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静雪菡
台州市椒江区学院路小学
2013年《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提纲》的出台,强调了书法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书法教育可以提高学生汉字的书写能力,培养审美情趣,陶冶情操,涵养内在文化修养。在书法学习的各个时期学生的兴趣点都在不断变化,甚至有将其抛弃的态度。所以,提高学习书法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书法的学习之路是由一个个知识点辅成的,让这些知识点成为一个个兴趣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在书法的天地里领会审美趣味。
一、精研笔法,感受汉字之美
(一)刻画线条的美
书法艺术的灵魂是线条的美,学生通过用毛笔的不同角度去画线,感受书法线条的圆润、立体感,才能真正的建立书法的审美基础。构成基础汉字的最基本笔画有横和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横或竖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发挥想象,会产生不一样的魅力。基础笔画的教学可以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笔画的形状特征。也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比划笔画,让学生在书法课堂中,由静变动,动静结合。只有寻找书法笔画中的奥秘,学生的兴趣产生才有价值。
(二)遵循笔法的美
书写汉字时,引导学生感悟到起笔、行笔和收笔的差异,以及运笔的轻重、缓急和提按的要领。虽然汉字的笔画形状各异,但他们运笔方法有规律可循。书写竖折这个笔画一般有三个基本步骤,即起笔——行笔——收笔。基本步骤相同,只是力度、方向和速度略有差异,起笔或重或轻,或低或高;行笔轻提较快,或直或弯;收笔或回或顿,或轻出尖。只要细心体会到笔法中形成的细微变化,就能感受其中的美,必然会对书法产生大大的兴趣。
(三)领略结构的美
由于大部分学生欣赏着眼点在字形结构上,结构千姿百态,但有一定规律可循,横平竖直、等距均匀、主次有别等结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结构观念。书法当中的结构美往往是静态的,它从线条的立体感、层次性、交错点和组合感来体现的。竖折中的竖略斜,横向上倾斜的整体结构,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体会到书法创作的核心是情感,培养学生热爱书法艺术。
二、注重形式,体会幅式之美
(一)古今结合,欣赏幅式
为了避免学生对传统的书法幅式有着概念性的理解,教师应展示从古代房屋的传统幅式,到现代房屋的创新幅式,丰富布置,结合现代化的创新,欣赏不同的横批、对联、楹联和匾额等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欣赏。这样,学生会对书法的热情度更高,更有兴趣。关于两个不同竖折的汉字,进行组词,可以选择不同的幅式,可横式,可竖式,由学生自主选择作业版面。通过不同的幅式,让学生感受不同的书写韵味,体验书法的多样化。
(二)动静相宜,设计幅式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设计书法幅式,根据查找内容的字数、布局位置的横纵向、书体的选择,结合学生所学的美术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引导,追求新奇和个性的同时,也要注重书法本身的淡雅简洁的韵味,激发学生体会书法中的魅力,也能提高学生的书法学习兴趣,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自豪感。
三、躬身实践,凸显教学之美
在书法教学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凸显课堂教学的魅力。以三年级上册的《竖折》一课为例,我设计了五个板块:示范导入、学写竖折、应用竖折、创作作品、总结升华,来调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培养兴趣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竖折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是借助现代教手段,让学生直观理解竖折的转折处写法,并会熟练运用。
(一)直观教学乐无穷
在《竖折》这节课的设计示范导入这个环节时,运用教师现场大毛笔的示范,呈现笔画的局部放大,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竖画收笔和横画起笔的行笔过程,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自主探究,得出竖画和横画的共同点。
是由于竖画的收笔和横画起笔的运笔方式上,存在着共同的两个动作“提”和“按”,进一步体会书法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毛笔书写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实物接触,或者视频了解,为抽象的艺术思维提供了一种直观的形象载体,符合小学生的具象思维,使小学生对抽象的书法艺术理解更准确到位。通过制作flash动画,将竖画和横画都进行移动,在同一水平面时,竖画向右,横画向左,让小学生用眼睛直观地看到两个基本笔画组合变成新的笔画——竖折。当竖和横相遇时,神奇的变化会让小学生更加喜欢学习书法,增加学习的兴趣。
(二)文化育人了无痕
书法是一门文字的艺术,因而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中国书法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部书法发展演变的史书,更是部书法界的励志史,古文中有很多汉字,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古人云:“字为心画”,“书如其人”,“心正则笔正”等,这就揭示出学习书法与育人的内在联系。因此,作为一名书法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书法技艺,而且要发挥书法教学的育人作用。
在设计《竖折》布置作业和创作书法作品这一环节时,寻找两个汉字都带有“竖折”这个笔画。“出山”在古代寓意经过深山修行,历经磨难,突破层层困难,重返人世;在现在泛指有出息的人,并从事某行业中单人重要职务的人。最后教师也送学生两个字“出山”,希望未来的书法家们也能有一番成就。通过挖掘书法汉字文化的艺术,也是一门学问,会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汉字更加具有趣味性,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培养起他们对书法学习的兴趣,从而使自身的学习受到鼓舞。
(三)科技辅助显成效
学写竖折这个模块,通过观察竖折的特点、演竖折、书写竖折三个点深入教学。其中观察竖折的特点这一分点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上展示“竖折”的笔法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竖折的特点,启发学生从长短、粗细、角度三个大方向来分析,得出竖折的特点是竖短横长、竖粗横细、竖起笔要往右下斜,横是左低右高。
书法的艺术往往在细节处,《竖折》这节课中两个竖折的写法不同,也是这节课的难点。第一个竖折,教师将用小视频的方式让学生看清楚转折处是如何书写的,其另一个竖折是通过出示“山”与“出”寻找共同笔画自主探究,小组学习研究学习单中的两个竖折,观察竖折的长短、粗细、倾斜角度和转折处的不同,并通过一个Flash小动画观察转折处的行笔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四)多元评价促信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掌握竖折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是借助现代教手段,让学生直观理解竖折的转折处写法,并会熟练运用。由于本节书法课的练习环节偏多,从简到难,层层递进,评价环节也需丰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本节课的评价分为学生自评,同桌互评和教师总评三个环节。
练习一书写第一种竖折,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时,通过希沃软件来抓拍一个学生的书写过程视频,点评时,请全班同学来观察这个同学的起笔、行笔和收笔的过程,引发思考是否按照刚才行笔口诀进行书写的?其他学生通过这个视频分析是否按照粗细、长短、倾斜角度这三个方面进行点评,这种点评方式,既让书写的同学再次观察自己的书写过程,也让其他同学再次回忆其自己的行笔过程。学生点评完后,教师以激励的语言,鼓励该生的优点,并会成为小小书法家,评价点评的学生真是个小小鉴赏家,表扬学生的点评能力,也是一种鼓励。
技法是根,性情便是魂。有笔墨,进而有自我,才是我们学习书法的正确路径。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感受汉字的美,学习书法的不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享受书法艺术生涯的乐趣。找到路径和方法,便可循径而入,日臻完善,逐步融入性情,神采自现。
参考文献:
【1】 宋民著:《中国古代书法美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89
【2】 张稼人著:《书法美的表现》,上海书画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