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与区域融合发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孙霞
[导读] 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结合,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智慧和技术,
        孙霞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职业教育是教育与经济最直接的结合,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智慧和技术,是促进区域经济和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要想实现职业教育与区域融合发展,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具有区域和城市特色的产业经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人力资源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经济发展有着非常大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转变和区域产业经济的发展中,最重要的条件是劳动者素质的普遍提高,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发展职业教育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展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我国幅员辽阔,劳动力就业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主要问题。目前,每年约有2500万工人需要工作,而其余的人则希望接受职业教育。培养区域经济建设所需要的职业教育人才是区域经济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区域经济长期发展的人才保障。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1]。有利于提高区域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解决就业难题,加快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实施发展中国家的科技强国、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这也能将中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增强中国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二)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在发展职业教育中,明确规定: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村经济、科技、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教育,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促进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因此,要发展区域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开辟精神和市场意识的新型农民[2]。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民工都需要掌握这项技能,创业也需要技术支持,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民收入和“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需要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一)树立职业教育为产业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
1.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
        发展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的加速劳动力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以“实事求是,改革区域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为目标,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职业教育应把握服务区经济建设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将职业学校教育与企业员工培训与农村劳动力迁移培训相结合,整合、完善,强化职业教育服务的功能性,加强职业教育经济发展,提高产业关联性[3]。
2.职业教育专业发展应与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相结合
        高职院校应更加明确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加大紧缺人才重点专业建设,围绕区域专业建设,做好特色优势行业建设。例如,“十一五”期间湖南职业教育重点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是:一是基于产业发展调整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以主业为主体结构调整方向,全面发展区域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特色。推进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市场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区域企业职业教育新机制
1. 本区职业学校应当广泛开展以在职培训为重点的职业培训
        提高岗位教育质量是提高员工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区域经济的发展以中小制造业为主,这就需要越来越多的具有优秀技能的员工。职业院校要加强对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工人、技师的培训,逐步形成初级工人、中级工人、高级工人、技师、高级技师的等级结构,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本的积累。高职院校与区域产业的直接对接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管理人员的职业培训应以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为重点。通过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职业培训机制,使企业职业培训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培训类型,企业应将前培训与后培训、职业培训与转岗培训、技能培训与素质培训相结合,建设学习型企业。


2. 企业应积极与职业学校建立交流合作机制
        企业需要改变只追求经济利益的短视行为,关注企业的长远发展,重视人才的培养。首先,开展与学校的合作,根据行业规范,工作任务分析岗位资格,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合理的建议,提供行业的最新信息,因此,学校的课程来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积极探索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升级的有效途径,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也可以探索建立职业培训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互助,完善企业职业培训网络。
(三)建立农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 坚持以人为本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指导思想
        我国有9亿农民,占了我国人力资源的绝大部分。由于传统思想高度重视农村自然资源的开发,忽视人力资源的软指标,没有将职业教育纳入农村整体发展规划,难以实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近年来,农业产业转移、规模化经营模式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充分证明了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的指导和基础作用。只有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的收入状况也证明了人力资源投资具有较高的回报率,是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投资。
        近年来,大量的年轻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他们不同于上一代,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二是,有相应的专业和技能,三个需求是要求经济反应,四是他们的想法,目标是更倾向于城市居民,更多的人希望在这个城市发展。农村青年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知识和技能,是人力资本转型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实践创新的指导思想。
2.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
        对农民的职业教育要大胆地跳出“农业门”,不能仅仅局限于农民的栽培、养殖技能。教育、人类社会、农林、林业局等系统的教育培训机构,充分发挥疾病的主导作用和优势,建立了一个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符合本地区发展的两个,三是产业转移和劳动力市场转变培训。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二、三产业和经济发达地区转移,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生产经营水平[4]。大力发展非学历教育,建立农民教育体系。加强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与政府和企业保持良好沟通,掌握当前市场和行业人才需求,制定专业培训内容,增设“短、素、快”专业。通过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帮助失业人员找到工作,让就业人员享受就业”。大力开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维护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无论在理论层面、现实层面还是政策层面,都有现实的需要和发展的需要。
3.农业、科教结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后来的农民和渔民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政府为在校立志务农、毕业后愿意从事农业工作的学生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中央财政要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转移支付和政策支持,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职业教育经费,用国家安排的教育经费支持农村职业学校发展。农村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心要加强与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的合作,提高农业技术指导水平,把科学技术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结语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新一轮经济发展竞争中抢占先机,各地区都在积极寻求核心竞争力培育的新突破。有些侧重于现代制造业,有些侧重于现代服务业,有些侧重于现代农业等等。更多的人会考虑一切。但是,这种定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发展职业教育,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技术成果转化、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区域职业学校应立足区域经济,创新专业设置和办学模式,形成良好的职业教育氛围。农村职业教育要抓住历史机遇,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农民素质为基础,真正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书舟, 容慧. 企业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研究[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43).
[2]师锐. 河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实践探索[J]. 人文之友, 2020, 000(005):169.
[3]姜汉荣. 区域职业教育发展命运共同体:类型与融合的实践创新[J]. 职教通讯, 2020(9).
[4]廖晨竹. 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融合发展探析[J]. 教育与职业, 2019, 000(022):31-34.
[5]骆舒萍. 产教融合视角下区域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以建设泉州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为例[J].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 034(001):38-42.
作者简介:孙霞(1973-7),女,汉族,山东费县,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高校管理及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