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春艳
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六西冲完全小学438700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血液,通过多媒体的多样展现互联网的丰富资源,让教学活动越来越丰富有趣。在小学时期的语文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课堂带来了新的面貌,学生的学习态度、语文的教学效果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本文将对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为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
前言:信息技术在对各个行业的影响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在教育行业中,为老师的日常工作中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一方面是教学方式的不断革新,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拓展了获取知识的途径。为此,老师更应该重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挖掘其高超的价值点,为语文课堂增添更丰富的色彩,借助信息化的手段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小学时期的语文教学效果。
一、借助微课,引导学生独立预习
微课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优秀产物,在小学时期,老师可以选择微课的方式引领学生独立完成预习任务,让学生跟随微课的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能够了解课文的内容与情节变化,相比起原始的预习作业派发,这样的方式预习的效果会更好。而且老师还能够了解到每位学生预习的情况。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五年级的《珍珠鸟》这一课内容的时候,我就是先自己录制微课,微课内容如下:
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珍珠鸟。大家可能会好奇珍珠鸟长什么样子呢?那么下面我们就通过一个小片段来了解一下吧。
(视频播放珍珠鸟鸟类的介绍短片)
老师:看了这个短片之后,同学们对珍珠鸟有什么认识呢?
(在这个节点插入一项任务,让学生进行回答)
老师:在了解完珍珠鸟的特点之后,大家是不是都觉得珍珠鸟胆小,不敢接近人呢?那么我们来看一看这个片段。
(播放珍珠鸟与作者和谐相处,互动的片段)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频了解本节的内容。
之后将课前任务放在微课的最后让学生进行解答。我会在后台看到学生预习的情况。对于学生提交的预习任务能够及时的查看,发现学生理解的误区。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老师找到教学的突破点,进而为小学语文的教学顺利开展铺垫基础。
二、使用多媒体,增强学生文章体验
多媒体已经是学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设备,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使用音频、短片的方式将文字显示出来,使用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打造和各个内容相同的情景,让学生通过感官更准确的了解课文的内容。在语文的学习中,老式教学主要是通过老师口头的描绘开展的,学生不能够直观的感知到课文的内容,多数还是以想象的方式学习,其对于课文故事的体验感特别浅显,所以学习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理想。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课文情节的模拟,加强学生对于文章内容的体验感。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的《狼牙山五壮士》这篇内容的时候,学生只听老师的讲解是无法准确的感受到故事的情节变化,这时老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老师:大家喜欢爬山吗?
预判学生回答:喜欢;(我去过XXX)
老师:有没有人去过狼牙山呢?
预判学生回答:有/没有。
老师: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在战争时期狼牙山上出了五壮士的故事呢?
预判学生回答:有/没有。
老师:在我们的战争时期,有着很多的英雄事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狼牙山上的英雄故事。
(播放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纪录短片)
老师:在看完短片之后大家能够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五位英雄的爱国情怀;不畏惧死亡的勇敢;
通过短片的形式,更容易增强学生对故事的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识,进而能够更准确的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升学习的效果。
三、借用网络资源,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在信息化时代中,网络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重要的帮手,网络环境中有很多的知识材料,这些材料都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个人的思想。在小学期间,老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跟紧时代的发展。老师可以借用网络中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知识,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化素养与知识积累。
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小学六年级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内容的时候,我就是使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语文常识:
课程开始前:
老师:下节课我们要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通过网络资源搜索鲁迅先生的个人事迹与形象。
(学生进行独立搜索)
课程进行:
老师:大家了解到的鲁迅先生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呢?
学生: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死于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主要代表有《呐喊》、《狂人日记》、《朝花夕拾》等等。
老师:这是大众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他有着极高的社会地位。今天我们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看鲁迅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导入课文,让学生进行阅读。)
通过网络资源学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语文知识,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量。
结束语:
为了促使教育事业的不断前进,老师在日常工作中应该不断尝试和探索新的教学办法,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开展教育活动,让信息技术能够发挥最大优势。让学生能够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建立起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自信,掌握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丰富学生的个人认知与知识储备。为学生长期的发展与学习铺垫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浅析信息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方面的融合创新[J].知识文库,2021(10)
[2]张婉茹.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方法[J].家长,20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