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日格乐
内蒙古集宁师范学院蒙古学学院 012000
摘要:在源远流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歌唱也随之而生,从短小简单的原始歌唱逐渐发展到当代臻善臻美的科学歌唱体系,寓情于歌,以声传情的特征总是贯穿于歌唱的发展历史中,正所谓“情为歌之魂”,歌曲是以感情色彩为依托的情感传递,是演唱者情感的寄托和表达,因此对于一场声乐表演而言,情感是整个演唱的主线,演唱者必须要做到“寓情于声、声情并茂”。本文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来,结合对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问题思考,探析在声乐演唱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诠释情感的策略。
关键词:声乐演唱;情感表达;教学策略
一、引言
歌唱是有情感的声音传递,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是以演唱者对乐谱中的音乐符号文字深入思考,悉心挖掘其中的情感要素为前提的,达到再现音乐形象、诠释思想情感的状态,给音乐赋予生命,让声乐表演触动心灵。完美声乐演唱,不仅要有科学发声技巧的投入,更要有碰触心灵的情感渗透,演唱者要将情感与声音完美融合,寓情于声,以自己的身心情感投入塑造沉浸式的声乐世界,才能够带动观众的情感,引起共鸣,让他们也能够臻于音乐的至美世界。学生对于发声技巧的掌握需要教师的指导,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感表达更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的发展现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措施,促进学生对声乐技巧的掌握和音乐情感的表达,提高声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美妙的音符以声音为媒介来传递,以情感为辅助来感染,想要演绎一场能够打动观众的音乐艺术表演,演唱者不仅要有熟练地掌握歌唱技巧,懂得如何科学发声,而且要做到对于音符内容的理解,能够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色彩,演唱时调动自身的情感,沉浸于音乐蕴含的感情色彩中,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只要将唱歌技巧和情感完美融合时,才能将音乐作品表现得淋漓尽致,给观众以美的音乐享受。在音乐演唱中要避免出现“只重声音轻视情感”或者“只重情感忽略声音”的现象,这两种状况的出现都不利于声乐表演的完美呈现,影响观众的观看质量,失去了声音的音乐表演注定是一部哑剧,忽视了情感的声音就像是一潭死水,这样的表演只会让观众厌弃和反感。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声情结合”的声乐原则,教给学生声音的用法和技巧,又要注重学生情感的调动,以情感为辅助,演绎出歌曲之魂。
三、提高学生在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教学策略
(一)引导学生掌握声乐作品的背景,奠定情感基础
在音乐作品演绎之前,引导学生掌握其创作背景、具体内容、曲势脉络是奠定情感基调的关键,艺术作品是真实生活的写照,声乐作品具有着典型的时代性特征,往往能够反映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征及其整体的艺术风格,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通过搜集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背景和内容,了解其创作时代背景,分析音乐作品中蕴含的基本要素,因为这些基本要素一般都是为了诠释作品、寄托作者的情感而服务的,所以分析理解这些基本的要素是帮助学生奠定情感基调的关键,并且要注重从不同的角度对声乐作品的背景内容进行分析和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声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无外乎是传递作者的喜悦、悲伤、思念等情感,虽然表达的内容相同,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背景下,传递出的情感往往是不同的[1]。
比如《怀念战友》、《黄河怨》、《春思曲》、《不幸的人生》等几首声乐作品的基本情感基调都是悲伤的,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生活背景和社会心理是不同的,它们所表达和演绎出来的情感仍然是有一些差别的,《怀念战友》这首作品的时代背景是战争时期,充斥着悲痛和悲壮的情感,表达着对战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战火纷飞的时代的追忆;《春思曲》是我国近代作家黄自先生的作品,整体曲风保持着古风淡雅的风格,传递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更为注重个人内在情感的表达。因此在面对不同的音乐作品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对作品的背景、曲调、音乐形象等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出情感基调中蕴含的不同意义,反复琢磨作者的意图和情感寄托,从而奠定演绎时的情感的基础。
(二)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塑造情感氛围
兴趣和热情是学生掌握一门科目的动力,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的激发,只有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兴趣才能够调动他们的唱作情感,教师可以通过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塑造具有活力和乐趣的音乐课堂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将声乐作品的背景故事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走进作品,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作品的情感。比如在进行《祖国不会忘记》的教学时,这是为身处大漠为我国航空航天事业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工程师们所做的赞歌,高亢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所有为我国共产主义事业无私奉献的英雄的心声,他们不为名利、不畏寂寞苦楚、长期隐姓埋名,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生命,在课堂情感氛围的塑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我国航天英雄们和科研英雄们专心科研或者疫情灾难面前医务人员们、军人们为守护人民的生命,日夜坚守在第一线的视频,以更为真实和生动的视频塑造课堂的情感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三)注重学生的歌唱心理,推动情感提升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个性、感觉等心理因素往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配着人们的生理活动,歌唱就深深地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歌唱时的心理状态是否正确,会对作品演绎的整体声音效果以及思想情感的表达产生直接的影响,虽然人的声音的产生。是由身体器官所控制的,但是声音表现的效果如何却在一定程度上由心理因素所调控,由此可以看出,人的心理因素和心理状态在学生的声乐学习和演绎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歌唱心理,是促进学生情感提升的基础,也是促进整个演出能够取得完满成功的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一、让学生明白登台演出时的紧张心理是普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紧张可以促进注意力的集中,帮助学生掌握自我暗示法来缓解演出前的紧张心理。二、注重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演唱动机,在进行声乐作品的学习训练过程中要排除杂念,专心致志的投入到艺术作品中,要忠于艺术作品,避免产生攀比炫耀等不良的心理,演唱时要投入,沉浸于艺术作品之中,只有自己表现的情感越真实越浓厚,才能够更多地去感染观众[2]。三、让学生明白“厚积薄发”的道理,艺术作品的演绎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渐积累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去享受这一个过程,戒骄戒躁,踏实认真的学习,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作品之中,并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参加各种比赛和文艺演出,熟练各种演出场所和熟悉不同的观众群体,不断积累经验技巧,磨练自己的心理、培养自己的台风,在不断地磨炼实践中积累演唱技巧,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总而言之,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是高水平声乐表演的基础和保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培养和塑造,为情感的提升。奠定基础,从而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声乐演唱中能够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获得最佳的演绎状态。
总结:综上所述,声乐表演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是一门情感表达和传递的艺术,正所谓情为歌之魂,在艺术表演过程中情感的渗透和声音的传递完美结合,寓情于声,才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展现声乐演唱的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于学生演唱情感的培养和训练,以学生对于声乐作品背景内容的掌握为基础,奠定情感基调,可以借助现代教学媒体去塑造直观生动的情感氛围,除此之外,还应该注重学生良好健康的歌唱心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演唱时情感的表达,提高演唱的整体效果。
参考文献:
[1]韦平楠,王一人. 寓情于声,声情并茂——论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达[J].大众文艺.2011.
[2]林菲.声乐情发,情为歌魂——论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J].大众文艺月刊. 20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