,从而引起对故事悬念的不断理解,在依次出示中引导幼儿观察、思考、理解图意,从而对整个故事有了全面的了解。
        第二阶段: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引发幼儿充分讲述
        笔者发现幼儿最喜欢的阅读方式是共同讨论。幼儿是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成长的,健康有效的同伴交流可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第三阶段: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幼儿的理解能力与家长陪伴有一定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家长伴读时能讲出故事的大致内容,而独自阅读时不行。家长陪伴阅读后自主表述时,幼儿可以较为顺利得独自阅读。
        三、“三段式”看图讲述策略
        第一阶段: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指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一)巧妙设疑,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1.开放式的设疑,为幼儿提供充分想象的空间
        中班的孩子对图片观察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掌握。可以较细致的观察图片内容,把握画面中的主要角色内容。开放式设疑的提问方法可以引导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观察图片,从而迁移已有的观察方式到图片的意义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讲述能力。
        2.描述式的设疑,为幼儿提供细致观察的空间
        中班幼儿在进行看图讲述活动时,往往能大致的讲述出对故事主要的情节,但对角色的形态和动作的细节把控较弱,往往会忽视画面中的细节。

描述式的设疑主要解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教师通过追问的方法针对绘本内容进行描述式的设疑,让幼儿能够针对画面中角色的形态动作细致观察,大胆想象角色之间的对话并进行讲述。
        3.总结式的设疑,为幼儿建立多角度观察的空间
        总结式的设疑往往在完整讲述时提出的辅助问题,目的是引导幼儿从多角度的观察画面情节,能够跟完整的表述图片内容。
        (二)巧用材料,引导幼儿连贯完整讲述
        1.巧用大小图,为幼儿提供材料支持
        中班专注力与幼儿的兴趣有很大的联系,提供适宜的材料可以增加幼儿讲述的兴趣。在集体讲述活动教师以大图讲述为主,同时提供幼儿小组一份小图作为辅助材料。
        2.留白插图讲述,发展幼儿发散性思维
        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巧妙的运用留白式插图讲述,可以调动图片的趣味性,发展幼儿发散式思维,可以让幼儿在根据图谱中角色形象的特点,细致连贯的讲述故事。
        3.巧妙绘制图谱,增加图片趣味性
        单纯的使用绘本进行讲述活动的教学,材料上单一,幼儿的积极性缺乏。在师幼互动阶段中,教师可以巧妙的绘制图谱增加活动的趣味性。
        第二阶段:幼儿与幼儿的互动,引发幼儿充分讲述
        (一)创设愉快、宽松的环境,缔造有效的互动氛围
        在幼幼互动中教师创设一个图书区,让幼儿在生动的氛围中身临其境的参与到讲述活动。空间的设置上应力求合理、适宜。利于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互动和身体上的接触。精神的层面上,为幼儿建立了一个愉快的、宽松的气氛。
        (二)小组表演,在交流互动中深入理解讲述内容
        小组表演指幼儿通过绘本中的角色,运用一定的表演方法(语言、动作、表情等)再现故事内容的一种讲述形式。
        (三)小组讨论,在交流互动中启发思考
        小组讨论可以为幼儿建立一个自主交流的平台,幼儿通过讨论可以积极思考,互相启迪。在讲述活动中幼儿讲述的水平存在差异,通过讨论可以让幼儿自主表达观点,在倾听他人讲述的同时启发自己的思考,共同进步。
        第三阶段:家长与幼儿的互动
四、“三段式”看图讲述对中班幼儿阅读的实践成效。
        1.加强阅读积累,提高表达能力
        有了兴趣,幼儿才会有积极发言的动力。图片的引导尤为重要,因此教师选择、制作合适的绘本及图片对活动的顺利开展是一种基础,而合理的运用是活动精彩是一种保证。
        2.灵活运用方法,支持自主发展
        《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班幼儿的语言正在飞速发展,词汇量的积累,观察画面的有意性、阅读图片的持久性逐步提高。
        3.交替呈现用图,搭建教学支架
        在看图讲述活动中,为了帮助幼儿学会观察和讲述的技巧,进一步理解图意,教师往往通过提问来启发幼儿拓展思维,展开联想。看图讲述活动中,需精心设计和抛出问题,对于幼儿的创造性讲述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谭敏霞.浅谈小班看图讲述的指导策略——以《小鸭找朋友》为例[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7(01):79-81.
[2]周玉平,王成刚.大班幼儿看图叙事能力的现状与促进研究——基于《多彩光谱语言评估标准》[J].幼儿教育,2016(30):15-18.
[3]陈琳.论发展幼儿语言能力在看图讲述教学中的实现[J].课外语文,2016(20):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