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及措施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志昌
[导读] 当前,高职教育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硬实力)为主转移到内涵建设(软实力)为主。

        王志昌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学院 福建厦门 361012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的重心已从规模扩张(硬实力)为主转移到内涵建设(软实力)为主。可以预见,学校软实力作为主导高职院校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因素所发挥的作用,将日益凸显出来。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的形成,由于学校文化积淀、地理        位置、区域人文精神的差异,相互之间是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是高职院校最根本、最持久、最核心的发展优势。可以说,提升文化软实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
关键词:高职教育 内涵建设 文化软实力
一、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1.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由“软实力”与“硬实力”共同构成。在高职院校的综合实力构成要素中,硬实力主要包括人(师资队伍)、财(经济状况)、物(设施设备)等有关物质形态的全部显性因素。而软实力则包括学校价值理念、办学思想、管理制度、行为准则,以及由这些要素构建        的社会声誉、办学特色、品牌影响等非显性因素的综合。高职院校软实力的核心是文化软实力。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传承,各项决策措施的出台与执行,也都离不开校园文化的浸润与影响,只有文化的名校,才能成为示范性强校。高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就是校园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高职院校基于文化软实力的优势,是难以替代和模仿的最根本、最持久、最核心的竞争优势。
2.职院校的文化软实力的四大构成要素
        (1)精神力。学校精神力主要体现在学校办学思想、价值理念、特色与创新能力三个要素之中。学校精神力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
(2)制度力。学校制度力是学校各种规章制度对学校师生的约束、控制、规范的一种力量,是学校在长期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制度文化的外显,是学校正确办学思想的落实、核心价值观的遵循、特色和创新体系的形成等学校精神力贯彻落实的保障。
(3)运行力。学校运行力是在制度约束下落实学校办学思        想、塑造学校形象、实现学校目标的具体能力。运行力来自执行、沟通、反应和控制等具体的行为层面,是沟通力、执行力、应变力和控制力的合力。
(4)形象力。组织形象是组织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现和物质文化重要载体。学校形象是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对学校的整体印象和评价,是学校文化真实的外在反映。
3.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四要素之间的关系
文化软实力是学校的价值理念和内在品质,是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由学校的精神力、制度力、运行力与形象力等四个要素构成。精神力位于文化软实力的深层,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源动力,主要由办学思想、价值理念、特色与创新三个层次组成。制        度力位于文化软实力的中层,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保障,主要蕴涵在根本制度、一般制度和具体制度三个层次中。执行力位于文化软实力的浅层,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主要由教风、学风和领导作风三个要素组成。

形象力位于文化软实力的表层,是文化软实力的形象展示,主要由学校环境、学校形象标识系统和学校形象传播体系三部分组成。文化软实力的四大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精神力是核心源动力,制度力是精神力、行动力与形象力的规范约束力,行动力是落实        精神力、制度力与形象力的强而有力的行为力量,形象力是精神力、制度力、行动力的综合粘力。文化软实力是精神力、制度力、行动力与形象力的合力,四个要素环环相扣,任一要素的缺失,都会造成学校总体软实力的断裂;任一环节的扭曲,都会造成学校总体软实力的扭曲。要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就要在每一个要素上都必须足够强劲,否则就会因为“短板效应”造成整体实力的大大削弱。
二、提升高职院校文化软实力,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
1.破解观念障碍,注重文化软实力建设。
所谓观念障碍,就是在思想观念上对文化软实力存有模糊        认识、片面认识,乃至错误认识,制约文化软实力的建设。由于人们对软实力的本质、结构、功能等认识不清,再加上制度背景和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当前对文化软实力的认识还不到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认识误区: 一是“重硬轻软”思想。二是守旧意识。三是功利心态。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师生人文素养
校园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化主体,它要求我们要始终以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汲取社会文化、青年文化的营养成分,壮大自己的肌体,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还应该包括要充分挖掘自身校园文化的内涵,摆脱中小学校园文化、综合性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充分体现高职教育“高”与“        职”的文化内涵,在职业性、专业性、文化性等诸多方面狠下工夫。目前高职教育中的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为丰富学生文化娱乐而开展活动,这种粗浅的认识,导致我们长期以来把校园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人为地限制在这个层面,而从来没有从文化育人的本质层面来观照校园文化。我们要从校园文化的层面让学生真正体验感受那些丰富的文化思想的独特魅力,入脑润心,指导生活,引领人生。要加强人文素质提升,不能把人文素质提升只是对专业技术教育活动的一种附加,而是在把握人才成长规律、立足岗位胜任基础上创建并完善的多维、整体的全景构架。积极实施以人文精神为支撑、以人文课程为主导、以人文实践为载体、以人文        环境为熏陶、以“终身教育”为手段的人文素质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可将技术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较高专业素养的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3.建设畅通的沟通渠道,提升管理效率,营造民主、和谐的文化环境
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就必须重视学校规章制度的订立。他认为,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与立之大本”,是师生“共同的约言”。学校制度建设必须及时到位。建设和谐校园,民主管理是重点。通过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努力创造尊重知识、尊重劳动、鼓励创新、充满活力的工作氛围,使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力得到支持、创造能力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力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参考文献:
[1]王家爱.高职院校软实力建设的几点思考[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6(2):4.
[2]王庆杰.高职教育发展新视野[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