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林清
梧州市龙圩第二实验小学 广西梧州543199
摘要:在小学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中,积极探索学校、家庭和社会德育的综合机制可以促进德育的功能,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良好条件。从新时代“互联网+”背景出发,本文针对小学、家庭和社会,分析了三个社会因素相结合的德育活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希望能够为小学德育工作系统的优化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字: 互联网+; 小学阶段; 德育实践; 探讨
引言: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的德育工作机制是保证小学德育质量的基础。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下,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正确理解德育工作机制与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的重要性。同时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促进联动教育机制的功能。
一、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初等教育的长远发展中,教育工作者初步意识到可以积极探索德育工作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有机融合的关系,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但是从中国小学德育的现状出发,我们发现了在德育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导致德育工作不能稳步发展,不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观念落后者无法利用社会道德教育和学校道德教育,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没有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道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不强,使得难以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作的作用。社会德育工作表现薄弱,不能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指导。可见,当前阶段,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德育之间的不和谐已经开始在小学德育中造成严重的制约作用,甚至制约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小学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小学生德育的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分析教育教学的基本情况,并积极尝试采用先进技术促进德育工作,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1]。
二、“互联网+”背景下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种互动德育机制建设与实践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小学德育工作者中的广泛应用不断发展,有关教育工作者应针对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德育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小学、家庭和社会道德教育的互动机制,协助全面优化德育工作,为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创造条件。具体来说,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小学德育的三个结合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交互机制的构建和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借助信息技术全面开发数字德育资源
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所以 在学校进行德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积极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道德教育中的应用,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使学校开展的德育工作能够利用互联网上的信息技术, 在小学道德和法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智能化服务在现在的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因此小学教育人员也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引进新的技术和新的教学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比如说在学习《我们不乱扔》这堂课时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在课前找到一些乱扔垃圾会造成的环境危害的视频或图片,在课堂上通过观看图片的形式,学生会对乱扔垃圾的危害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在课堂中老师可以询问学生为什么乱扔垃圾会有对环境造成如此大的危害。
在制作课件时老师所选用的图片和视频应该能够充分体现出乱扔垃圾对环境所造成的危害,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垃圾环绕的大自然并不是他们理想中的样子,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对于乱扔垃圾这个行为的思考并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还可以养成学生爱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体性
首先,学校应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与父母和社会沟通,特别是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的概念,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家中也能够接受到道德教育。其次,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和家庭探访来积极主动得和学生家长进行合作,积极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并对学生的家庭教育密切关注,还可以经常邀请家长参加学校团体活动,从学校组织的活动、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促进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最后,学校可以与社区进行沟通和联系,为学生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然后分组组织学生在实习基地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如参观养老院,关爱智障儿童,敬爱空巢老人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的发展,学生可以学习书本以外的德育知识,也可以在实践活动的指导下促进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老师可以组织“我是清洁工”的活动,使学生能够以小组的形式清理校园的街道,体验清洁工人的日常生活,让他们了解到清洁工作得不容易,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的习惯,在这项活动中,老师是最重要的,老师要让学生在体验清洁工作的同时学习尊重清洁工人,养成不乱扔垃圾和照顾公共财产的良好习惯。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它更直接,更有针对性,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它,从教育渠道和课堂优势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德育工作的合作,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为小学德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2]。
(3)通过微信公众号巧妙地构建数字德育平台
在探索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德育互动机制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清楚认识到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核心,因此为了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德育的有机结合,在当前的“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还可以熟练地使用微信公众号来建立数字化德育平台,这项工作对家庭和社会的德育都是有作用的。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完成微信公众号,创建正式账户后,要求父母注意公众号,并且每天定期发布学校德育新闻和社会。会议开展德育相关活动等,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应的道德指导,促进家长在家庭中的教学,在学校之外对学生进行德育指导。同时,通过微信的推广,微信官方账户可以扩展到父母以外的社会团体,这也可以鼓励社会中的某些人参与。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构建德育互动机制,有助于加快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前“互联网+”的社会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教学。常言道,做事先做人。只有一个道德高尚,拥有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人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不忘初心,实现人生的价值。本文探索了现阶段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小学教育中建立一个完备有效的道德和法治教育体系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样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影响着学生的一生,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校方领导和授课教师应该关注对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重视,不断为祖国社会输送优秀的道德修养高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韩伟东. 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教育[J]. 神州旬刊, 2013(36) : 148-148.
[2] 万小平. 新课程下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育人网络——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 课程教育研究, 2012 (16) : 54-54.
[3] 傅巧君. 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德育模式[J]. 山东青年, 2012(12) :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