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阈下协同育人实践探索研究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3月7期   作者:徐熙棚
[导读] 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在协同育人背景下,
        徐熙棚
        临沂电力学校  273408
        
        摘要:我国科技的发展,各领域的技术水平逐渐提高的今天,在协同育人背景下,做好“课程思政”建设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途径和载体。
        关键词:“课程思政”视阈下;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引言
        “课程思政”是指把思政育人的功能与价值延伸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之中,在知识传授中融入思想政治因素,形成“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大思政”格局,这也是思想政治教学模式转换的必然趋势,也是对大学生身心发展变化的时代回应。
        1基于课程思政的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的意义
        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推动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是必要的,进而才能达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目标,也能解决以往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单一的问题。同时,思政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工作提出新要求,要力图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大思政育人的环境和氛围。而且专业教师在与思政教师协同育人中,也可以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知识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能够在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将各部分的教育功能发挥出来,进而达到最优的人才培养目标。另外,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不断完善,国家和省市陆续出台一系列纲领性、指导性文件,并明确加强专业与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协同育人工作全面发展的行动指南,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而且通过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的协同育人,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专业素养,充分将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内化于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让学生在思想指导和实践中,提升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
        2“课程思政”视阈下协同育人实践探索
        2.1建构课程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学生开展科学理论宣传、价值观念引导、道德情感培育的核心课程,在育人方面具有明显的功能性。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一般都侧重于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价值观念的塑造、精神素质的培养、思维能力的锻炼、道德情感的陶冶,是意识形态属性较强的课程,侧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凸显,具有强大的引领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而自然科学课程侧重科学思维和职业素养教育,强调科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注重学生对自然的关怀,着重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高校的课程设置要尽量避免纯工具课,避免专业课程生硬灌输思想政治内容,有些改革出现方式简单,师生互动不够等现象。想要说服学生,首先要说服自己,从专业基础知识的教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塑造三个维度把握教学规范,将培育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关心社会生活的态度作为教学目标,使“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相互协调。同时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其导向和推进作用,减少重复性的说教类或者理论性过强的课程,确立新的知识观和学生观。
        2.2多途径推进“课程思政”工作
        顶层设计也需实际措施落地,为保障“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各院校需配备对应的配套保障措施帮助“课程思政”落地。

例如,某学院由学院院长牵头,制定《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选择通识课程及专业课程作为试点建设课程,采取“手拉手备课”形式,“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协同备课,利用思政教师的专业敏感性和洞察力和辅导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帮助专业教师进一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推广经验,有计划地推进“课程思政”工作。同时,设立“课程思政”专项项目,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建设“课程思政”工作室,组织校外调研学习交流,提升项目质量。
        2.3落实育人责任,深化价值引领
        一是在新生入学阶段,精准落实“小导师行动计划项目”。该行动项目涉及两个层面:一方面,日常小导师一对一朋辈指导,旨在促进学生日常生活的交流,为低年级学生提供全时段、全过程的在线指导和帮助,真正实现学生有困难找“小导师”;另一方面,开展集中的“小导师·大讲堂”系列活动。该系列活动是通过学院选拔出的小导师作为引领,从学业规划、专业提升、学习方法等多角度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在线指导,提高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全方位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二是在老生阶段,积极选拔优秀“小导师”,落实育人实践。行政教工党支部为主的“小导师行动计划”项目充分发挥优秀学生带头示范作用,形成“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学院文化氛围,掀开“课程思政”育人新篇章。三是在毕业生阶段,行政教工党支部助力学院为学生进行系列正确职业观辅导讲座,搭建微信就业信息平台等多途径、全方位助力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2.4以优秀教师为队伍的融合
        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对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尤其重要。应注重思想政治课优秀教师与通识课、专业课优秀教师队伍的相互交流与融合,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意识和理论素养。某学院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专家讲座,学术论坛,各学院教师汇聚一堂,共同探讨“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的困惑,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时,某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致力于加强党员教师理论学习的深度,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向上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许多优秀教师、优秀员工、师德标兵的感人故事被搬上讲台,引起学生的强烈共鸣。
        结语
        完善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路径,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提高教师教学素质,提高学生对于理论课程的学习积极性,这对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让专业知识与思想政治资源有机融合,真正地做到德业共融。
        参考文献
        [1]涂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教学艺术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9):46.
        [2]周跃群.浅谈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94.
        [3]张启鸿,李大伟.以协同育人理念推进思政教育[J].前线,2020(7):53.
        [4]建红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课程支撑[N].中国教师报,2020-11-18(07).
        [5]陈钰,何舒澜,朱扶蓉,等.天然药物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9):23.
        作者简介:徐熙棚(1995—),男,汉,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高级讲师,本科,临沂电力学校,研究方向:课程思政、教育学、德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