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芳
杭州市东园婴幼园310021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学习,当前QQ、微信、教育专业APP的各种推送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了更多的学习资源,互联网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空中学习场。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碎片化”和“主题式”两种云端研修模式。
(一)“碎片化”云端研修的形成
1. “碎片化”云端研修形成的基础与特点
每天机不离身是现代人类的一显著特征,这一现象在教师群体也存在。习惯于从手机电脑上获得需要的资讯,这是“碎片化”云端研修形成的行为基础。
对学习内容进行分割,图文通俗易懂,保证短注意时间内的兴趣,不断提供适宜在手机电脑上呈现的短平快系列资讯,这是“碎片化”云端研修形成的资源基础。
“碎片化”云端研修具有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特点。特点一:灵活度高,对于研修时间与空间、以及研修内容的掌控更灵活机动。特点二:针对性强,能兼顾到每一个研修的个人需求。并且能将对个人需求的满足,从“面”精确到“点”,对教师的个性化专业成长有更大的帮助。
2.“碎片化”云端研修的价值
“碎片化”学习是基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这一学习理念的。有人批判碎片化学习会导致知识的零碎不整,会让人们深陷在追随与迷茫之中的。我们认为碎片化是因为现代社会的节奏而产生,是因为当下人们的需求而存在的客观事物,我们也可以运用其积极正向的一面,充分发挥其在教师专业成长中价值。
(1)从时间利用看“碎片化”云端研修的价值
在专业成长中,时间成本过高会增加教师的负担,也会影响教师研修的主动性、参与度和研修效率。当下凸显的工学矛盾让我们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碎片化”学习让时间成本过高不再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瓶颈。
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实质上就是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时间管理。这种时间管理,是化零为整,以少聚多的。碎片式时间的利用也是发挥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师运用碎片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2)从学习效能看“碎片化”云端研修的价值
研修的成效取决于研修者的注意程度,研修者的注意程度则取决于内容是否针对她的需要。
首先,碎片化学习肯定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学习。它是基于当前的问题开展的学习,而且是针对研修者个性化需求的,一般都是需要什么就接收什么碎片,因而有效能。
其次,碎片化学习的是短时间内的学习。当打开一个学习资源后,前十五分钟是研修者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段,随后就会递减。小资讯的重点突出、图文并茂,因而促使了碎片化学习的有效能。
3.“碎片化”云端研修的扬长避短
在”碎片化”云端研修中,我们如何才能扬起长处避其短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1)建设者层面
作为资讯建设者,可以做“点、线、面”的处理。“面”就是完整的教育理论,“线”是教育理论下的其中一点,“点”则是实践案例。把完整的教育理论进行分割后,由“点”及“线”再到“面”的系列推送信息,或者是由“面”及 “线”再到 “点”的系列式的信息推送,可以帮助研修者有系统的开展学习。
(2)参与者层面
首先,研修者要提升自我的筛选能力。面对现在的资源超载、信息爆炸,明晰自己需要什么、如何去汲取尤为重要,这就是对资源信息的筛选。自我筛选能力也是一种建构自我学习体系的能力,明晰了自我学习体系,就会以它的碎片补我专业成长之树,让每一个碎片都紧贴为我专业成长树的树干。
其次,研修者要提高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力。要多一点思考,搞明白它背后的为什么和原理,不忽略基础、不沉迷于形式,把这些知识碎片与整个知识体系相对应,这就是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力。
(二)“主题式”云端研修的形成
“主题式”云端研修,就是有主题的开展研修活动。主题可以是对某个教育热点事件,开展研读和讨论;也可以是围绕某个教育理论开展学习与解读;还可以是某个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更可以是单领域或多领域的综合研修。
“主题式”云端研修,内容聚焦、信息量大、研修着彼此之间的差异也会成为学习的一部分,参与的教师不管是主动卷入还是被动卷入的,都会有思维的碰撞与被碰撞,教师会有很多收获。
1.“主题式”云端研修形成的基础与特点
“主题式”云端研修的基础一是主题要能引起许多教师的共鸣。这个引起的共鸣越多,自然卷入研修的教师数量就越多,参与教师的研修主动性就越强,反之就会渐弱。
“主题式”云端研修的基础二是需要一个研修主持人,寻找出主题中最有价值的研修点,策划主题研修的结构性,搜寻与主题相关的各学科、各领域学习资源,带领大家紧紧围绕主题开展研修。
“主题式”云端研修有主题中轴性、内容整合性、学习合作性的特点。
2.“主题式”云端研修的价值
“主题式”云端研修是研修者之间的共同建构。它以问题和案例展开研修,来自教师的真实的困惑,一方面在整个研修中主题或次一级的子主题会自然衔接与延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对主题的研修是在教师认知和情感、教育经验等能力与研修伙伴在网络交流中展开的,这些互动交流会不断促进研修教师知识经验的生长与改造。
(1)研修内容从“有限封闭”到“无限开放”
云端的”主题式”研修因为参与对象的不确定性,因此形式更松散、研修内容更开放,从“有限封闭”转向了了“无限开放”。
(2)主题解读从“单向”到“双向”
研修中的倾听与辨析是最有价值的,它能帮助教师在与他人的观点碰撞中逐步形成自己的理解。“主题式”云端研修中,研修伙伴有着地域差异和学习背景差异,教师能听到更多的不一样声音。因为差异性的存在,使得大家对研修主题的解读也会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促使主题解读从“单向”转为“双向”,甚至是“多向”。
(3)知识构建从“他人传授”到“自我建构”
“主题式”云端研修中可以针对某一主题深入研修,突出地体现在不同研修者对同一现象、概念多角度的全面认识,以及对其在多种水平上不断提升的重复认识。它是“发现—倾听—思考—辨析—总结——再发现……”这样的循环和反复。同时,这种对主题的深入扩展研修,又会逐渐培养研修者深入广泛地探讨问题的倾向和能力。主题研修中,倾听的时间不是无谓的等待,它给了研修者自己探索、建构、内化的充足时间,帮助研修者完善对研修主题认识的自我重构。
3.“主题式”云端研修的利弊分析
“主题式”云端研修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拓展延伸开展研修的。它不仅能帮助教师系统的接收知识,还可以帮助教师整合已有经验,培养教师举一反三的思辨和创造能力,有利于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这样的研修在收集主题信息、分享信息、整理信息方面有着时间与空间上的优势,通过不同地域间教师的合作探究,能够更全面的掌握主题的相关内容与延伸链接,便于研修教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主题式”云端研修中,教师的研修是自觉的、交互的。在主持人的推动下,大家发表观点,接纳他人观点,激发更多的思考,这样的交流互动是双向的,是能得到及时反馈的,这才是真正的互动和有效研修。
“主题式”云端研修需要有准备的主持人运用各种策略吸引研修教师积极参与,帮助研修教师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