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发表时间:2021/7/5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9期   作者:刘慧芳 李双牛
[导读] 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基础词汇、让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一门学科。

        刘慧芳  李双牛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县陈家集学校,甘肃临夏731200
        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掌握基础词汇、让学生养成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一门学科。教育事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它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要着力打造高效课堂,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这就需要学生在有充分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能够自主学习。本文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出了几点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小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语文,是教师教学语文的关键,只有学生提起学习兴趣主动学习,才能让语文课堂更高效,学习兴趣能让学生有想了解更多语文知识的欲望,能让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小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新鲜事物,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新的语文知识时应当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提升自身的语言活力,以此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一)不注重培养核心素养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师将教学重点从学生学习成绩转移到培养核心素养上来,但是仍有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它对语文教学和学生学习带来的意义。特别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都是偏向于情感道德方面的,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学生没有产生情感共鸣自然在学习时就没有想要迫切了解内容的欲望,从而使得语文课本选择这类题材的价值得不到真正的体现。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调
        语文教师受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影响颇深,在教学时往往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同时他们也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次语文教学时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不给学生主动的机会。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们长时间被动地接受语文知识,最初拥有的学习欲望与学习兴趣也在这样长期的情况下消磨殆尽,教师没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在学习时参与不到语文课堂中,也无法让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真正的创新。
(三)忽略了实践与互动
        大多数语文教师虽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变革,也优化了语文课堂但是师生间的互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仍然缺乏,语文教师过于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绩,不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实践。小学生本就热爱课外活动,语文教师适当地为学生创造教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在回归课堂后能够更好地掌握学到的知识。语文教学没有实践性,只会使课堂枯燥又没有生机,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便无法有效提高。
二、激发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一)巧用多媒体设备
        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多媒体设备基本上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学手段,小学语文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学并不稀奇,但正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过于普遍,即便小学生再怎样喜欢新奇事物面对高频率出现的多媒体设备也还是会“视觉疲劳”。这时语文教师就需要认识到使用多媒体教学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将它当为主要教学手段,它不能贯穿使用于整个教学过程,因此教师应该适当地降低在语文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的频次,在教学中根据教学需求巧用多媒体设备,时刻保持学生对多媒体的好奇心,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中《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小学生就对小蝌蚪这个生物没有具体的概念,不了解蝌蚪是怎么变青蛙的,学生只通过课文中“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这样描写蝌蚪特征的句子脑海里并不能想象出一个具体的蝌蚪的样子。这时语文教师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展示小蝌蚪的图片,并给学生播放小蝌蚪变青蛙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理解蝌蚪与青蛙的关系,以此让学生能明白为什么蝌蚪要找妈妈。小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的视频可以激发他们想要了解这篇课文的欲望,可以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以此能够更容易理解课文中描写蝌蚪的语句。
(二)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
        利用情境教学也是语文教师们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有生活化、问题导向、故事化、情感方面等,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1]。
        例如,教师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时,就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同时用多媒体加以辅助,可以播放动画吸引学生的目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到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代入角色,深刻体会小女孩在卖火柴时饥寒交加的情况,感受小女孩在当时情况下的悲惨与可怜,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或是在教学《妈妈的账单》这一课时,教师就能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提出像是“为什么妈妈收到账单后直接把它收起来了?”“为什么妈妈不当面拒绝孩子的账单要求?”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问题的引导下对课文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回答完问题后可以获得莫大的满足与成就,学习兴趣也能够进一步的提升起来。
(三)进行教学实践与学生互动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课外的实践活动也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中,能够营造愉悦的氛围[2]。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实践次数增多会让学生喜爱语文教师,而语文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平易近人可以使学生敞开心扉,积极与教师沟通学习中的问题,可以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一封信》的时候,课文内容是女孩给自己父亲写信的事情,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自己与爸爸妈妈之间难忘的事情,让学生在表达的同时能增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之后再让学生依据这些事情,也给父母写一封简短的信,同时可以在班级里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互相评比写的信,选出感情最丰富的一封信。还可以让学生课后回到家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洗脚、扫地、擦桌子等,学生在互动中交流了情感,在实践中能更深刻的体会父母的心情,以此也能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之后学习其他内容的兴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供语文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语文教师不必全盘接受,应当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自身的教学风格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与学生要共同配合,将学生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快乐的学习,将教师在课堂上的独角戏转变为集体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以此才能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与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吴琼.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J].电子乐园,2018(8):0098-0098.
[2]李勤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5):0142-0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