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王宗邮
[导读] 当下正处于新课标改革时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规则,

        王宗邮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阳圩镇孟沙村孟沙教学点 533032

        摘要:当下正处于新课标改革时期,不同于以往的教学规则,其对学生教育的以及教学策略等很多方面都增加了新规定,同时也规范了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同样也提出许多新的重点学习方向和教学思路。目前提倡素质教育,主要希望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注重与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更好地促进知识的应用与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增添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利于带动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展开教学活动,进而提升学习效果、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新知识。
关键词:阅读;教学;生活实践
        重视社会生活实践、倡导学习走进生活是当下小学教学发展的新方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认识到学生在生活实践方面的重要性,尽量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学会灵活的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阅读课程可不仅能够充实心灵还可以积累文学素材,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学生学习过程当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增强其综合素养、提高学习能力,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学设计中将阅读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提高阅读能力。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古语充分的体现出读书在中华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意义,并且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其重要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学生学习新文字的的主要途径,阅读的教学展开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语文这一科目的整体教学质量,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教学环节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小学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需要学会独立完成理解文章内容,还会要求在此基础之上能够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分析文章重点,并且不同的每篇文章在教学训练中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所以需要学生在阅读方面多下功夫才能掌握这门知识。
阅读在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所以在刚入小学时就应当开始重点培养其阅读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阅读更是需要重点关注内容。
二.社会生活融入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课堂讲解的教学内容单一枯燥,大多用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令孩子们只能被动的在讲台下接受知识,长期以往导致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对阅读失去兴趣。以前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对课堂中知识的理解完全停留在死记硬背和对教师主观思维与口头传授的印象上,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主体地位,依赖老师的逻辑去思考问题。新课改后将阅读与生活相结合,不仅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在课堂的活跃度,还能将书本中的文字知识与学生的内心感受结合到一起,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学习进程。这样生活化的课堂同样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个学生之间都是有特殊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生硬死板,将所有学生都笼统的概括到同样的教学模板中。这样单一的教学方法无法让每个学生发挥其个性、导致许多学生的潜能被埋没。社会生活实践融入进课堂会让课堂更加多元化、立体化,让每个学生都有能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展示才能的平台。
三.利用生活实践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应适当的增加实践活动。利用生活实践可以增强阅读教学效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也能提高学生用心观察、积极主动、敢想敢做的心态,还能丰富内心、使学生们善于表达自我,在教学安排上可以将二者适当融合,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性,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有施展自身才华的空间。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需要明确教学核心、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明确阅读来源于生活与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令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得到有效提升。教师要引导学生们主动学习,适当扩大阅读范围、较为内向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参加实践类活动,增加他们展现的机会。通过一次次的鼓励与实践,不仅巩固了知识还能锻炼沟通能力。课堂上可以让同学们轮流朗读课文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培养同学注意力和声音语调的控制,这样的阅读模式同样没有那么单调,其他同学们也在认真倾听的过程中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生活化的课堂引入
        语文知识不应只局限于课本上的文字,它不是只是一个个片面的词语组成的科目,语文课堂的阅读过程中学生所学到知识应当是全方位的。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看遍世界各个角落,虽然小学阶段能够理解的知识内容有限,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尽量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与知识储备。这需要教师在课堂准备中将实际生活与课程知识有效结合,通过情景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的一开始就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比如经典名著的阅读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们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自选一本喜欢的书籍其中的一段故事情节并合理分配人物角色,选择一个合适的时间在班级进行展示。这样的形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该本书的印象,也让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学习到很多知识,角色代入后也增强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经常这样的锻炼让学生懂得团结合作、并且更加勇敢自信。在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时,教师还应充分了解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内心想法,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以此为突破口带领学生在有趣情境中学习阅读。教师需要注意将阅读思想方法贯穿整个课堂,同时要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很好的接受其情境。
(三)拓展体现阅读价值
        在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中,很多知识都可以运用生活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中获得感知,并在实践生活中解决阅读时所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当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才能够推进所学内容的内化与延伸。在社会生活实践的过程中把阅读带入生活、走进自然与社会环境,在实践中运用阅读中积累的点滴知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例如阅读环保题材的文章时,可以组织学生做相关调查研究:比如家里每日产生的垃圾量、小区的垃圾有没有做到合理分类、树木是否有被砍伐、马路是否有人随意乱丢垃圾、环卫工人的日常工作量等状况……通过这些调查研究,学生们不仅会更加明确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还会从中发现自己是否真正做到爱护环境并且在日常行为中很多不良习惯也会有所改善。当同学们发现这些课本上的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生活又回到书本上,他们的学习激情就会被点燃、兴趣就会提高、课堂气氛也会更加轻松有趣,培养了他们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综合素质也得到显著提升。
结论
        时代在进步、教育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课本知识,对社会实践能力的要求逐渐上升,所以教育者应当在设计教学时重点关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功课,语文知识的提高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只有多看、多读、多积累素材、通过一点点的打磨自身,才能在语文学习上有所突破。此时能够学到的不单是语文课本上的知识,通过结合社会生活实践的学习方式可也学会了主动思考、修炼自身素养、明确生活目标、提升人格魅力,甚至找到人生方向,明白做人的道理。
参考文献
[1]李宗英.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1,10(07):49-50.
[2]蔡小明.小学阅读教学中培养高阶思维能力的实践分析[J].新课程,2021,20(07):70-71.
[3]陈巧丽.读写结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作文成功之路,2020,6(42):86.
[4]郑陶.基于生活体验研究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2020,10(0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