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张英
[导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
        张英
        湛江市第三十二小学    邮编:524000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文化内涵的复合型人才。德育工作在小学教学工作中所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德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是大众一直关注的话题,其作用和意义是很值得探讨的。
关键词:感恩教育;小学德育;重要性
引言:知恩图报,饮水思源是我国的优秀传统美德。目前的很多家庭中的孩子由于从小受到了来自家长多方面的宠爱,已经从小习惯了只要有需求就必须得到满足的心理状态,这导致了有很多学生心里并没有存在感恩的意识,认为所得到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这种思想不利于学生道德思想,三观的形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为了使学生们能有完善的品格,采用有效科学的手段强化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亟待解决的。
1.感恩教育的意义
1.1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感恩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一滴水,一颗小草,大到一个国家对学生的培养,革命先辈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的无私奉献等。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怀有感恩的心来看待生活。通过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够对自身有清晰的认知和定位。
1.2深化小学生的生命意识
        老师日常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领悟到生活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是有意义的,了解到生命的宝贵,学会尊重每一个生命。
2.当代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2.1与感恩教育有关的活动少
        很多学校由于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没有花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导学生感恩上,为了更多的让学生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学校组织和开展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力度不够,只是偶尔安排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但是并没有将感恩知识和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没有引导学生应当如何付诸自己的感恩之心,导致学生对感恩的印象不深刻。
2.2家长没有正确认识感恩
        有很多父母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认为孩子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方面就一定也是优秀的,自身对感恩的概念也较为模糊,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也没有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感恩方面的引导。在家里,对孩子过分的宠爱或者对孩子赋予了很高的期待,忽视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
2.3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目前,学生中主要有三类,一类是没有感恩意识,一类是心底有感恩意识,但是并没有将心中的感恩转化为实际行动,另一类是能将心中的感恩付诸于实践,但是这类学生占比较少。现在,很多学生在家里都是团宠,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老师家长也没有专门对学生进行感恩方面的引导,导致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的意识。


3.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方法
3.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班级度过的,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陶,逐渐培养学生优秀的品格,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感恩是需要发自内心的,是学生主动做出的一个动作。老师需要时刻意识到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强制的灌输,把老师的想法强加到学生身上。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环境,老师可以在班级墙上张贴与德善相关的名人故事或者标语,奠定班级文化氛围。在学生对感恩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后,再专门针对感恩为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们自己收集资料制作与感恩有关的手抄报,并在班级进行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让学生们对感恩了解得更加的透彻。
3.2从任务着手,分层教学
        感恩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由于每个班级,学生的特点不同,学校需要结合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分层有序的开展教学工作,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老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能好高骛远,要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渗透和培养学生感恩的思想,让学生逐渐学会观察身边发生的小事并心存感恩的心。例如:在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到来之际,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美丽的贺卡,写上自己对母亲想说的话,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把自己平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都表达出来,又能拉进学生和母亲之间的距离。通过贺卡,母亲也能更加的了解自己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与此同时,老师还可以举办母亲节征文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们说出母亲为自己做的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并采取匿名投票的形式,对于能打动其他学生的文章给与奖励,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感悟到来自于母亲无私的爱,增强学生对母亲的理解,并学会感恩。
3.3多带领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除了学会感恩老师,感恩家长以外,还要让学生学会感恩社会。在不耽误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多去感悟和记录下身边的小事。如:清洁工打扫卫生给了我们干净的环境,警察叔叔指挥交通避免了交通的拥堵。另外,如果条件可以的话,可以和有关的社会部门合作,让学生们能够亲身体会平时不起眼的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这样学生们体会到的感受会比只从课本上看到的,从老师处听到的知识要更多。通过身临其境,学生们能感受到这些岗位的辛苦和这些工作者在岗位上的无私奉献,能够学会从内心感谢这些工作者的付出。另外,老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去养老院看望老人;组织学生献爱心,把自己平时不用的衣服、书、玩具等捐给偏远山区的孩子,从小培养学生对感恩的理解,并转化为实践社会美德的行为。
结束语:总之,将感恩教育和小学德育有效的衔接起来是至关重要的。要使学生能够有感恩的心,首先就要求老师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并身体力行的带领学生逐渐培养美好的品德。老师还要有正确的教学意识和教学理念,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渗透感恩意识,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培养感恩的心态,逐渐让学生具备正确的三观,理解感恩的意义并付诸于实践。
参考文献:
[1]史明星.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19(10):77-78.
[2]周春.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运用策略[J].教书育人,2019(25):11.
[3]周爱华.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中国农村教育,2019(24):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